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歐洲的藝術、音樂和文學是如何演變的?

paocai

聊聊美術這個方面吧,

西方美術經歷了“不像——像——不像”的演變。

怎麼理解呢?

來,

小玉給大家用圖來舉例說明。

第一個階段,
史前美術:不像。

這算得上是西方美術的雛形,

也就是來自法國洞穴的壁畫。

上面畫的是牛,

雖然它是最早的形象畫,

但是和實際中的動物形象也相差很多,

更像是勾勒了輪廓的簡筆畫。

而到了第二個階段,
從文藝復興開始追求逼真。

同樣是畫在牆壁上,

這幅達芬奇《最後的晚餐》開始運用藝術技法,

營造出具有景深透視的三維效果。

這之後,

西方美術開始往越來越立體、越來越像真實的方向發展。

到了19世紀學院派,

美術作品已經可以特別逼真甚至完美的寫實了,

畫家的技法爐火純青,

可以精確到人的皮膚和毛孔。

第三階段,
越來越不像。

任何事情都是物極必反,

當攝影技術產生後,

畫家們紛紛質疑是不是繪畫已經死了?

因為畫得再逼真也不可能比照片更像。

所以不如就放開了畫。

於是,

西方美術開始往抽象的方向發展——

繪畫可以長這樣,

繪畫也可以長這樣,

當然還可以是這樣。

這個階段,

繪畫不再追求“像”,

而是把重點放在了觀念創作之上,

可以是技法上的創新,

也可以是表達更多的情感,

或者是通過形式表現出更多的哲學思辨。

所以現代西方藝術,

不再是寫實的具象藝術,

而是更多的流於了抽象和寫意。

你,

get到這種變化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