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娜︱確認過眼神,她不僅僅是劍橋女博士

郭娜︱確認過眼神,她不僅僅是劍橋女博士

她家世顯赫,父母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

出生在這樣家庭的過娜,完美地遺傳了父母的聰明穩重,身上看不出一絲一毫富家千金的嬌貴之氣,相反卻縈繞著一股濃厚的書香氣息,舉手投足之間,無不展現著良好家教培養出來的沉穩氣質。

她就是今天的採訪主人公——郭娜。

我叫郭娜,江湖中傳說的女博士,別人家的孩子。

能當女博士,說起來好像已經不年輕了,可這幾年好像越長大了,我反而越開始去努力尋找小時候的那個我。

出去走了一大圈,然後如今又回到了小時候成長的地方,在老家西安開始做兒童成長規劃課程體系。

讓自己只是專注地去做一件喜歡的事,找一份單純的快樂,這個事情讓我很有成就感,也確實能幫助到更多的家長和學校,這大概就是我現在最大的意義。

採訪:趙帆 李晶

撰稿:李小兔

01

郭娜︱確認過眼神,她不僅僅是劍橋女博士

從小我就喜歡學習,而且學的特別輕鬆,覺得考試跟玩兒一樣。家人或許覺得我有學習的的天賦,於是一路從本科,馬不停蹄的考到了博士。

我本科畢業那年有400多個學生,學校規定不掛科才能畢業,特別嚴格。當年只有六人通過考試,我是其中一名。

我們老師都很好奇我怎麼畢業的。當年有個馬哲老師,義正言辭的說你們等著都不讓你們過,結果他給了我高分。讀研究生也是一次就過,別人考研可能比較辛苦,我是直接就考上了。我現在回憶了一下,應該是我的心態比較簡單,沒想太多。

去英國讀博時選的情景教育,屬於第一批我們國家對外漢語專業的老師。

(考上劍橋的那年)年,我順利通過了所有專項考試,在劍橋大學渡過了放飛自我的讀博時光,畢業之後又決定回西安,就這樣進入了第二個放飛自我的過程——創業,一直到現在。

這次讀博給我的收穫或許都可以用重生來形容。

從前求學時,做事總是缺少規劃,讀博的經歷,不僅給了我創業的契機,也給我了能夠跳出來創業的能力,於是才有了我如今現在做的教育行業。

可能有些人會問,去外面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擁有過更好的機會,卻選擇了回老家,從頭開始開一個前途未卜的教育行業,心裡有沒有不甘心。而對於這個問題,雖然我是因為家人選擇回國,不過回頭想來,我依然覺得走過來的路,每一步都有它的意義,而在劍橋讀博這些年的收穫也絕對是讓我終身受益的。

我本科和研究生的專業都是在國內接受傳統的教學體系,在劍橋讀博的那幾年,沒有教學課本,沒有作業要求,甚至沒有作業。一切都需要自己去主動學習,自己去思考我應該怎麼完成我的學分順利畢業。對我來說,一切都是對既往學習方式的顛覆,同時也充滿了挑戰的樂趣。

在國外,我們中國人是受歧視的,尤其是人生地不熟,吃也吃不好,也不知道怎麼融入環境。

讀博的時候,簡直是把從小沒有吃過的苦都吃了一遍。

剛去留學生會幹的發傳單啊洗盤子,我都幹過。不是說我為了要掙這點錢,畢竟我爸爸一直做生意,家庭條件還可以,但我必須通過這樣的勞動換取一定的社會實踐學分。

另外,我還想通過這樣的打工方式,快速融入英國當地的環境,讓導師認可我,給我一個能夠跟他學習的機會。

有一件事讓我印象很深,因為這件事讓我性格里多了一份韌性。

當時去讀博,選擇了先上車,後買票,去了英國才參與考試贏得導師的資格。讀書的時候沒什麼問題,我本身性格比較較真,沒完成我是絕對不會休息的。所以加班啊,熬夜寫題都是很正常的。我們當時學校是8點學校網絡才開,才能把電子郵件發給導師,進行相應的工作。

郭娜︱確認過眼神,她不僅僅是劍橋女博士

當時發論文的時候,我真的很激動。我將成為一個有校徽,有學籍的學生,而不是旁聽生。

我在圖書館寫完被導師認可的入門論文,發完10點半才能回到宿舍,當時實在是太累了,在圖書館寫了一夜,回到宿舍就睡覺,以為自己論文已經發送出去。

三天後,我被學校逐出學校,原因是我跟一個日本的同學論文一樣。當時我們論文是論《社會實踐對在校學校的重要性》。

這件事對我真的觸動極大,那是2002年發生的事情,到現在我還記得。

我開始回憶,想起來應該是當天論文沒有發送出去,但是學生的論文都是不斷往導師郵箱發送的,這個觀念讓日本的同學覺得不錯,就借鑑了我的點。對我來說,這個是我所有論文的生命力,但是對他來說只是多了一個支撐點。

而我,卻因此被懷疑成為一個抄襲者。

當時導師已經不想理我,我短暫考慮了一會,就選擇在導師樓下站了一晚上。當然,生活並不是電視劇。導師並沒有被我感動,他只是驚訝於是什麼力量讓我現在站了一夜,我說,我要的是真相。

