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發生變化 1997式金融危機再臨亞太地區?

新興市場發生變化 1997式金融危機再臨亞太地區?

新興市場發生變化 1997式金融危機再臨亞太地區?


美債利率上行、大宗商品價格疲軟、全球流動性收緊,這些曾經引發新興市場貨幣危機的因素魅影再現,而土耳其、阿根廷等新興市場國家已率先出現了股、債、匯市的巨幅動盪,這讓投資者對“削減恐慌”是否會再次發生的擔憂不斷上升。

數據顯示,MSCI新興市場貨幣指數在上週錄得下滑1.3%,這也是該指數自2016年以來的最大單週跌幅,這被市場解讀為新興市場的貨幣或面臨更大強度的貶值。除阿根廷、巴西及土耳其等國受不斷增強的資本外流壓力影響、貨幣快速貶值外,亞洲貨幣也均出現一定幅度貶值。其中,印度盧比對美元的匯率自今年年初以來已下滑超過6%。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甚至發文稱:“類似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會再次爆發麼?新興市場正在發生一些變化,至少有一點老式金融危機的意味。”

1997年前的部分場景在重現

克魯格曼較為負面的觀點基於新興市場高企的外債以及經常賬戶、財政的赤字等。他指出,土耳其近期匯率“自由落體式”下滑令人印象深刻,人們或許可以預見一場類似於1997-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危機:新興市場貨幣下跌,導致企業債務崩盤,給經濟帶來壓力,導致貨幣進一步貶值。

但克魯格曼也謹慎指出,目前沒有明顯跡象表明危機會出現,但如果繼續這麼下去,可怕的事情正在路上。

克魯格曼並非危言聳聽,隨著美元自2018年4月中旬以來反彈走強,新興經濟體在匯市、股市均呈現一定程度壓力,大部分新興經濟體均出現下跌。Wind數據顯示,自4月16日以來,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股市股指跌幅超過6%。

在過去幾年裡,低成本的美元營造了一個寬鬆的貨幣環境,新興市場國家也不斷借債,尤其是美元債。國際金融協會(IIF)4月數據顯示,2012年-2017年的五年時間裡,包括所有部門在內的全球債務增長了25萬億美元,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務從42萬億美元增長至63萬億美元,佔全球增量的84%,其中絕大部分為美元債。

而眼下,投資者對“縮減恐慌”是否再次發生的憂慮也在增強。IIF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個半月時間裡,大約有80億美元的資金逃離了發展中國家的債券與股票市場。

若資本外逃印度難以招架

在Sathirathai看來,在亞太大部分國家已經建立一定緩衝空間以應對資本外逃的情況下,印度的經常性賬戶餘額卻持續惡化。

2018年2月,印度政府公佈了2018-2019財年預算,其赤字目標約合6.24萬盧比,佔GDP比重3.3%,高於之前提出的3.2%的目標,也使得印度政府希望控制財政赤字佔GDP比重低於3%的願望再次推遲實現。

此外,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包括中央政府公佈的外債、州邦政府及企業全口徑外債總和在內的印度外債總額約為1.4萬億美元,其中85%為美元債券,另據印度央行2月公佈的數據,印度的外匯儲備為4197.6億美元。另據美國財政部最新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印度目前持有的美債僅為1529億美元。

洪長福指出,考慮到近期的變化,瑞信對亞太地區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預測進行了一定調整,例如馬來西亞的預測,在大選過後從積極的展望轉變為一般,而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財政相對比較弱的國家,經濟展望也會看淡,但總體上還是對亞太市場看好。

危機蔓延至整個亞太區的可能性不大

在受訪者看來,在這一次美元加息中受損的將會是極個別國家,暫時不存在蔓延至區域的可能性。

洪長福認為,亞太地區的新興市場國家在經歷了過去幾次風波、動盪之後,預防能力已經有所提高,這個因素需要被考慮進投資策略中。

國際清算銀行(BIS)及IIF數據顯示,過去10年時間裡,新興市場國家非金融行業外匯債務佔GDP比重呈下降趨勢,2009年年底時為17.9%,2013年5月為17.6%,目前的水平約為15.6%。

另一方面,5月份新興市場出現較大波動已成常態。瑞信引用MSCI數據顯示,過去20年時間中,新興市場的外匯收益每到5月份,無論是中位數還是平均數均是一年中表現最差的月份,是典型的“愚蠢的月度”。

黃俊分析稱,近期新興市場發生波動是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外部因素主要是美元的升值和美債的收益率上行引發資金流出。內因主要是其債務問題,特別是短期外債的到期,讓“借新債、還舊債”的模式難以為繼。

黃俊分析稱,美元指數自2018年4月中旬低點89.22,最高漲至94.06,最大漲幅5.4%。而2018年以來印度盧比貶值約6%,印度盧比的貶值幅度和美元指數的升值幅度相當,並沒有超跌出現惡性走勢。

而在亞洲市場,印度是重要的原油進口國,黃俊指出,油價上升若引發通貨膨脹,勢必會影響到印度現行的擴展財政政策以及貨幣改革。

黃俊也表示,儘管新興市場的債務問題不至於立即爆發,但到了必須要未雨綢繆的時候了。他指出,需要警惕的是自4月中旬開始的美元僅上漲5%,部分新興經濟體就已經難以招架。如果未來美聯儲加息加速,美元形成長期上漲趨勢。新興經濟體如何避免帶來衝擊是他們需要面對的問題,例如需要加大國內經濟的改革。

Tai Hui則指出,較高的利率可能會繼續推動美元短期內繼續反彈,但長期的基本面因素預示著未來1-2年美元將會出現下滑,美國經常賬戶和財政赤字也表明美元應該走弱。

與2013年相比,包括印度和印尼在內的許多國家財政狀況都有所好轉,Tai Hui指出,擁有鉅額經常賬戶赤字或國內存在政治問題和通脹飆升的國家是例外,但如果我們看看其他新興市場,它們的貨幣不會因為強勢美元而大幅貶值。因此風險不會蔓延。對新興市場而言,基本面和結構性因素仍相當合理。

Tai Hui表示,投資者應該準備好迎接一個流動性趨緊和不確定性更大的世界,但我們仍遠未達到重現2013年的“縮減恐慌”(Taper Tantrum)場景的情況。

“投資者不應失去對新興市場的信心,而是要採取積極的方式尋找回報和管理風險。畢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18年新興市場增長將達到5年來的最高水平,並將在2019年進一步加速。”Tai Hui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