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窮窮三代,這才是真正的富養

心窮窮三代,這才是真正的富養

01

自小,我生活在江南水鄉,父母的收入來自於手工活,家中經濟水平一般,但也絕不貧窮。

我的父母繼承了上一輩的傳統美德,爸爸樸素節儉,媽媽精打細算。

可我從小卻特別愛美,特別是讀初中後,見到同學穿著時髦的裙子,多麼希望媽媽也能給我買一條。

有時媽媽經不住我的央求,會帶我去店裡買衣服,當我興高采烈地挑選新衣服時,媽媽總是望著價格牌,皺著眉,時不時地哀嘆“太貴了”。

聽到媽媽的嘆氣,我的激動少了一半,動作都慢下來了,覺得自己慾望太多,實在對不起辛苦的父母。

當我挑選完之後,媽媽就開始跟店家講價,常常砍得太低以至於店家不想賣。這時候媽媽就會使出殺手鐧,拉著我就往外走。

這一招往往很有效,店家會急著拉住我們,說著“算了算了,拿去吧”。

說實話,當我拿到新衣服的那一刻,內心是複雜的,因為獲得一件新衣服實在是有些艱難。

望著媽媽憂愁的臉,聽著她說著“爸媽賺錢真的不容易”,除了愧疚還是愧疚。

大學畢業後,我找到了不錯的工作,薪水足夠自己開銷。

但我卻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去超市購物,若有打折的就絕不買正價的;

逛商場看上一件令我心動的大衣,望著價格猶豫半天還是放棄了,於是花很多時間去找一件相對便宜的替代品,可心中始終是空蕩蕩的。

去年年底,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先生計劃跟朋友們出國遊一次,他邀我一起,我興奮地答應了,還提前一個月請了年假。

可之後的日子,我變得坐立難安,擔心這不會是一次愉快的旅行,因為有太多事放不下。

說到底還是因為錢,記得那天下午,我拿出紙筆,一項項地寫下,旅行有可能讓我損失的錢:

旅行費3萬,旅途消費5千,若耽誤工作影響年終獎2萬,國外時差影響兼職收入1萬……

算完之後,我瞬間決定“不去了”,一想到15天的旅行要拿這麼多錢等價交換,我寧可放棄。

後來,先生遺憾地一人前往,我留守家中日日加班和照顧孩子,心中自然不快,忍不住找閨蜜訴苦:“我家先生滿世界地玩,我在家中苦悶不已。”

閨蜜並沒有安慰我,卻說了這樣一句話:困住你的是你的自己。是你對錢太敏感了,只不過旅行一次而已,哪能損失這麼多錢。

我竟然無言以對。的確,我並不缺幾萬塊錢,缺的花幾萬塊錢去旅行的勇氣。為什麼我有能力賺錢,卻無法花得開心呢?

直到有一天,我在心理學者李雪的《當我遇見一個人》這本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

“若父母沒有覺知,把匱乏感和愧疚感傳遞給孩子,那麼孩子未來跟金錢的關係也將沉重而艱難。”

那一刻,我瞬間鼻子酸得想落淚。

兒時父母的節儉所帶來的匱乏感,以及類似“爸媽賺錢不容易,都用來培養你了”這樣的言語帶來的愧疚感,一直伴隨著我長大。

直到我工作後有能力去滿足自己時,潛意識卻一直停留在“我不能這麼奢侈”“我不配擁有這麼好的東西”這樣的怪圈中。

當然,我並不怪父母,他們這樣做並非絕對錯誤,只是他們的腦海中“賺錢真不容易,必須省著花”的念頭已經根深蒂固。

心窮窮三代,這才是真正的富養

02

在《當我遇見一個人》這本書中,李雪講述了她小時候的經歷,她出生於80年年代,物質條件跟身邊人都差不多。

不過她爸爸卻給了她富養的感覺,比如,她想要1塊錢,爸爸就會給她兩塊,而不是八毛。

她想吃起士林巧克力,爸爸就滿足她,可她咬了一口就覺得裡面有一種奇怪的味道,覺得自己更喜歡德芙巧克力。

這樣的經歷,讓她長大之後對物質一直保持著很好的品味,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李雪說:“富養給予我醉心精神世界的自由。”

爸爸的富養讓她感受到金錢是流動的,既要努力賺錢也可以愉悅地享受。

但她的一個朋友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經歷,這位朋友是個生意人,很能賺錢,但每當要順利籤合同的那一刻。

