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定方:初唐功臣被黑的最慘的名將,只因他得罪了這位將軍

初唐名將蘇定方,可謂是被黑的挺慘。原名蘇烈,字定方,但他歷來“以字行”,就是通常使用他的字,以字知名,他在大眾文學文藝中的光輝形象,就是為主角的成長製造曲折艱難、引起讀者觀眾的公憤,從而增加對主角的同情和支持度,進一步襯托主角高大全:

在《說唐》和《隋唐演義》裡,在竇建德旗下的時候,蘇定方設計害死了正面英雄羅藝、羅成父子,尤其是這個少年英武的帥哥羅成,是英雄秦瓊的表弟,是天下第一武狀元,又是唐軍第一勇將,人氣高得不得了,結果中了蘇定方的圈套,萬箭穿身,死得那個慘啊。

就這一條,這大白臉奸人的臉譜蘇定方就畫定了,所以演義裡就安排了蘇定方最後死在羅家後人的手上。

但真實的蘇定方,開始被唐高宗高度認可並給予好評列入功臣之列的名將。

蘇定方:初唐功臣被黑的最慘的名將,只因他得罪了這位將軍

蘇定方

一.

隋末天下大亂,盜賊四起,定方父蘇邕(yōng),在本地組織了數千人的隊伍,防護流寇侵擾本鄉。定方從小就有大丈夫氣,敢說敢做,驍勇異常,同輩均敬服。年十五時,就跟隨父親與流寇作戰,常率先登城陷陣。父死後,定方繼其志,率領眾人追殺流寇。從此之後,流寇不敢再擾本地,地方的父老百姓都讚揚他為鄉親們作了大好事。

後來在群雄逐鹿的整合中,河北一帶成為竇建德的根據地。竇建德一代英豪,以信義著稱於世,當時亦稱帝,國號“大夏”,是天下最有力的爭奪者之一。即便是他的對手唐人所寫的史書都對他的仁義大度讚賞有加,可惜他天命不濟,敗於李唐。而生在河北繼承父志保土安民的蘇定方就順理成章地成為竇建德的麾下。

當時竇建德手下大將高雅賢非常喜歡這個勇猛善戰的少年,把他收為養子。到竇建德兵敗於李世民之後,他的部將劉黑闥繼承了竇建德的勢力繼續割據一方與唐為敵。蘇定方此時仍然跟隨義父高雅賢,替劉黑闥攻城略地,立下不少戰功。

在這一階段的歷史當中,蘇定方僅以一員猛將的形象出現,跟隨著父親和養父奔馳疆場,並沒有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當然也沒有害死過帥哥英雄羅成。這倒不是史書沒有記載這件事,而是歷史上根本就沒有羅成這個人。就算是帶點兒羅成文學原型影子的唐將羅士信也是被劉黑闥所殺,和蘇定方也扯不上。

後來,劉黑闥、高雅賢在與唐的戰爭中先後敗亡,蘇定方此時已經小有名氣,完全可以出仕新朝,但他卻選擇了返鄉隱居,當其良民。

蘇定方:初唐功臣被黑的最慘的名將,只因他得罪了這位將軍

當他的名字再次出現在史冊上的時候已經八年之後的貞觀四年(630年),此時他以勇將之姿出現在李靖奇襲突厥的前鋒線上,而官職只是一個“匡道府折衝”這樣一個基層軍職,逐漸成為以長途奔襲著稱的騎兵將軍.“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大唐騎兵驚人的戰鬥力在史書上隨處可見,(其中以玄甲軍最為出名),最可貴的是,他一直堅守大唐軍人的道德底線,自己從不濫殺無辜,戰鬥結束後,他率領士兵掩埋屍體、慰問疾苦、興修水利、修整道路,讓大唐的恩德廣佈四方。

這次對突厥的作戰獲勝後,蘇定方被提升為左武衛中郎將。

這是他成為唐軍將領後第一次在記載中出現的情景,奇怪的是,當他再次出現在史書中時居然已經是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其間整整二十五年他不見了蹤影,而且這時候他的職務仍然還是個四品下的中郎將(左衛勳一府中郎將),完全沒有得到提升,足以說明這段時間他處於非常不得志的狀態。

在這二十多年間,唐朝與高昌、高句麗、突厥、吐蕃、吐谷渾發生了多次戰爭和衝突,在這些戰爭中與蘇定方同時出道、資歷相當的將領如鄭仁泰、薛仁貴等屢立戰功,不斷記於史冊,而蘇定方似乎完全被遺忘了,應該有一些不為人所知的政治原因在內。

很可能因為李靖滅突厥之戰後發生的“珍物案”受到牽連,最後替李靖頂缸,當了政治內鬥的犧牲品。

蘇定方:初唐功臣被黑的最慘的名將,只因他得罪了這位將軍

李靖

李世民去世後,內附的西突厥首領阿史那賀魯就公然反叛。

永徽六年(655年)夏天,朝廷任命右屯衛大將軍程知節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討伐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蘇定方作為程知節屬將之一來到了廣袤的西域前線。

蘇定方此時已經六十三歲,雖歷盡滄桑,但其“驍悍多力,膽氣絕倫”和十五歲時相比仍絲毫不減。就這樣,勢均力敵的雙方因為援軍的到達而分出了勝負,只不過一方的援軍二萬,另一方的援軍五百,而取勝的是後者,只因為這五百騎,是大唐千錘百煉的名將蘇定方的五百騎!

