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廟,為“長江三大廟”之一,上海歡迎您


上海城隍廟位於上海市黃浦區方浜中路,為“長江三大廟”之一 。城隍,又稱城隍神、城隍爺。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上海城隍廟傳說系三國時吳主孫皓所建,明永樂年間,改建為城隍廟。前殿祭祀金山神漢大將軍博陸侯霍光神主,正殿供誥封四品顯佑伯城隍神明待制秦裕伯御史,後殿乃寢宮。現門前存有1535年所建的牌坊,戲臺為1865年建。

上海城隍廟殿堂建築屬南方大式建築,紅牆泥瓦,現在廟內主體建築由廟前廣場、大殿、元辰殿,財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組成。

上海城隍廟坐落於上海市最為繁華最負盛名的豫園景區,是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風雨倉桑,朝代更迭,上海城隍廟也歷經興衰。

城隍又稱城隍爺,是古代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城隍神,是城市的保護神,“城”,就是城池;“隍”是乾涸的護城河,“城”和“隍”都是保護城市安全的軍事設施。

上海城隍廟歷來由正一派道士任住持來管理廟宇。明代永樂中,金山神廟改建成為上海城隍廟時,殿左為映苞堂即是供奉歷代住持的所在。自抗日戰爭以前,上海城隍廟內存有歷代住持手冊,以記載城隍廟歷代的住持道士。

但是,在抗日戰爭中,上海城隍廟作為難民區,接收上海難民,廟內情況混亂,住持手冊也在這時候遺失。琴棋書畫無一不通,留下了著作《琴學入門》《閒雲吟草詩集》;1913年由火神廟進入上海城隍廟成為住持的羅克裕;羅克裕的弟子許麗生,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許麗生被解除上海城隍廟住持的職務,上海城隍廟由道士任住持管理的制度暫時告一段落。

城隍神的職能:保城護民,懲惡揚善,監察萬民,祛除災厄。《太上老君說城隍感應消災集福妙經》中說城隍神:“公忠正直,有求必應,如影隨形,代天理物,剪惡除兇,護國保邦,功施社稷,溥降甘澤,普救生民”;


“哀憫世間一切眾生,或有年災月厄,命運騫滯……,吾當速譴行瘟使者,收瘟聖眾,即除罪簿,永滅惡根。”“世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廣積陰功,行諸方便,施財周急,愛老憐貧……”則“增延福壽,世代榮昌,子嗣綿永,世世不絕。”“城隍尊神,顯化無邊,禱雨則甘霖蘇槁,禾稼成熟,祈晴則化陰成陽,應時朗晴。”

到達與離開:乘坐11、66、126、926路公交均可到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