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英魂,滿門忠烈,他跟13個兒子壯烈殉國,唐高宗賜葬風水寶地

提到北宋的“楊家將”,大家往往都會稱讚他們是一門忠烈,但“楊家將”的英雄傳奇很多都是藝術加工,並非真人真事。今天小布要講的這位,倒是一門忠烈的名將,但他的姓名卻鮮為人知,這個人便是唐將龐孝泰。

大唐英魂,滿門忠烈,他跟13個兒子壯烈殉國,唐高宗賜葬風水寶地

楊家將

龐孝泰祖籍河南偃師,601年出生於白州(廣西博白),據人考證其家族可能是為了躲避南北朝時代的中原戰亂,而遷居嶺南之地,很多人都認為龐孝泰將軍是客家人。

大唐英魂,滿門忠烈,他跟13個兒子壯烈殉國,唐高宗賜葬風水寶地

影視劇中的唐朝將軍

龐孝泰將軍允文允武,自幼習得武藝,學得兵書,並立下誓言,要建功立業。後龐孝泰投身軍旅,跟隨唐軍南征北戰,屢立戰功。621年,李靖被唐高祖提擢為檢校荊州刺史,命其帶兵安撫嶺南地區。李靖帶領大軍度過嶺南,直達桂州,招撫割據嶺南當地的實力派。這些人以馮盎為首,望風而降。李靖代授這群人官爵,連下96州,招撫百姓60多萬戶。

唐高祖李淵在博白設置南州,後改名為白州,因龐孝泰在嶺南地區頗有威望,而且立下戰功,便任命其為南州刺史。當時欽州總管寧長真向朝廷進貢合浦出產的大珍珠,嶺南其他州郡的首領也紛紛向李淵進獻土特產品。

大唐英魂,滿門忠烈,他跟13個兒子壯烈殉國,唐高宗賜葬風水寶地

淵蓋蘇文

但李淵對這些不感興趣,以“道遠勞人”拒收禮物。這些歸順的地方豪族,誤以為李淵對其態度改變,而嶺南的寧氏豪族跟馮氏豪族又是姻親關係,所以他們率先反唐,而龐孝泰也因不知情而被裹挾其中。李淵平叛後,沒有責備龐孝泰,反而一再安撫龐孝泰盡忠報國。龐孝泰歸降後,深受感動,決定不負皇恩,以死報國,為之後陣前隕落埋下了伏筆。

大唐英魂,滿門忠烈,他跟13個兒子壯烈殉國,唐高宗賜葬風水寶地

徵遼將薛仁貴

貞觀初年,即位不久的唐太宗先是解決了北部隱患突厥,在擊滅了吐谷渾汗國,打敗薛延陀,威震西域。643年,跟唐交好的新羅使者入朝進貢,並向唐太宗提到高句麗的狼子野心。本來李世民打算跟高句麗和平解決,但高句麗不惜跟大唐兵戎相見。暴怒下的李世民以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率領江、淮、嶺、硤兵四萬,從海路向平壤進軍,當時正值壯年的龐孝泰以行軍總管的身份,帶領嶺南水兵從徵,榮立戰功。

大唐英魂,滿門忠烈,他跟13個兒子壯烈殉國,唐高宗賜葬風水寶地

淵蓋蘇文

唐高宗顯慶五年,公元660年,高句麗聯合百濟,挑起戰端,侵略新羅。新羅王春秋向宗主國上表求救。唐高宗李治決定徹底解決東邊邊患,發兵征剿高句麗和百濟。在選用領軍大將的時候,右相許敬宗稱:“漢將驍健者,唯蘇定方與龐孝泰耳,曹繼叔、劉伯英皆出其下。”於是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成為被任命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率軍攻滅百濟,直指高句麗。而老將龐孝泰也被任命為沃沮道行軍總管,跟鏤方道總管程名振從屬蘇定方,經略遼東。

大唐英魂,滿門忠烈,他跟13個兒子壯烈殉國,唐高宗賜葬風水寶地

影視劇劇照

662年,當時已經61歲的龐孝泰自感時日不多,跟隨軍征戰的兒子和部將們說,希望自己去世後能葬於家鄉。本來按照作戰計劃,龐孝泰和唐軍其他將領們應該在平壤附近的蛇水會師。但不曾想,其他唐軍遭遇高句麗軍的伏擊,行動遲緩。老將龐孝泰在沒有支援的情況下,深入敵後,遭遇高句麗的實際掌權者淵蓋蘇文大軍的圍攻。龐孝泰身先士卒,和敵軍鏖戰到底。但是龐孝泰兵少將寡,後勤補給不足,箭支很快用完,而且沒有援軍支援。

大唐英魂,滿門忠烈,他跟13個兒子壯烈殉國,唐高宗賜葬風水寶地

東征高句麗

在危急關頭,龐孝泰帶領倖存的兵將和衝上肉搏,龐孝泰手刃敵軍數十人力盡而亡,跟隨他東征的13個兒子也相繼殞命。為了防止老將軍的首級落入敵人手中,親兵將老將軍的首級取下,拼死逃到唐軍大營。

大唐英魂,滿門忠烈,他跟13個兒子壯烈殉國,唐高宗賜葬風水寶地

圖片源於網絡

唐高宗李治聽聞龐孝泰殉國非常傷感,贈武毅大夫賜諡號,派人護送龐孝泰將軍靈柩回家鄉白州安葬。並派遣一位國師前往白州,為老將軍尋找一塊風水寶地,那位國師見白州(廣西博白縣)大山雲飛嶂有一塊風水寶地,便將其選為龐孝泰的墓穴。

大唐英魂,滿門忠烈,他跟13個兒子壯烈殉國,唐高宗賜葬風水寶地

圖片源於網絡

龐孝泰在擔任白州刺史的時候,愛民如子,百姓安居樂業,聽聞其隕落戰前後,當地百姓無不辭勞苦,經常爬到山頂前去祭祀英魂。而且這項祭祀活動也成為當地的風俗,每年清明節、重陽節都有龐姓後人或博白當地百姓不辭勞苦,驅車前往雲飛嶂,再步行上山,憑弔英魂,這個傳統歷經一千三百多年延續至今,值得敬佩!

大唐英魂,滿門忠烈,他跟13個兒子壯烈殉國,唐高宗賜葬風水寶地

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