此戰之後,唐軍副大總管(二把手)王文度嫉妒蘇定方的功勳(這個老傢伙年資深、名氣大、能力強而且地位低,和李廣差不多,是個遭妒恨的好目標),為了阻止蘇定方乘勝追擊擴大戰果,就對主帥程知節說:

“雖然我們這一仗打贏了,但軍隊損失也不少,這樣子是堅持不下去的,是無法取勝的。我們最好把軍隊結為方陣,讓物資車輛居中,四面佈陣,人和馬都披上重甲,以保萬全”。

隨後王文度又假稱持有皇帝密旨,說皇帝知道程知節恃勇輕敵,故讓王文度在關鍵時刻接過兵權,讓程知節聽從他的命令。而這個久經沙場的老將程知節居然相信了他的鬼話,於是就收軍停滯不前。唐軍整日跨馬被甲結陣,前進緩慢,於是很多馬匹累死,士兵疲憊不堪,士氣日益衰落。

蘇定方見此情景就對程知節說:“我們本來到這裡就是為了殺敵,現在反而坐困自守,馬餓兵疲,遇到敵人怎能取勝?再說皇上派您為大將,主帥之外的將領都不能自行其是,怎麼會發密詔給您的副手來另外發號司令,按理是不可能這樣的。應該馬上把王文度抓起來,讓後飛騎上奏皇上”。但程知節卻沒有聽從。

蘇定方:初唐功臣被黑的最慘的名將,只因他得罪了這位將軍

唐軍好不容易達到恆篤城,有數千突厥人降附。王文度又出壞招,對眾將領說:“等我軍撤走了,這些胡人還是會反叛,不如全部殺了,還可得到一大筆財產”。蘇定方怒不可遏,急切進諫:“如此,自作賊耳,何成伐叛?”但王文度哪裡會聽他的,在程知節的默許下,數千降胡被殺,財產被瓜分,“唯定方一無所取”,就是說在冒犯所有同袍戰友的極其困難的情況下,蘇定方堅持自己的立場,保持了自己的節操和清白。

就是這樣的一個正直高尚的蘇定方怎麼會被冤枉成大奸賊的呢?筆者想來想去覺得很可能跟上述這個事件有很大關係,因為他站到了程知節老英雄的對立面上了。程咬金一世英雄、開國名將,卻晚節不保、殺降納財,被一個混蛋王文度耍得團團轉,成了他一生的汙點,也是他在正統史論裡無法列入一流名將的主要原因。

顯慶五年(公元660年),新羅向大唐乞援,它在高句麗和百濟的夾攻之下,已經岌岌可危。蘇定方被任命為熊津道大總管,率領水陸大軍十萬餘人,從城山(今山東榮城)渡海進攻百濟。百濟軍隊據守熊津口(今錦江入海口)進行頑抗,被斬殺數千,工事失守。唐軍船隊浩浩蕩蕩,直抵百濟都城,這場戰爭成為了中國對外戰爭歷史的一個標尺。

百濟以傾國之兵與唐軍決戰,被斬殺上萬人,百濟軍隊想退回城中固守,但為時已晚,唐軍破門而入,進入真都城,百濟王義慈和太子隆逃到了北境。百濟王的次子泰自立為王,率眾固守,嫡孫文思卻另有計較,“現在國王與太子雖然出奔在外,但名義仍在,叔叔自立為王,統領兵馬,假使唐軍撤退,我父子都要死於非命”,於是帶領左右投奔唐軍,百姓也紛紛出城,泰不能止。

蘇定方命令士兵登上城牆,樹起大唐的旗幟,泰只得棄械投降。百濟滅亡了,它被分成六個州,併入了大唐的版圖,百濟王義慈和其子隆、泰被蘇定方獻俘於東都。

蘇定方:初唐功臣被黑的最慘的名將,只因他得罪了這位將軍

高宗嘉獎蘇定方的功績,賞賜珍寶無數,其子蘇慶節跟隨父親征戰有功,被封為尚輦奉御。蘇定方又成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後轉為涼州安撫大使,對抗吐蕃和吐谷渾。

吐蕃文書中言道,蘇定方以唐軍八千破吐蕃十萬,大戰之後,吐蕃十萬大軍僅僅只剩八千,極大地挫傷了吐蕃的元氣和國力。

乾封二年(公元667年),蘇定方病死於西北邊陲,時年七十六歲。

高宗深為痛惜,責備左右大臣,“蘇定方對國家有很大的功勞,理應褒獎,都是你們不為他說話,才使哀榮未能顯揚”,下詔贈蘇定方為幽州都督,諡號為 “莊”,其子蘇慶節在鹹享年間的身份是章武郡公。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朝廷追封前代功臣二十五家,蘇定方榜上有名,“所食實封,並依舊給”。唐代宗大曆年間,朝廷評定前代功臣,蘇定方排在第二等功臣之列,顯示了官方對蘇定方的一貫看法和評價。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這對一個將軍來說,並不希奇,難得的是一個軍人仁者無敵的信念,他在強敵面前是猛虎,他在弱者面前決不是豺狼,仁慈和勇敢如此和諧地統一在他的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