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文學成就有被高估嗎,為什麼?

話癆魯迅

如果還停留在中學課本的幾篇選目上來提這個問題,那就還不如不提。

魯迅的文學成就從未被高估,無論是在他還活著的時候,還是在他去世之後被抬上神壇的時候,還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文學進入多元化大發展的時候,魯迅的文學成就始終矗立在那裡,成為至今中國文學無法超越的一座豐碑。

當然,對魯迅文學作品的理解,不是一兩句價值判斷就能說清楚的,篇幅也有限,我下面只能簡單談幾點意見,不全面,供參考。

1、

既然談到魯迅的文學作品,那麼主要是小說、詩歌、散文,其次是雜文,再次是一些書信。最後,還有他的譯作。在這些主要的作品類型裡,魯迅的譯作的水平是比較具有爭議的,因為他主張“硬譯”,也就是把忠實原文放在絕對首位,可以犧牲文采。所以,魯迅的譯作在當時就有人認為譯的不夠好。現在過去了這麼久,應該說,魯迅的譯作水平不是一流的。但除此之外,他的其他作品都是一流的。

2、

魯迅的文學成就之所以高,主要有三點因素:一是具有開拓性。二是思想極為深刻,而且,他的思想與文學的融合度極為完美,以至於他寫的一些針對當時的社會現象所寫的雜文、時評,經過七八十年,還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凡是寫過雜文的都知道,雜文是速朽的文本,魯迅是目前有且僅有把雜文寫成傳世文本的作者。你找不到第二個。三是魯迅的文學語言既有個性,又極為自然。很多讀者恰恰會覺得魯迅的作品讀起來不那麼流暢,那是因為這些讀者的口味被那些較差的文學作品、流行作品敗壞了。魯迅的散文語言的凝練、精確、生動,以及美,是源於他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所以,他的舊體詩也是十分出色的。

3、

很多人總是認為魯迅被高估,是因為官方對魯迅的刻意神話,引起了很多人對魯迅天然的不滿。就像這位提問題的題主,僅僅是通過課本上的選目來評價魯迅,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所以,恰恰是

當魯迅走下神壇,你才會發現,他的面目是這樣的慈愛可親,幽默風趣,他不是高高掛在學校牆壁上的一副肖像畫,而是你的鄰居、網友、長輩,他會在你面臨人生的種種困難,對社會上的醜惡現象感到憤怒,對中國歷史和現實的種種黑暗感到壓迫……等等的時候,站出來幫助你批判,幫助你剖析,安慰你,鼓勵你,幫助你。

所以,我也是離開學校,走上社會,工作了幾年之後,才逐漸感覺到魯迅真是偉大,他的文學才配的上稱為文學。


danyboy

作為魯迅先生的崇拜者,我不得不承認,先生的文學成就被高估了。

毫無疑問,魯迅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界最偉大的作家。但是魯迅的偉大,更在於他的思想。先生對中華文化的反思,前無古人,對國民性的批判,入木三分。更可貴的是,魯迅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批判,他冷酷的背後是熱血,責罵的背後是深深的愛。他對我們這個民族的愛,刻骨銘心。愛之深,責之切。如果沒有魯迅,二十世紀中國思想界的夜空,將少了一輪明月。

作為自由主義思想家,魯迅是偉大的。作為文學家,魯迅造詣深厚,成就不凡,但是也有硬傷。

一是,沒有長篇小說。眾所周知,長篇小說是小說之王,也是文學之王。偉大的小說家,必須有長篇小說。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家,都有自己的長篇小說代表作品。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十分傑出,但遺憾的是沒有長篇小說。

二是,語言不成熟。魯迅的時代,是現代漢語的轉型期,文言文和白話文並舉,歐化語言盛行。魯迅的很多文字,帶有明顯的文言文痕跡和歐化語言的影響,讀之比較拗口。相比之下,老舍先生的文字,京味十足,勝於魯迅先生。

三是,美學思想有偏差。偉大的小說家不一定就是偉大的文藝理論家。魯迅先生對文學的理解有誤,比如跟梁實秋先生的爭論,不得不說,先生的觀點不正確。

不過,正如先生所說,有缺點的戰士終究還是戰士。雖然魯迅先生文學成就不如同時代的老舍先生,沈從文先生,但是他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無人可比。在我心目中,魯迅先生是中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一流的小說家,綜合起來就是中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家。


江南俗士1

現在大學中文系裡最通行的現代文學教材(《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用魯迅自己的話串成了一段對魯迅文學成就的評價:

他創造了“內外兩面,都和世界的時代思潮合流,而又並未梏亡中國的民族性”,並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的“現今想要參與世界上的事業的中國人”的文學。

這評價是切實而中肯的,講出了魯迅文學的開創性在於他的民族立場與世界視野。但我猜你所要問的並不是這個,而是“魯郭茅巴老曹”這類現代作家大咖排座次,魯迅永遠穩居第一把交椅,甚而曾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除了最高領袖,就只尊魯迅一人的現象。

事實上,魯迅確實經常被高估,但被高估的不是他的文學成就,是他的世俗政治頭腦。

(魯迅的文學成就往往被錯估而非高估)