他必定坐立不安,要麼忘記帶材料,要麼失約重要的人,總之必定要在出現危機後,努力去挽救,直到最後一刻才能順利簽約。

其實這些失誤完全可以避免,但這位生意人每次都跟自己過不去。

他小時候媽媽的一句“賺錢哪有這麼容易”,始終被他銘記,以至於他明明可以輕鬆賺到錢,卻總要在無意識間把事情搞砸,才能符合媽媽的告誡——賺錢都很辛苦。

父母向孩子傳遞的金錢觀,將伴隨孩子的一生。

若父母傳遞的是沉重和匱乏,孩子日後會把金錢看得太重,即使賺了很多錢,卻無法安心地享受金錢帶來的快樂。

心窮窮三代,這才是真正的富養

03

在《人民的民義》這部電視劇中,趙德漢是國家部委項目處處長,看上去非常節儉,他的晚飯是一碗炸醬麵,出門騎的是電瓶車,每個月只拿出300元孝敬老母親。

誰能想到,這樣的人竟是一名貪官,雖然住在老破小的房子裡,卻有著一間大別墅。

別墅並沒有用來享受生活,卻用來存錢,冰箱裡、牆裡、床上,全都是一疊一疊的現金,被搜出整整2.3億的現金,甚至燒壞了6臺點鈔機。

電視劇圖片

這麼多的錢,趙德漢每一筆都記賬,卻一分錢都不敢花。

若往他曾經的經歷去挖掘,一句“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窮怕了”透露了他內心深處對錢的渴望。

因為小時候沒有被滿足,沒有體驗過金錢,對錢渴望至極,但真的擁有很多錢之後,卻沒有花錢的能力。

當查案人員搜出全部的現金之後,趙德漢蹲在地上抱頭痛哭,來不及享受,卻要去蹲大牢了。

“我沒覺得錢哪裡好,但我喜歡聞這個味,”趙德漢此刻才夢醒,卻後悔不已,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要這麼多錢幹什麼。

這恐怕是“窮怕了”這種扭曲的金錢觀所帶來的扭曲行為——貪汙腐敗。

雨果說:“沒有比金錢更能腐蝕人心的了。”

但如果每個人對待金錢都有一顆平常心,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的無底線的慾望、奢靡和貪汙就會少很多。

心窮窮三代,這才是真正的富養

04

作家莫言小時候家裡很窮,常常吃了上頓擔心下頓。有一次中秋節,家裡難得吃一頓餃子,每個人都只能吃一碗。

當一家人開心地吃餃子時,一個老人前來乞討。

莫言起身拿了半碗紅薯幹給老人,沒想到老人不領情,還憤憤不平地說:“我是一個老人,你們吃餃子,卻讓我吃紅薯幹,你們的心是怎麼長的?”

兒時的莫言聽了後氣急敗壞地說:“我們一年也吃不了幾次餃子,一人一小碗,連半飽都吃不了,給你紅薯幹就不錯了,你要就要,不要就走。”

這時,他媽媽走了出來,把莫言罵了一頓,還端來自己的餃子給了這位乞討的老人。

在最艱難的時候,還可以分享給別人,這是對人性的考驗,這樣的金錢觀,無疑讓小時候的莫言身心震撼。

雖然身處貧窮,可內心卻是富有的。在往後的歲月裡,媽媽對待貧窮的樂觀和願意分享的精神,被莫言銘記在心,寫進小說中。

若不是有這樣的母親,或許今天世界上會少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莫言,多一個愛賺錢的生意人莫言。

所謂富養,並不是父母給了孩子多少錢,給孩子買多貴的衣服,給孩子補充多少的營養,而是在於心的富養。

心窮窮三代,這才是真正的富養

05

真正的富養,是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當孩子的慾望父母能夠滿足時,便盡力去滿足他。

因為只有被滿足過,孩子才不會在看到一碗米飯後,像一個飢餓的孩子,死死抓住把自己吃到肚子撐;

他也不會不敢吃,害怕吃完就沒有了,他會一口一口慢慢享用,既是享用這碗香甜的米飯,也是在享受愉悅的生活。

當孩子的慾望父母實在無法滿足時,父母不必為自己不夠富裕而感到抱歉,更不要對孩子說“你不該擁有這些”,而是要誠實面對孩子。

“你想要買的玩具很漂亮,但是媽媽的錢不夠了,我要用來買今晚的晚餐。”

當孩子的願望被滿足,他會樂於享受生活,當孩子被父母告知因為別的原因無法滿足自己的願望。

他也不會有“我配不上好生活”的念頭,反而會更加努力日後去實現自己的願望。

所謂身窮窮一時,心窮窮三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若父母將內心的貧窮感傳遞給孩子,孩子即使有賺錢的能力,內心也是匱乏的。

而父母將內心的富有感傳遞給孩子,那麼即使孩子在平凡普通的生活中,依舊能過上精神富有而自由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