被冤枉的那段時間,我沒有哭。但是在畢業答辯的時候,我哭的都差點喘不上氣。後來我給師妹分享,如何成為一個能被導師欣賞的人。

那年,先生知道後給我了四個字“堅持,有我”。我很幸福,因為理解,懂得!我20歲結婚嫁給我先生到現在,一直都很幸福。他對我很包容,很理解,支持我實現自己的夢想,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事情,就是選擇對的人結婚。

02

郭娜︱確認過眼神,她不僅僅是劍橋女博士

很多朋友會問我,為什麼要選擇回西安這樣一個創業環境還在發展的城市?不過我想說,並不是我選擇了西安,而是因為我的家在這裡,爸媽在這裡。

雖然對很多事都可以隨遇而安,但在外越久反而越覺得故土難離,其實我也並沒有什麼學成歸來要報效家鄉的雄心壯志,我只覺得,在這個生我養我的城市,那些從我兒時就熟悉的一切,彷彿有一種魔力,能讓我從中不斷地汲取前進的力量。

那時候,西安的青少年職業規劃教育這塊完全空白,沒有人領路。我是個倔強的慢性子,倔強地開始了,就倔強的走下去,也不需要走得多快,或許會慢一點,但我想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一個行業中的匠人,至少也讓更多的家長能夠更好的瞭解自己的孩子。

一路走來,我想也正是因為來自很多方面地信任才讓我一步一步走到現在,從前是領導的信任,如今是家長的信任,我還記得剛開始做的時候,得手把手培育老師,重新改變她們的教育理念,這個過程太難了。

從一路讀書,到如今自己帶團隊,我也儘量給每個人放權賦能,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才能,充分相信自己的團隊,然後發現如今的孩子們比我那個時候成長的還快,每次一起碰撞思路也總是會有很意想不到的收穫。所以,我想說應該不斷髮現別人身上的閃光點,讓每個人更精彩。

郭娜︱確認過眼神,她不僅僅是劍橋女博士

日常中我有一個本子,聽到任何我覺得有用東西都會記下來,這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本子就成了我源源不斷地靈感來源。

現在的生活,是我很喜歡的一個狀態。無關年齡,跟學歷也沒有關係,不斷的充實自己,每一天都是在成長的狀態,對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心態也會隨之充滿動力。

我始終覺得這世界很大,時至今日也好像依然有種力量驅使著我去看外面那更五彩斑斕的世界,可好像走得越遠,反而又有一種力量在拉著你回家,因為家只有一個。然後覺得,走過許多路,看過許多風景,最美的卻總在回家路上。

自然家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壞的一面,可這個地方卻會給我一種其他任何地方都無法給予我的歸屬感,我能從這片土地中汲取到力量,從愛我的父母那汲取到力量,我喜歡每天從單位回家看著先生在家彈奏樂器,孩子在看書,爸媽在家幫我洗洗涮涮。

回來能有願意包容我的父母,能有忍受我脾氣還一直愛我的先生,聰明可愛的兒子,彷彿再難都能走下去。因為每次在外有了委屈,都有先生那一句:沒事,回家,有我。

從前我走出去讀書,看到世界的奇妙,也看到自己所缺失的,尋找的過程中也讓我更加認清了真實的自己。

健身、插花、做蛋糕、和孩子一起學習,是我一天最幸福的時光。

採訪的最後,我想跟我爸爸媽媽說,我永遠愛你們。

因為我從小就很獨立,上學結婚都一直沒讓爸媽操心,讀書和婚姻都很順利,沒有經歷過什麼坎坷。突然想起來,那年去劍橋上學。我要坐火車到北京,然後從北京飛,媽媽送我去火車站的路上一直在哭,怎麼都停不下來,後來檢票員看媽媽一直在哭,就讓媽媽送我上火車了。我才知道,爸爸媽媽其實心裡比我難過太多,這是我沒有把這份愛當回事。

我覺得,過去父母那一代人,總是談理想,而我們這一代人,談很多愛。孩子的出生,令我如同經歷重生,我更開始以母親的視角去認識自己做的教育工作。說實話,我很難對同齡人的困境感同身受,但我願意去做更多的溝通,甚至嘗試做一個“服務型”的領導。現在每天送兒子去上學,我都會和他說一句祝你快樂。

我想讓你們知道,一個人如果活的灑脫自信,光明磊落,其實很快樂。

03

郭娜︱確認過眼神,她不僅僅是劍橋女博士

我來講個女人的一天。

這應該是違反正常的一天,這種生活狀態的時間安排,請勿學習。

晚上12點到1點的時候,一個人女人在安排自己。她這個時候是獨立的,是完全自己的,她在看喜歡的書,是的,書是她最多的私人物品,多到可以佔據家庭使用物品的三分之二。或者,她會在鍛鍊,各種有氧運動,輪換著走。

1點到1點半的時間,是她反思自己一天的工作問題。這一天下來的諸多遺漏之處,或者需要提升之處,都要一一的過一遍,這是自導自演的紀錄片吧,看的仔細,看的認真。繼而,開始再過一遍明日的工作計劃。然後睡覺。

早上7點起床,洗漱,給鏡子裡一個最好的女人。接著給兒子做飯,送孩子上學,然後給他說一聲:祝你快樂。她說,快樂,這是與兒子永恆的默契,亦是希冀與祝福。

早上9點到12點,這是工作的時間,處理日常工作事務。中午12點到2點,陪同事一起吃飯,聊天,更好的關心他們的生活。下午3點到6點,見朋友或者客戶。這是工作的一天。

下午6點以後是家庭時間,陪兒子和先生,基本雷打不動。

郭娜︱確認過眼神,她不僅僅是劍橋女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