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絮語|宋振熙:如同房地產景觀的當代藝術

反思絮语|宋振熙:如同房地产景观的当代艺术

當代藝術和大眾之間本身就是遠離關係,哪怕當代藝術的方式介入社會的各個方法論中,都沒法形成大眾效應,緣由在於力比多動力的相背離。現如今,許多當代藝術的發展方向看似在建造新的內容,其實仍然在拆解我們的知識結構中尋找異態。

反思絮语|宋振熙:如同房地产景观的当代艺术

獨立策展人,藝術批評學者。生於1985年9月,2008年獲中國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學士,2012年獲中國美術學院當代藝術與社會思想研究所碩士,現任中國美術學院媒體城市研發中心策展部主任,當代藝術調查局(ABI)發起人。

長期關注當代藝術青年藝術家發展和生態,致力於完成學院藝術家培養和當代藝術整體生態圈的鏈接工作。同時針對當代藝術話題和藝術現象進行研究工作,將多種文化研究方式打通輸入到當代藝術討論內。

反思絮语|宋振熙:如同房地产景观的当代艺术反思絮语|宋振熙:如同房地产景观的当代艺术

1937年“墮落藝術展”現場

“當代藝術”如果按現代主義走到後現代的語境看,其始終遵循的內在邏輯能量在我看來幾乎就是一種不斷解構的動力,從而再不斷建構的過程。

從現代哲學對其的推進到藝術界形式本體上的推演,都在強調一個“拆解”的問題。在“拆解”的快感中達到某種“知識生產”的可能。

這就十分像在城市化進程中,一個城市的核心地段拆遷舊房屋,再按照板塊的地形、環境、液態等因素重新建造新的高樓,滿足現代人的需要(這是一種理想假設)。

反思絮语|宋振熙:如同房地产景观的当代艺术

從普通公眾的視角來看,自進入工業社會時代至今,資本主義的第一訴求恐怕是要求利益的不斷最大化,在工業文明之中,不斷生產、建造、消費、再創造、再消費中建立一個內在邏輯能量。

將當代藝術的內在動力和公眾社會群體的內在潛意識力比多一對比,一個是“拆”,一個是“造”,二者在一個相互有悖的場域中。

那麼在兩個場域間重合的部分正式所謂享受或者參與當代藝術的一部分公眾,其中大部分是我們視之為“知識分子”的群體。他們一方面掌握或接納了當代藝術所以需要拆解的知識文化的原材料,一方面又是通過不斷通過腦力勞動來生產公眾消費的精神產品。

反思絮语|宋振熙:如同房地产景观的当代艺术

杜尚《泉》

以這些公眾中的知識分子為核心人群,一些中產階級也慢慢加入到當代藝術的生產及消費中來。當然這樣的一部分人相對絕大多資本化社會里公眾整體來說,並不佔多數。

反思絮语|宋振熙:如同房地产景观的当代艺术

傑克遜·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 Number 17A

所以在問題中我們用“大眾”這個詞,其實更加適合這個初級階段的表達,即和這些參與當代藝術的精英化知識分子割裂開來。

從科學技術的介入到道德倫理的觸碰,我們發現,“拆”是一個極低的門檻,讓很多人都能進入到當代藝術語境中來“蓋房子”,但這些“房子”幾乎不能用,更不可能面向公眾進行“消費”。

但這並不是代表當代藝術就真的和大眾說再見了。因為最重要的動因還源於資本本身。

反思絮语|宋振熙:如同房地产景观的当代艺术

還是拿地產商開發樓盤來舉例子:如果在拆遷的市中心來選擇新建方式,最後讓大眾來消費,其消費的門檻是高的。當代藝術解構到建構所得的產品仍然基於拆的動力,這並不是大眾消費者的訴求,因為他們沒有潛意識力比多的基礎。

那如果資本的權力可以劃定一塊根本不需要拆動的地給開發商,在這裡構建商業住宅只有“造”的訴求,會不會成為大眾爭相搶購的消費品呢?

我想,這幾年的網紅展、大師展、新媒體視覺展、藝術衍生品、公共藝術項目等這些沒有“拆”力的當代藝術,正在走進“大眾”。

這裡不需要所謂對知識的考量,更不需要所謂知識分子的參與,資本的簡單遊戲規更不需要什麼對“精英主義”的討論。

反思絮语|宋振熙:如同房地产景观的当代艺术

2012威尼斯雙年展之Gateway

這樣的當代藝術和少數人無關,是有供需關係決定的結果。換句話說這是自下而上的當代藝術。那麼我們需要討論的問題是,這種當代藝術的本質是否已經改變。

反思絮语|宋振熙:如同房地产景观的当代艺术

十四屆卡塞爾文獻展現場

同時並行的以“自上而下”的當代藝術知識生產機制將使用的是另一套語境。只有資本本身是在串聯二者,這種串聯只是作用於生產源上,而對大眾或者是公眾的終端並沒有任何作用。

