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暗合:曾国藩背后的命运法则

天意暗合:曾国藩背后的命运法则

【一】

前几天写过一篇《修炼纯阳:阳明心学与易道境界的顶级会通》,讲了阳明心学与易经乾卦的根本性相通,后来又写了一篇王阳明和曾国藩,于是有位读者朋友留言,说如果王阳明是乾卦,那么曾国藩就是坤卦。这个说法,妙绝。万法阴阳,历史上有很多成对出现的名人,比如老子和庄子、孔子和孟子、李白和杜甫、鲁迅和胡适等等,他们既截然不同,又共同构成某个领域内的圆满,这就是阴阳法则下的造物体现。背后分别是心学和理学的王阳明与曾国藩,确实也是这样的一组人物。

关于王阳明与乾卦,感兴趣的可参阅那篇文章。这次我们来看看曾国藩与坤卦的内涵有多么相契。然后,我要说一个曾国藩最高明的地方,一个世间道的终极原理,一个最深的命运法则,就暗藏在这相契之下。

坤卦的卦辞中说,“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君子行有所往,先迷路后找到正路,主吉利。卦辞的开始是“元亨”,意为大通顺;最后是“安贞吉”,意为在平安上吉利;也都是反复强调这种大吉之象。这先迷后得、终究大吉,马上让人想到了曾有着从愤世嫉俗到和光同尘、从被整个官场排斥到位及尊荣之大转变的曾国藩。

更绝的是,坤卦六爻,也简直就是曾国藩一生不同阶段的写照。第一爻是“履霜,坚冰至”,是走在霜雪冰封的大地上的意象,正像曾国藩早年在官场的不得意和大困境。第二爻是“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直方大是对大地的描述,孔颖达说能生万物叫直、地体安静叫方、无物不载叫大,无须刻意而无不利,这也简直就是悟《道德经》而大转变后的曾国藩的状态。第三爻是“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意思是怀有美德行事,如果是追随君王做事,就算没有成就也不会有坏结果,这又像极了平定太平天国时屡败屡战的曾国藩,一心为国而顽强拱进,朝廷也确实没怎么他。第四爻是“括囊,无咎无誉”,意象是扎紧口袋,没有灾祸也没有称誉,太平天国平定后,曾国藩为息朝廷猜忌,主动裁撤湘军自剪羽翼,做的正是这样的事。第五爻是“黄裳,元吉”,穿上华贵鲜亮的“黄马褂”,吉庆无比,这便是曾国藩尊荣时刻的开始。第六爻是“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二龙战于野外,鲜血染红了天地,这种悲壮,又多么像晚年经历天津教案后被举国骂作卖国贼的曾国藩,而他只是做了有利国家的最优选择,十九、二十世纪的大变局,也的确像中外两条龙的交战。龙战于野,意思也有说是雌雄二龙交合于野外,血是指精血,古人以之为凶兆,而曾国藩生前身后发生的事对于煌煌中华确实是一场劫难,也确实是中西交融的开始。以上如此高度的相契,或许只是巧合,但我更愿意看作是深合坤道的曾国藩的某种天命。

与之对应,坤卦象传对六爻道理的解说与曾国藩也非常相契,第一爻是“阴始凝”,第二爻是“地道光”,第三爻是“知光大”,第四爻是“慎不害”,第五爻是“文在中(德在中正)”,第六爻是“其道穷”,活脱脱就是曾国藩一生的心路历程。

更更绝的是,有一句深入人心的话,正是出自坤卦的文言传中,便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曾国藩作为一位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他的立言集中体现在他的《曾国藩家书》,他对家教、家风等的重视在几千年中国历史中也是高度突出和卓有成效的,更让人感觉有一种天意在里面。文言传中还有两句话,“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迂曲柔顺而又耿介方正,心性沉静而又行动刚健,内守恭敬而品性正直,外合大义而端方不苟,这也简直就是曾国藩性情的最佳写照。

