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十五——以少胜多叶县昆阳之战!

昆阳是叶县的古称,文明史可上溯到石器时代。古为豫州地,周为应侯国,春秋时期属楚,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公元前350年魏国在此设昆阳邑,后属秦,置昆阳县,西汉因之。这里是叶姓始祖沈诸梁的封地,海内外2300万叶氏后裔的祖地,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昆阳之战就发生于此。


平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十五——以少胜多叶县昆阳之战!​叶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南,“中国岩盐之都”,总面积1387平方公里,总人口88万人。当年,昆阳大战的主战场,就在老城区周边。刘秀率援军突围于南门,初创新军获捷于东门,攻坚重创新军于西门,汉军内外夹击与新军决战于北门。从交战点看,昆阳老城区就是主战场。
平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十五——以少胜多叶县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昆阳之战是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这样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平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十五——以少胜多叶县昆阳之战!​的昆阳故城,位于今叶县城区的西中部,即现在的城河以内区域。呈长方形,城池总面积3018米,因在昆水北岸,故名昆阳。现有残垣高3米,近200米长,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平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十五——以少胜多叶县昆阳之战!​当年刘秀及绿林军曾困守于这里。刘秀临危不惧,运筹帷幄,力挽狂澜,昆阳一战,开创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彻底地扭转了绿林军被动局面。为东汉王朝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雄辩的证明了“天时地利人和”是取得战争胜利重要条件的真理。

平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十五——以少胜多叶县昆阳之战!​这座雄伟而辉煌的昆阳故城,古往今来,一直向人们诉说着这一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伟大战史。回首那段血雨腥风的往事,依然心潮彭拜。公元23年(更始元年),绿林军把刘玄拥立为皇帝。刘玄即位后,马上就派王凤、王常和刘秀率兵进攻昆阳(今河南叶县),绿林军迅速攻下了昆阳、郾城(今河南郾城县)和定陵(今河南郾城县西北)。

平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十五——以少胜多叶县昆阳之战!王莽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下诏在全国征召能征善战的勇士和有特异功能的人,结果文武百官们推荐了数百名懂兵法或武艺高强的人,王莽把他们都任命为军官。另外还找到一位巨人,叫巨无霸。身高1丈,腰宽10围,他最突出的才能是能带领老虎、豹子、犀牛、大象等猛兽作战。王莽一见有了这么多替他打仗的人,心里十分高兴,于是就任命王寻、王邑为统帅,率兵100万(装备精良的部队有42万)进攻昆阳。

平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十五——以少胜多叶县昆阳之战!​当时,驻守在昆阳的绿林军只有八九千人。他们一听说王莽的百万大军正在向昆阳开来,都害怕了,想放弃昆阳逃跑。刘秀劝大家说:"现在我们的军队和粮草都很少,敌人十分强大,如果我们一撤退,敌人随后追杀,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如果大家同心协力,死守昆阳,等咱们的援兵一到,两面夹击,就一定能打败敌人。" 绿林军将领们听了觉得有理。于是大家经过商量后决定由王凤、王常留守昆阳,刘秀带人冲出城去到各地去搬救兵。  

平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十五——以少胜多叶县昆阳之战!​当天深夜,刘秀率领宗佻、李轶等12名勇士,悄悄出了昆阳南城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闯入敌人的大营。王莽军猝不及防,刘秀等人闯营成功。他们到定陵和郾城后,把绿林军的全部人马都调往昆阳前线。 昆阳城虽小,但还是比较坚固的,王莽军想了好多攻城的办法,始终无法把城攻破,拖延了几天时间,结果,增援的绿林军全部来到了城外。
平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十五——以少胜多叶县昆阳之战!​刘秀带着1000多人充当先锋,他们在离敌人四五里的地方摆开阵势,准备冲击敌人大营。王莽军一见对方人数很少,也没有当回事,随便派出几千人和他们对垒。刘秀趁敌人立足未稳之时,一马当先冲入敌阵,直奔王寻、王邑的中军大帐掩杀过去,王寻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自己的头已经和身体分家了。


平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十五——以少胜多叶县昆阳之战!​绿林军的大部队随后赶到,直冲敌人的大营。昆阳城内的王凤、王常在城头上一见援兵来到,下令大开城门,冲了出来,夹攻敌人。正在这时,老天爷也来帮忙,天空忽然暗了下来,狂风呼啸,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巨无霸的猛兽部队那里见过这种惊天动地的场面,再也不听指挥了,四散狂奔,把王莽军搅得七零八乱。等王邑逃回洛阳时,出发时的100万大军只剩下几千人了!
平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十五——以少胜多叶县昆阳之战!​昆阳大战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这一战消灭了王莽的主力部队,此后不久,维持了15年的王莽新朝就土崩瓦解了。昆阳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

平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十五——以少胜多叶县昆阳之战!​之后,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再度提及昆阳之战,“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关于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历史事实,中外历史上这类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国如……新汉昆阳之战,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