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十五——以少勝多葉縣昆陽之戰!

昆陽是葉縣的古稱,文明史可上溯到石器時代。古為豫州地,周為應侯國,春秋時期屬楚,至今已有兩三千年的歷史。公元前350年魏國在此設昆陽邑,後屬秦,置昆陽縣,西漢因之。這裡是葉姓始祖沈諸梁的封地,海內外2300萬葉氏後裔的祖地,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昆陽之戰就發生於此。


平頂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十五——以少勝多葉縣昆陽之戰!​葉縣位於河南省中部偏西南,“中國岩鹽之都”,總面積1387平方公里,總人口88萬人。當年,昆陽大戰的主戰場,就在老城區周邊。劉秀率援軍突圍於南門,初創新軍獲捷於東門,攻堅重創新軍於西門,漢軍內外夾擊與新軍決戰於北門。從交戰點看,昆陽老城區就是主戰場。
平頂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十五——以少勝多葉縣昆陽之戰!昆陽之戰是新朝末年,新漢兩軍在中原地區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昆陽之戰是決定了新漢兩軍的命運和未來中原王朝數百年的國運,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有深遠影響的戰略決戰。昆陽之戰中,身為偏將軍的劉秀一戰而天下聞名,昆陽之戰不但是劉秀擊敗王莽的關鍵一戰,同時也為劉秀日後奪取天下奠定了基礎,明代著名思想家顧炎武曾這樣讚揚昆陽之戰中的劉秀:“一戰摧大敵,頓使何宇平”。

平頂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十五——以少勝多葉縣昆陽之戰!​的昆陽故城,位於今葉縣城區的西中部,即現在的城河以內區域。呈長方形,城池總面積3018米,因在昆水北岸,故名昆陽。現有殘垣高3米,近200米長,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平頂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十五——以少勝多葉縣昆陽之戰!​當年劉秀及綠林軍曾困守於這裡。劉秀臨危不懼,運籌帷幄,力挽狂瀾,昆陽一戰,開創了我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徹底地扭轉了綠林軍被動局面。為東漢王朝的創建奠定了基礎。同時,也雄辯的證明了“天時地利人和”是取得戰爭勝利重要條件的真理。

平頂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十五——以少勝多葉縣昆陽之戰!​這座雄偉而輝煌的昆陽故城,古往今來,一直向人們訴說著這一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偉大戰史。回首那段血雨腥風的往事,依然心潮彭拜。公元23年(更始元年),綠林軍把劉玄擁立為皇帝。劉玄即位後,馬上就派王鳳、王常和劉秀率兵進攻昆陽(今河南葉縣),綠林軍迅速攻下了昆陽、郾城(今河南郾城縣)和定陵(今河南郾城縣西北)。

平頂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十五——以少勝多葉縣昆陽之戰!王莽聽到這個消息後,急忙下詔在全國徵召能征善戰的勇士和有特異功能的人,結果文武百官們推薦了數百名懂兵法或武藝高強的人,王莽把他們都任命為軍官。另外還找到一位巨人,叫巨無霸。身高1丈,腰寬10圍,他最突出的才能是能帶領老虎、豹子、犀牛、大象等猛獸作戰。王莽一見有了這麼多替他打仗的人,心裡十分高興,於是就任命王尋、王邑為統帥,率兵100萬(裝備精良的部隊有42萬)進攻昆陽。

平頂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十五——以少勝多葉縣昆陽之戰!​當時,駐守在昆陽的綠林軍只有八九千人。他們一聽說王莽的百萬大軍正在向昆陽開來,都害怕了,想放棄昆陽逃跑。劉秀勸大家說:"現在我們的軍隊和糧草都很少,敵人十分強大,如果我們一撤退,敵人隨後追殺,我們都將死無葬身之地。如果大家同心協力,死守昆陽,等咱們的援兵一到,兩面夾擊,就一定能打敗敵人。" 綠林軍將領們聽了覺得有理。於是大家經過商量後決定由王鳳、王常留守昆陽,劉秀帶人衝出城去到各地去搬救兵。  

平頂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十五——以少勝多葉縣昆陽之戰!​當天深夜,劉秀率領宗佻、李軼等12名勇士,悄悄出了昆陽南城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闖入敵人的大營。王莽軍猝不及防,劉秀等人闖營成功。他們到定陵和郾城後,把綠林軍的全部人馬都調往昆陽前線。 昆陽城雖小,但還是比較堅固的,王莽軍想了好多攻城的辦法,始終無法把城攻破,拖延了幾天時間,結果,增援的綠林軍全部來到了城外。
平頂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十五——以少勝多葉縣昆陽之戰!​劉秀帶著1000多人充當先鋒,他們在離敵人四五里的地方擺開陣勢,準備衝擊敵人大營。王莽軍一見對方人數很少,也沒有當回事,隨便派出幾千人和他們對壘。劉秀趁敵人立足未穩之時,一馬當先衝入敵陣,直奔王尋、王邑的中軍大帳掩殺過去,王尋還沒弄明白怎麼回事,自己的頭已經和身體分家了。


平頂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十五——以少勝多葉縣昆陽之戰!​綠林軍的大部隊隨後趕到,直衝敵人的大營。昆陽城內的王鳳、王常在城頭上一見援兵來到,下令大開城門,衝了出來,夾攻敵人。正在這時,老天爺也來幫忙,天空忽然暗了下來,狂風呼嘯,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巨無霸的猛獸部隊那裡見過這種驚天動地的場面,再也不聽指揮了,四散狂奔,把王莽軍攪得七零八亂。等王邑逃回洛陽時,出發時的100萬大軍只剩下幾千人了!
平頂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十五——以少勝多葉縣昆陽之戰!​昆陽大戰是我國古代軍事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這一戰消滅了王莽的主力部隊,此後不久,維持了15年的王莽新朝就土崩瓦解了。昆陽之戰是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列舉的中國歷史上“雙方強弱不同,弱者先讓一步,後發制人,因而戰勝”的著名戰例之一。

平頂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十五——以少勝多葉縣昆陽之戰!​之後,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再度提及昆陽之戰,“主觀指導的正確與否影響到優勢劣勢和主動被動的變化,關於強大之軍打敗仗,弱小之軍打勝仗的歷史事實,中外歷史上這類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國如……新漢昆陽之戰,都是以少擊眾、以劣勢對優勢而獲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