反思絮语|宋振熙:如同房地产景观的当代艺术

上海雙年展現場

我們希望看到的兩者不是一種被動的割裂關係,他們的關聯在於當代藝術的“建造商”把房屋質量、戶型、環境、配套、智能等切實為真心居住者的消費提供好內容。

因為當代藝術本身不應該是一種自我壁壘化的產物,他有能力介入到公眾的生態領域去,只有在同一語境下的生產,才能清醒藝術家自己和大眾二者。不然現在的公眾除了享受那些無營養的“當代藝術”形式,卻沒有找到真正的養分所在。(全文完)

關於“反思絮語”

時至今日,盛極一時的中國“當代藝術”運動已經進行了近四十年了,無論是作為一種藝術潮流或藝術運動,中國“當代藝術”都有可圈可點之處,然而遺憾的是關於這一影響中國藝壇四十年,必將載入藝術史的藝術潮流,除個別學者有一些各自片面的評介之外,由“當代藝術”主要參與者撰寫的著作依然稀少。

關於我們

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

SHANGHAI HIMALAYAS MUSEUM

反思絮语|宋振熙:如同房地产景观的当代艺术

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由著名建築師磯琦新設計,前身為創建於2005年的上海證大現代藝術館,是證大集團董事長戴志康先生對社會的文化回饋。主館位於上海大浦東人文核心地塊喜瑪拉雅中心內,是從事藝術收藏、展覽、教育、研究與學術交流的民營非營利性公益藝術機構。自成立以來,美術館在當代的社會語境下以開放的姿態和前瞻性的視野探索美術館的新模式,重視學術梳理、嘗試打通學科壁壘、努力連接當代與傳統、推進國際文化藝術交流,致力成為提升專業、走向公眾的新型美術館。

反思絮语|宋振熙:如同房地产景观的当代艺术

喜瑪拉雅美術館注重展開國際間的文化藝術交流,通過展覽、學術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探索,努力構建國內外藝術家、機構、公眾之間的互動平臺,在全球化語境中尋求新的發展可能,以積極主動的姿態活躍在上海,樹立了以當代性、學術性和開放性為特點的新型美術館品牌,並逐漸將影響力輻射至國際。自2005年以來,我館已舉辦近60個國際藝術交流項目,已成為中國的民間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英盟當代藝術館

HEROALL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反思絮语|宋振熙:如同房地产景观的当代艺术

英盟藝術機構於2010年在成都成立,是一家專門從事藝術品市場推廣及學術推廣的專業機構。機構旨在培育藝術市場;培育藝術愛好者、鑑賞家及收藏家;發現和扶持優秀藝術家。“讓美伴隨每個人,讓人類優秀文化代代相傳”是我們的追求,我們倡導消費性收藏,力圖讓藝術品進入千家萬戶。英盟藝術機構融合雕塑、油畫、版畫、水彩等藝術品,每年舉辦約6個不同規模的展覽。通過多年的努力,成功推出具有學術影響力的品牌展覽《素問》、《後來》。在堅持學術性的同時,我們通過跨界合作,以沙龍活動、藝術講座、品鑑會等形式傳播和普及藝術知識來延伸展覽的邊界,帶領更多的人關注藝術、親近藝術。

反思絮语|宋振熙:如同房地产景观的当代艺术

當前展覽

反思絮语|宋振熙:如同房地产景观的当代艺术

佛國山水II——靜水深流

展覽日期:2018年4月14日-2018年5月28日

展覽地點: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3F

反思絮语|宋振熙:如同房地产景观的当代艺术

佛國山水I——造像深處

展覽日期:2018年2月3日-2018年5月28日

展覽地點: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3-4F)

導 覽:每日11:00、14:00提供兩場免費導覽;其他時段導覽200元/次,撥打021-50339801預約

反思絮语|宋振熙:如同房地产景观的当代艺术

更多內容:

反思絮语|宋振熙:如同房地产景观的当代艺术

上海市浦東新區櫻花路869號喜瑪拉雅中心A區3樓

可搭乘7號線至花木路站或1013、976、

花木1路、浦東11路、江南專線

3F, Zone A, No.869, Yinghua Road, Shanghai

Take Metro Line 7 to Huamu Road station or No.1013, 976, No.1 Huamu, No.11 Pudong, Jiangnan Line Bus.

【參觀時間 | Hours】

週二至週日:10:00-18:00

17:00停止入場(週一閉館,特展除外)

Tuesday to Sunday: 10:00 am - 6:00 pm

Entering no later than 5:00 pm(Closed on Monday except special exhibition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