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念先生的摶氣心法

摶氣心法乃劉念先生所創,然其練功方法與世俗功法大異,當摶氣心法修煉到一定境界的時候,及可發出驚人的穿透力。因其無苦練一說,所以,身體與常人無異,無厚肌粗筋示之人前。摶氣心法修煉者以整勁擊人,以找平衡為修煉手段,無定時定式修煉之憂,有隨時可修之便利,其修煉方法,全憑自然之體力,無蠻力猛練之苦,得其真髓者,使用正確的練習方法,對身體健康很有益處,雖初學,有對身體感覺不靈敏者,不過,當練至一段時間後,逐對身體的控制能力增強,適時,整勁極大。至此,武道之基初具。

摶氣心法是我在研究傳統拳術多年一無所得後,受盧忠仁先生啟發,轉向了對人體機能的研究,終於發現了人體的混圓狀態——點。混圓,六合,易筋,易骨均是對這種狀態在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描述,只有點才能保證前後左右上下力量均衡,才能做到形不破體力不出尖,點無限擴張即為圓,圓無限縮小即為點。點在人體上就是丹田,圓極為皮膚,圓即點點即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為什麼說修習武道必須捨棄技術科學東西方文化,我認為在人體上對自然的迴歸即為武道,人是大自然最完美的產物,技術科學東西方文化都是對大自然的不同解釋,都已經有了人為的烙印,是不完善的,用不完善的方法想求得完善的東西是不可能的。自然並不是隨隨便便,必須符合一定的法則,自然最基本的法則就是平衡,人天生就是平衡的,包括心理和身體的平衡,但是由於後天的勞動和知識的學習,慘遭破壞,技術科學文化都成為矇蔽我們心靈的灰塵,要想凸顯本心,必須擦掉這些灰塵。 整體就是自身周身用力均衡,是力的一種平衡關係,決非現在某些拳種的死拉硬扯,迴歸整體以後周身任何兩點之間均有一種對爭關係,但絕非現在所說的二爭力,人迴歸整體以後是非常自然的,無形無象的,讓人看出的整不是真整是死,讓人看出的力不是真力是僵力,記住整體只是一種關係。

劉念先生的摶氣心法

為什麼說必需捨棄一切技術、科學和文化?武術的高境界就是為了達到天人合一,在人體上回歸於道,人和自然萬物的表現形態雖然不同,但其理是一個,均是道的一種表現。力是人本身就有的,並不是人練出來的,後天的鍛鍊只是增強了人的力量並不是創造了人的力量,你能否保證你後天的訓練能使自身的力量增長的非常均勻,若不均勻就要影響你整體力量的發揮,只能是局部力。人是自然最完美的產物,人先天的用力是非常均勻的,由於後天的直立行走和技能的增強,人的整體能力也就逐漸喪失了,練武就是為了找回人丟失的均勻用力,技擊只是他的副產品,若只單求技擊可以不這麼做。(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人立身中正的標準就是周身力能否合成一個點,所有的力量聚集在一起,也就是所謂的整體,外在表現就是周身用力均勻,合力大於分力,這時人的能力是最強的,發應、速度、力量、頻率等都均勻增長。

1. 三角形 高穩定結構 :

基本上不採用把關節“打直”的技術動作,比如拳擊式的直拳和散打式的邊腿。以打空後避免關節的損傷和對自己間架的振盪,相對而言在“靜止和運動”的任何時刻自身的“平衡關係”不能丟,間架的“三角形”結構儘量保持,拳腳等攻擊點的運動是自己間架“整體變化”的一個結果。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攻擊點在與對方接觸的地方是自己身體堅硬的的骨節部位,比如:拳面是攻擊的武器但儘可能地採用指節作為著力點,充分發揮壓強原理。

2. 在骨架相對固定的形態下,肌肉主動做拉伸運動 骨架/關節的矛盾和肌肉的矛盾.

