郭娜︱确认过眼神,她不仅仅是剑桥女博士

郭娜︱确认过眼神,她不仅仅是剑桥女博士

她家世显赫,父母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出生在这样家庭的过娜,完美地遗传了父母的聪明稳重,身上看不出一丝一毫富家千金的娇贵之气,相反却萦绕着一股浓厚的书香气息,举手投足之间,无不展现着良好家教培养出来的沉稳气质。

她就是今天的采访主人公——郭娜。

我叫郭娜,江湖中传说的女博士,别人家的孩子。

能当女博士,说起来好像已经不年轻了,可这几年好像越长大了,我反而越开始去努力寻找小时候的那个我。

出去走了一大圈,然后如今又回到了小时候成长的地方,在老家西安开始做儿童成长规划课程体系。

让自己只是专注地去做一件喜欢的事,找一份单纯的快乐,这个事情让我很有成就感,也确实能帮助到更多的家长和学校,这大概就是我现在最大的意义。

采访:赵帆 李晶

撰稿:李小兔

01

郭娜︱确认过眼神,她不仅仅是剑桥女博士

从小我就喜欢学习,而且学的特别轻松,觉得考试跟玩儿一样。家人或许觉得我有学习的的天赋,于是一路从本科,马不停蹄的考到了博士。

我本科毕业那年有400多个学生,学校规定不挂科才能毕业,特别严格。当年只有六人通过考试,我是其中一名。

我们老师都很好奇我怎么毕业的。当年有个马哲老师,义正言辞的说你们等着都不让你们过,结果他给了我高分。读研究生也是一次就过,别人考研可能比较辛苦,我是直接就考上了。我现在回忆了一下,应该是我的心态比较简单,没想太多。

去英国读博时选的情景教育,属于第一批我们国家对外汉语专业的老师。

(考上剑桥的那年)年,我顺利通过了所有专项考试,在剑桥大学渡过了放飞自我的读博时光,毕业之后又决定回西安,就这样进入了第二个放飞自我的过程——创业,一直到现在。

这次读博给我的收获或许都可以用重生来形容。

从前求学时,做事总是缺少规划,读博的经历,不仅给了我创业的契机,也给我了能够跳出来创业的能力,于是才有了我如今现在做的教育行业。

可能有些人会问,去外面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拥有过更好的机会,却选择了回老家,从头开始开一个前途未卜的教育行业,心里有没有不甘心。而对于这个问题,虽然我是因为家人选择回国,不过回头想来,我依然觉得走过来的路,每一步都有它的意义,而在剑桥读博这些年的收获也绝对是让我终身受益的。

我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都是在国内接受传统的教学体系,在剑桥读博的那几年,没有教学课本,没有作业要求,甚至没有作业。一切都需要自己去主动学习,自己去思考我应该怎么完成我的学分顺利毕业。对我来说,一切都是对既往学习方式的颠覆,同时也充满了挑战的乐趣。

在国外,我们中国人是受歧视的,尤其是人生地不熟,吃也吃不好,也不知道怎么融入环境。

读博的时候,简直是把从小没有吃过的苦都吃了一遍。

刚去留学生会干的发传单啊洗盘子,我都干过。不是说我为了要挣这点钱,毕竟我爸爸一直做生意,家庭条件还可以,但我必须通过这样的劳动换取一定的社会实践学分。

另外,我还想通过这样的打工方式,快速融入英国当地的环境,让导师认可我,给我一个能够跟他学习的机会。

有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因为这件事让我性格里多了一份韧性。

当时去读博,选择了先上车,后买票,去了英国才参与考试赢得导师的资格。读书的时候没什么问题,我本身性格比较较真,没完成我是绝对不会休息的。所以加班啊,熬夜写题都是很正常的。我们当时学校是8点学校网络才开,才能把电子邮件发给导师,进行相应的工作。

郭娜︱确认过眼神,她不仅仅是剑桥女博士

当时发论文的时候,我真的很激动。我将成为一个有校徽,有学籍的学生,而不是旁听生。

我在图书馆写完被导师认可的入门论文,发完10点半才能回到宿舍,当时实在是太累了,在图书馆写了一夜,回到宿舍就睡觉,以为自己论文已经发送出去。

三天后,我被学校逐出学校,原因是我跟一个日本的同学论文一样。当时我们论文是论《社会实践对在校学校的重要性》。

这件事对我真的触动极大,那是2002年发生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

我开始回忆,想起来应该是当天论文没有发送出去,但是学生的论文都是不断往导师邮箱发送的,这个观念让日本的同学觉得不错,就借鉴了我的点。对我来说,这个是我所有论文的生命力,但是对他来说只是多了一个支撑点。

而我,却因此被怀疑成为一个抄袭者。

当时导师已经不想理我,我短暂考虑了一会,就选择在导师楼下站了一晚上。当然,生活并不是电视剧。导师并没有被我感动,他只是惊讶于是什么力量让我现在站了一夜,我说,我要的是真相。