魯迅的文學成就也曾多次受到質疑,但有趣的是,受質疑的原因往往並非出自文學本身,而是針對他的政治傾向。更有趣的是,政治上的質疑者,既有左的,也有右的。

比如三十年代初,一群左翼青年覺得魯迅已經跟不上新時代的革命形勢了,所寫的文字已經是“濫廢的無意義的類似消遣的依附於資產階級的濫廢的文學”了(錢杏邨《死去了的阿Q時代》),而六十年代夏志清站在以新批評理論外衣包裹下的自由主義政治立場也質疑著魯迅的文學的“狹隘”,並將晚年《故事新編》一類作品的“失敗”歸因於他政治上的“向左轉”。

但無論左還是右,對魯迅文學造詣本身都是不得不肯定的。即使是狂熱的左翼青年錢杏邨,也要認可他《阿Q正傳》的文學技巧,即使是自信心爆棚的夏志清也要佩服魯迅的文學方面的“天才”,連狂人李敖,給魯迅找毛病,找來找去,也只好從魯迅一生沒有長篇小說來做文章。

(對魯迅文學成就的讚美與質疑,往往都是世俗政治的)

這當然不是說魯迅是“去政治化”的,恰恰相反,魯迅文學的精彩處,除了技巧的圓熟新穎,更在於他以文學介入社會、文化及思想的超乎左右之上的政治關懷,他所呈現的國民性、民族文化、立人、階級性等等問題,直至今天依然有效且鞭辟入裡。

當我們從無論文學技巧還是思想深度來判定“魯迅的文學成就是現代文學史的巔峰”的時候,其實既是對魯迅的評價,也是對當下寫作的批評。很多時候,不是我們高估了魯迅,刻意仰望,而是我們自己太不爭氣,實在自我高估不起來,難以平視。


楊早講史

魯迅的文學成就直到今天個人認為現代人仍然沒有人能夠達到,現實意義與歷史考究來講他的文學作品生命力依然存在,並將長期有著勃發的生機。他的《阿Q正傳》人物形象至今仍然處在中國文學的高地,令文人們望其項背,那個社會發韌時期創作出的《傷逝》難能可貴,青年時期仿徨傷逝中魯迅能夠敏銳的洞察並吶喊出: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直到今天仍然散發著現實的意義與生命力,並且能夠從現實出發寫出擲地有聲的作品,他的文學作品沒有被高估,他的作品長處側重於社會性、思想性,是現實的存在,時至今日還沒有人超越,為文為人必須在苦熬與發韌中錘鍊自己,那樣才能夠出現有份量的作品。


楊柳青青春之聲

在中國文學史上,像先生這樣,徹底反奴役,反愚民,反糟粕的文章,以前幾乎是沒有的。至少明清兩代是沒有的。從孟姜女哭長城到關漢卿好一粒響噹噹的銅豌豆為絕唱。到朱元璋棄孟子,再到滿清一道道文字獄,幾乎滅殺了這個民族的生機。吳承恩不無無望的指出,難道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了真經?在吳承恩那時,中國王朝更替了22次了,家天下家天下家天下,像孫猴子這麼厲害的人物,有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的化外,也稀罕弼馬溫這類屁官,縱使華夏文明給他洞察妖孽的火眼金睛,金剛不壞的金丹,與天地同壽的人參果,奈何甘心跪拜。魯迅先生說,烈士死了,劊子手把血淋淋的心挖出來,給華老栓做藥引子,這華夏真老梗到要把自己文明哺育的精英都給自殘盡了嗎?單就這篇文章,先生就可成為不朽。


伯爵227998672

應該沒有,深邃的思想,犀利的文筆,透徹的剖析,思維的縝密,無人能及,塑造的人物鮮活生動,讓人慨嘆佩服,在裡面的人物或多或少的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使人警醒,檢討,利於提升自己,淨化人性,利於振興國家民族,那樣錚錚骨氣是難能可貴的,另外他的優美的語言,很好的傳承了中華的文明,言簡意賅,回味無窮,讓人感受到中文的博大精深,可以說魯迅是前無古人,後鮮來者的大師,無論有多少別有用心的人貶低,許魯迅揭穿了他們陰暗的靈魂,才詆譭他的作品,人格,也無損他的地位,反而那樣更顯示出他們卑鄙齷齪的心裡,陰暗骯髒的靈魂


冰河夜渡

就魯迅的文學成就來說並無什麼過人之處,遠不如四大名著,但近代史上為什麼會如此著名,很簡單,他說了很多人不敢說的話,或者別人不知如何去說的話,針對時貶,挖瘡疤,諷執政黨等,嬉笑怒罵於筆桿之間,很多文章都是殺頭之罪啊,但他一如既往,不畏權貴,不屑學究,這可需要多大的勇氣,有幾個文人能夠做得了,這就是其可貴之處,至今無人超越。


徒步走go

談文學成就其實毫無意義,魯迅貢獻的是智慧和思想成就,他最可貴的是,沒有無病呻吟,沒有違和,沒有攀附趨炎附勢捧臭腳,沒有華麗辭藻。沒有那些看了想吐的膩歪!也是歷史特定時期造就的


茶風悠樂

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與其他偉大作家一樣,在於對生活以及人性進行了深刻的發掘,以民族和國家為範圍的話,他前無古人,至今無來者。相較於討論它是否被高估,我更想了解是什麼樣的環境與經歷才能誕生這樣一個高度自知自覺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