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其实一点都不黑,人家白着呢

小时候特别喜欢包青天电视剧,剧中包拯的刚正不阿和那张黑脸让我印象深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对包拯那张带有传奇色彩的黑脸形象都深信不疑。

直到我看了这张图:

包拯其实一点都不黑,人家白着呢

原来包黑炭他一点都不黑!后来读了历史,发现包拯不光脸不黑,额头也没有马蹄踩的月牙,他的传奇经历也大都是后人附会演绎的结果,不过他的人生依然是开了挂一般精彩。

后世称包拯为包青天,除了廉洁无私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为民做主,严厉打击不法权贵,这在古代是非常不容易的。

据统计,因受包拯弹劾而被降职、罢官、法办的重要大臣不少于30人,包拯也因此被时人称作『包弹』!

包拯其实一点都不黑,人家白着呢

关于包公其脸为何变黑,还要从一千年前说起。包公出生在一千年前的一个5月28号(没错,他是双子座),与传说不同的是,他家并不贫困,包拯也没给人放过牛,相反包家是书香世家,包拯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不仅成绩优异,还志向不凡,立志要做一个为民请命赵家官。

包拯其实一点都不黑,人家白着呢

28岁时,包拯终于考中进士,如愿当上一名赵家官,被授任大理评事,并派到江西做一个知县。

包拯其实一点都不黑,人家白着呢

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封建主义大好青年,年轻的包拯秉持『父母在,不远游』的儒家教导,没有选择离家赴任,而是留在合肥老家赡养父母,直到10年后父母离世才上任。

这一年包拯已经38岁了!

包拯其实一点都不黑,人家白着呢

一上任,包拯就显示出非凡的执政才能,短短3年就调任端州知府,3年后又调到开封,成了一帝都扛把子!仕途可谓扶摇直上。

包拯其实一点都不黑,人家白着呢

在广东时,包拯写下一首明志诗,这也是他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首诗: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勿贻来者羞。

简单翻一下就是:我要做个『直』男,名垂青史的大『直』男!当然,是正直的『直』。

可做个『直男』并不容易,不可避免地,他也遇到了职场『潜规则』,不过与一般人的默认甚至服从不同,包拯一上任就对各种歪风邪气进行严厉打击,『潜规则』在他这里不好使了,与『潜规则』 的斗争持续了包拯的整个官宦生涯。

包拯其实一点都不黑,人家白着呢

当时京城流传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就是说有两个地方没法通过关系『活动活动』,一个是阎王,一个是包公,在这想走后门、打点送礼,试想阎王是什么反应。。。

包拯其实一点都不黑,人家白着呢

历史上很多清正廉洁的官员,人品虽没问题,能力却不见得优秀,而包拯牛就牛在既有品格,办事能力也妥妥的,还比较有思想,在朝廷时能够常常规谏宋仁宗,使朝廷避免了许多决策失误。

这么优秀的人才,自然在哪里都会发光,由于政绩卓著,终于有一天,包拯权知开封府,这就相当于今天的帝都老大,但权力要大得多,此后包拯最高升至枢密副使,相当于副宰相,是朝廷极其重要的官职。

包拯其实一点都不黑,人家白着呢

开封是天子脚下,所以权贵特别多,包拯上任后却一点都不买他们的账,只要有违法乱纪,必定弹劾而后快,在弹劾国丈张尧佐时,包拯讲话激动的口水都喷到了宋仁宗脸上。那么,包拯如此欺帝太甚,宋仁宗为什么不把包拯罢免了?

包拯其实一点都不黑,人家白着呢

事实上,包拯能够『直道』而行,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他遇到了宋仁宗,宋仁宗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纳谏,而且度量比较大,被称作『守成贤主』,大臣的谏言能接受就接受,不能接受就过两天再接受......

所以皇上都敢数落,更别说那些普通的王公大臣了,一时间在包拯的治理下,搞得官不聊生,不法权贵纷纷为之敛手,朝廷刮起了一阵严明清廉之风。

包拯其实一点都不黑,人家白着呢

包拯常在河边走也能不湿鞋,猎杀鼠辈无数,却能免遭奸人陷害,这不仅是因为有『守成贤主』加持,更是因为包拯清正廉洁早已威名在外,要陷害他根本都没人信!

由于包拯能为民请命,不畏强权,所以被后世当成廉洁的化身,民间甚至视包公为神明,也就演绎出很多关于包公的传说故事。所谓『奇人必有异象』,如果包公就是正常人的样子,那显然不够酷嘛,于是后世又对包公相貌进行了艺术加工,所谓『铁面无私』,铁是黑色,于是用黑脸来具象化包公的『铁面』,简直完美。

包拯其实一点都不黑,人家白着呢

所以关于黑脸这事,虽然不符合历史事实,但时至今天它已经成为一种符号,成为公正廉洁的象征,人们用这种方式永远的纪念了受人爱戴的包公包青天。

包拯其实一点都不黑,人家白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