而最深刻的相契和最珍贵的启示,却不在上面这些,而是在用六。

【二】

用九与用六,分别是乾、坤两卦作为阴阳象征所独有的一虚爻解说,作为对这一卦根本精神的最高概括。坤卦用六只有三个字,“利永贞”,深层含义就是对长久之事吉利。曾国藩,则堪称对这一点的最佳说明。

何为长久之事、又为什么吉利呢?曾国藩的为人行事,处处显拙,细看每一件事都办得不漂亮,甚至不乏不堪。比如他在家书中提到自己曾三次陷入为众人唾骂的境地,又回顾了自己平生的“四大堑”,也就是四件最屈辱的事和四个最大的教训,一是考秀才时被省学政发公告批责“文理太浅”,二是因为给咸丰帝的上疏中画了一幅丑陋无比的图而遭到满朝文武的嘲笑。曾国藩是个极要强的人,他那些常人难以企及的苦行般的素质都是源自要强、想变得更好,所以可想而知这两次大庭广众之下的屈辱对他有着怎样的刺激,更何况关系的还是他最在乎的为学和为事。后两件是在平定太平天国过程中遭遇惨败时所受到的鄙夷和“人人目笑存之”,这场曾国藩一生最大的功业,历程其实艰苦无比、悲苦至极,惨败是家常便饭,甚至在靖港兵败、湖口惨败和祁门被困中三次到了自杀未遂的地步,苦战江西时又饱受当地同僚的幸灾乐祸和落井下石,活像个只能抱头挨打又没人管没人问的傻子。

而对所有这些,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他都“打脱牙和血吞”地硬撑了下来,在“咬牙厉志,蓄气长智,不自馁”中硬挺了过来。没有这种坚忍和韧劲,也就没有曾国藩,梁启超所谓“设若曾国藩的意志与忍耐稍有不足,则其一生为失败之人,无疑也”。为什么要这样苦撑惨熬呢?只是为了最后能赢,那么中间怎样都不重要。路走得不好看没关系,经常摔跟头也不打紧,只要能走到最后。这其中包含

一个重要的真相,便是很多时候,能走到最后本身就意味着赢,特别是在人生这样的长跑中,耐力比什么都重要。一方面,你是在一个方向上不断积累和提升,天长日久下形成的效应其实是可怕的;另一方面,在这过程中放弃或是因为心急而走向歧路换了跑道的是大多数,绝大多数对手你熬也把他熬掉了。坤卦所谓长远之事,内涵就在这里,是内守大本而眼望长远,内心笃定而踏实力行,心中时时有着这长远,眼中处处看到这长远。能如此便能像曾国藩一样,在利永贞中完成一生,其中道理正是用六彖传所说的“以大终也”,大是格局之大、心量之大、德性之大,总之是坤道之大。有了这种大,不但能承载艰难困苦,所有挫折也会成为吃一堑长一智的台阶,曾国藩所谓“平生长进,全在受挫受辱时”,而不再是障碍。太多人却太在乎眼前,心思也飘摇不定,更畏难惧苦,所以失败者和平庸者是大多数。

世事无不是如此。从行业来说,我是做自媒体的,自媒体这行有个名人叫和菜头,他曾说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说,自媒体最大的成功之道就是坚持写下去,因为坚持是人最大的困难,你能坚持写下去,绝大多数的对手都会自己消失。大阴阳社有位朋友是做企业的,他也说过企业最重要的是能活下去,最成功的企业是活得久的企业,其中的道理你只需要将考察的时间范围放到几十年,看看曾经风头无两的企业能活下来的有几家也就明白了。很多人热衷于职场秘籍,最好的职场秘籍其实也是在不断成长中熬下去,因为那些少数的精英早晚是要出去单干的,剩下大部分的人则都不脱朝秦暮楚、这山望那山的本性,你能在成长中熬下去本身其实就是在不断加重出头的砝码,当然选对平台和行业是前提。

要深知最深层的势能,只能在岁月中一点一滴累积出来,速成的从来速朽。产品好做,品牌难成。

所以曾国藩的伟大和可怕也就显现出来了,梁启超对曾国藩的评价极高,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为什么曾国藩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呢?梁启超的概括也极好:“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这段话,也堪称是对坤卦长远之道的最好解说。