被冤枉的那段时间,我没有哭。但是在毕业答辩的时候,我哭的都差点喘不上气。后来我给师妹分享,如何成为一个能被导师欣赏的人。

那年,先生知道后给我了四个字“坚持,有我”。我很幸福,因为理解,懂得!我20岁结婚嫁给我先生到现在,一直都很幸福。他对我很包容,很理解,支持我实现自己的梦想,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选择对的人结婚。

02

郭娜︱确认过眼神,她不仅仅是剑桥女博士

很多朋友会问我,为什么要选择回西安这样一个创业环境还在发展的城市?不过我想说,并不是我选择了西安,而是因为我的家在这里,爸妈在这里。

虽然对很多事都可以随遇而安,但在外越久反而越觉得故土难离,其实我也并没有什么学成归来要报效家乡的雄心壮志,我只觉得,在这个生我养我的城市,那些从我儿时就熟悉的一切,仿佛有一种魔力,能让我从中不断地汲取前进的力量。

那时候,西安的青少年职业规划教育这块完全空白,没有人领路。我是个倔强的慢性子,倔强地开始了,就倔强的走下去,也不需要走得多快,或许会慢一点,但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行业中的匠人,至少也让更多的家长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

一路走来,我想也正是因为来自很多方面地信任才让我一步一步走到现在,从前是领导的信任,如今是家长的信任,我还记得刚开始做的时候,得手把手培育老师,重新改变她们的教育理念,这个过程太难了。

从一路读书,到如今自己带团队,我也尽量给每个人放权赋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充分相信自己的团队,然后发现如今的孩子们比我那个时候成长的还快,每次一起碰撞思路也总是会有很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我想说应该不断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人更精彩。

郭娜︱确认过眼神,她不仅仅是剑桥女博士

日常中我有一个本子,听到任何我觉得有用东西都会记下来,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本子就成了我源源不断地灵感来源。

现在的生活,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状态。无关年龄,跟学历也没有关系,不断的充实自己,每一天都是在成长的状态,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态也会随之充满动力。

我始终觉得这世界很大,时至今日也好像依然有种力量驱使着我去看外面那更五彩斑斓的世界,可好像走得越远,反而又有一种力量在拉着你回家,因为家只有一个。然后觉得,走过许多路,看过许多风景,最美的却总在回家路上。

自然家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坏的一面,可这个地方却会给我一种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给予我的归属感,我能从这片土地中汲取到力量,从爱我的父母那汲取到力量,我喜欢每天从单位回家看着先生在家弹奏乐器,孩子在看书,爸妈在家帮我洗洗涮涮。

回来能有愿意包容我的父母,能有忍受我脾气还一直爱我的先生,聪明可爱的儿子,仿佛再难都能走下去。因为每次在外有了委屈,都有先生那一句:没事,回家,有我。

从前我走出去读书,看到世界的奇妙,也看到自己所缺失的,寻找的过程中也让我更加认清了真实的自己。

健身、插花、做蛋糕、和孩子一起学习,是我一天最幸福的时光。

采访的最后,我想跟我爸爸妈妈说,我永远爱你们。

因为我从小就很独立,上学结婚都一直没让爸妈操心,读书和婚姻都很顺利,没有经历过什么坎坷。突然想起来,那年去剑桥上学。我要坐火车到北京,然后从北京飞,妈妈送我去火车站的路上一直在哭,怎么都停不下来,后来检票员看妈妈一直在哭,就让妈妈送我上火车了。我才知道,爸爸妈妈其实心里比我难过太多,这是我没有把这份爱当回事。

我觉得,过去父母那一代人,总是谈理想,而我们这一代人,谈很多爱。孩子的出生,令我如同经历重生,我更开始以母亲的视角去认识自己做的教育工作。说实话,我很难对同龄人的困境感同身受,但我愿意去做更多的沟通,甚至尝试做一个“服务型”的领导。现在每天送儿子去上学,我都会和他说一句祝你快乐。

我想让你们知道,一个人如果活的洒脱自信,光明磊落,其实很快乐。

03

郭娜︱确认过眼神,她不仅仅是剑桥女博士

我来讲个女人的一天。

这应该是违反正常的一天,这种生活状态的时间安排,请勿学习。

晚上12点到1点的时候,一个人女人在安排自己。她这个时候是独立的,是完全自己的,她在看喜欢的书,是的,书是她最多的私人物品,多到可以占据家庭使用物品的三分之二。或者,她会在锻炼,各种有氧运动,轮换着走。

1点到1点半的时间,是她反思自己一天的工作问题。这一天下来的诸多遗漏之处,或者需要提升之处,都要一一的过一遍,这是自导自演的纪录片吧,看的仔细,看的认真。继而,开始再过一遍明日的工作计划。然后睡觉。

早上7点起床,洗漱,给镜子里一个最好的女人。接着给儿子做饭,送孩子上学,然后给他说一声:祝你快乐。她说,快乐,这是与儿子永恒的默契,亦是希冀与祝福。

早上9点到12点,这是工作的时间,处理日常工作事务。中午12点到2点,陪同事一起吃饭,聊天,更好的关心他们的生活。下午3点到6点,见朋友或者客户。这是工作的一天。

下午6点以后是家庭时间,陪儿子和先生,基本雷打不动。

郭娜︱确认过眼神,她不仅仅是剑桥女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