強調細化和優化自己神經系統對肌肉運動的控制,特別先是在骨架相對固定的狀態下,肌肉的自主運動。這個運動的原則是形成自身的“平衡關係”(矛盾關係)。各關節如同槓桿,中間是支撐點/重心所在,而兩端的運動原則是“有上就有下,向左的同時向右”,當然這是人本身生理的特徵。各關節連接處的肌肉是體認的關鍵,相對拉伸是必須要求的,類比的話是如同橡皮筋的相對拉伸。如果上肢、下肢、軀幹部分(未加深化和細化)能找到或者講形成這個關係的話體現出來的感覺形容起來“五心合一”,人體重心穩定在“丹田”部位。

3. 運動時隨關節的變化“平衡的破壞”和“平衡的恢復”。(第3點是我思考的部分,請討論)

理論上,只要有運動,平衡就會破壞。人在靜止保持“樁態”的時候和在劇烈運動的時候是不一致的。摶(聚合)氣(人體、狀態、思維方式)熟練的人,應該是能更加“動態平衡”的人。

劉念先生的摶氣心法

4. 同時形成“多方向矛盾”(如腿槓桿外側與內側的矛盾等),對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是否可以採用“先定框架、逐步求精”的方式,把難度大的要求轉換為更多具體的要求,為學者多提供幾級臺階呢?

講個(1) 和 (2….max)的故事:據說w先生在教授學生的時候,講“整體”,他的要求是“一上來就要整,全身矛盾統一”。Y先生是w的學生,同時他是具有獨立精神的人,體認過程中他覺得實現起來有難度,如同一跨步就要從1樓就到2樓一般,難,還是多加幾級樓梯吧,如是就有了“前後摸力、上下摸力”等等“方法”。y先生的成績是我們所向往的,逐步求精的方式也是可行而有效的。(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可是如果後學者只知道了“前後、上下、左右”而忽略了w先生提出的,y先生求證的全身矛盾統一(1),把最開始的出發點忘記了,那麼 …(2….max)的意義就不復存在了。同樣的道路:“先定框架、逐步求精”,框架是我們的目的,全身矛盾統一是方向。

5.當“五心合一”的時候,運動的主導是“丹田”部位,還是邏輯上是“丹田”部位,物理上還是靠腳運動對地面的摩擦力進而步步傳導到需要部位呢?

物理上沒有地面上的摩擦力,人是無法運動的。但在體認和修正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先把物理上的東西暫時屏蔽掉,透明化,先按我們的需求來,從邏輯上來考慮。那麼:摶形成的結果是人成為了一個“剛體”(當然,相對日常體態的,人不是鐵),zy兄為了表達他的認識演示了個“向前邁步”的模式,人體重心部位(丹田)是形成“剛體”後的動作中心,是運動的主導。似乎,摶氣不講“傳導”這個概念。

另外:看到,摸到,碰觸到的感覺用文字來表達是比較困難的,cd也許能為文字作一些的補充和加強直觀化,但不如見面。

6. 心態對“摶”而言的地位是?主體思想是?

人的氣質和行為是內心思維和態度的表達。說實在話,“摶氣的思想”是什麼我很模糊,可能是因為我所處競爭環境和刻意追求自己有所發展的思想佔了我自己思想很大部分的緣故吧。(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競爭向上,狼群做戰”是我們公司的文化,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是執行層的人,管理者和決策者的思考方式是“高屋建瓴”的,他們有鷹的眼光,站得高,看得長遠。通過與劉念先生的談話,似乎他所要傳播的思考方式是戰略性的,如果這樣的話,那樣的人可能是我們的合作伙伴也可能是我們有力的競爭對手啊。

(寫著,寫著有所感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的。)

、 7. 在具備了“摶氣態”後是不是要經一步的練習“打”的內容呢?

具備了“摶氣狀態”後對於格鬥技術的練習,特別是“打”的部分,需要強化。穿上盔甲,拿其利刃後當然要有所作為,站著幹嘛呢?運動是絕對的。對此,zy兄予以認同。

8. 如同一個彈簧,一起、一落就是步法,就是打人,並且“壓縮和釋放”節奏非常快。

具備了“摶氣狀態”後,人體具備很強的形值,似乎就只有一個“整體”,一個“重心”,移動是“重心”的移動,同時打人也是靠“重心在打人”。

9. 剛體的好處:減少碰撞時自身的振盪,如果棍棒一般。不太好的地方呢 … …

10. 有幾個出現頻率非常高的詞句: 找自己身體的關係 、跑力了 、自然體態 、力點放在何處、

用骨頭打人有重心打人 各關節協同運動。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劉念先生的摶氣心法

劉念先生的摶氣心法

劉念先生的摶氣心法

劉念先生的摶氣心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