如此看来,说曾国藩是坤道的代言人也不为过。但在这上面,他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却不在这里。这个最大启示,就是文章开始所说曾国藩的最高明之处,那个世间道的终极原理和最深的命运法则。

【三】

人们已经看多了他人对曾国藩的评价,我最近则读到一段曾国藩对自己的评价。玄机,就在这里面。

曾国藩曾有个首席机要幕僚叫赵烈文,深受曾国藩的信任,对他是无话不谈。赵烈文在日记中记下了曾国藩对自己的几次谈论。对于科举生涯,曾国藩说自己本来只想做个教书先生。只是后来科举顺利,进了翰林院,然后又想做一名学问家,经常和京城名士交往。学问还没做成,官却越做越大,忙于公务之中,只能把学问志向埋在心底。后来他练湘军,也只是因为一时激愤,起因是自己因为处罚了几个绿营兵而引发全军鼓噪,进入官署酿成群体事件,处罚只好搁置,让曾国藩觉得很羞耻。于是他发愤努力要自己招募更多的兵,练一支自己更强的军队,也就是这只是他好胜心下的结果,后来的成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料到。后来遭遇种种困境和艰难,还能功成名就,曾国藩感慨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韧劲和耐性,更重要的则是运气,他说:“余始意岂及此,成败皆运气也。然天下大事,运气主其六,人事主其四,至富贵利达,则运气做主尤多。”在家书中,他更明确地说:“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

从这些自我反思可以看出,曾国藩的一生一直是身不由己的,似乎一直被冥冥中的命运推着走。最后能够成功,他认识到了韧劲和耐性的作用,可又认为运气和天意占的比重更大。天意诉诸万物就是运气,运气诉诸人便是命运。在我的印象中,很多伟人越是到了晚年,越是对命运这个东西深信不疑,越认为命运是主导的东西。那么个人努力和命运之间的关系也就凸显了出来,它们的结合点到底在哪里呢?

曾国藩本人其实已经为我们揭开了谜底。他是深契坤德的人,乾坤一体而共成天道,坤又是“顺承天(乾)”的,有着更大的入口的意义,所以他走的便是一条与天道相合的路。与天道相合便能合乎天意,合乎天意便能改造命运,至少会大大增加自己命运的可能性。这个合乎天意的东西,就是德,所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贯穿《易经》的一大主题,也正是“德能改命”,其中的原理就在这里,是为了合乎天意进而影响命运,而不是很多智慧不足的人以为的教条。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多次说过,所有真正的德,本质上都是道。修德是否一定能改命?世间并没有绝对的事,但能增加可能性却是确定无疑的,因为天意难测,同时天意也不可违。也要看你想要的命运是什么,孔子一生不得志,庄子穷困潦倒了一辈子,他们的著作却教化了千秋万世,这或许就是他们想要的,正是实现了自己理想的命运。至于世俗富贵的命运理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等道理也是真实不虚的,助力便也是实实在在,曾国藩便是其中的典型。

更重要的是,曾国藩或许并没有要刻意修炼坤道,但他天生就是这样材质的人;如果我们不是天生这种材质的人,他给我们的启示意义也便更加显著,便是要主动去学、刻意去修。此外,

我们或许不明甚至最终也悟不到天道是什么——曾国藩本人其实也是如此,那太难了;但只要肯去修德,就自会冥冥中合乎天道,冥冥中优化命运。这便是暗合天道,是无法得道成佛的大多数人所能企及的最高归宿。

这种暗合天道的状态,就像坤卦文言传所说:“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不为先而为后地守定久常之道,含蕴万物而化育广大,这就是顺天而行的坤道,这样去做便能合乎天意。最终的结果,就会像坤卦彖传所说:“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具一份厚重载育、德性广大之性,成一份宽裕光大、万物通成之功。

容多少物,得多少物。利多少人,受多少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