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這是一場史書無載的唐蕃血戰,且以保寧都護府保衛戰銘之

唐與吐蕃前後交鋒二百餘年,具體交戰次數已委實無可盡算。而發生在天寶十二年初的一場攻防大戰,雖不見於史書,讀之仍令人氣懾膽寒,今為諸君披露則個。

這是一場史書無載的唐蕃血戰,且以保寧都護府保衛戰銘之

要說明此役,必先提及一座力阻吐蕃南下的軍事要塞:平戎城。鳳儀二年,益州長史李孝逸為抵禦吐蕃兵鋒再犯,特選鷓鴣山口以東與茂州西南原之間一處高地築城,即為安戎城,後收復才改喚“平戎城”。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誠西山防線之要衝,蕃軍東進之扼制。唐失此城六十載後,終由章仇兼瓊於開元二十八年智取奪回。復以此城為根本,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於天寶六年揮兵大略三河,重將投靠吐蕃的西山八國納為翼護,長驅直入故洪城,置保寧都護府,並與哥舒翰的隴右大軍會師橫嶺之上,鳴鼓而還。有唐史學家稱之為“弱水西山大捷”。

這是一場史書無載的唐蕃血戰,且以保寧都護府保衛戰銘之

可奈四年後的第一次天寶戰爭,吐蕃與南詔聯手將狂憊犯渾的鮮于仲通一舉掀翻,全殲唐師六萬眾。籍此勝勢,才正月初五,吐蕃已起兵八萬,分取六道,劍指保寧都護府為首的五大軍鎮。而中心目標無疑平戎城!

這是一場史書無載的唐蕃血戰,且以保寧都護府保衛戰銘之

這一點,身處第一線的攝保寧都護府折衝都尉馬仙童倒是很清醒:斥候打聽到的二十餘萬牛羊馬匹及數之不盡的攻城器械在自個這並無過多露臉。他立時讓長史鍾景、右威衛郎將康裕昌分向同時遭到蕃軍圍攻的萬安城使金吾衛將軍張知海、柔遠城使右金吾大將軍於仙障、明威城副使折衝都尉管希光、平戎城使武衛郎將劉元果通傳了消息。是以,正浴血奮戰於各自城頭的唐軍們很清楚:別人那裡也不好受,自己儘量分攤多點壓力,進擊平戎城的兵力自然就少。而劉元果自知責任重大,雖城高勢險,卻也不敢絲毫懈怠,一意自固堅壁,不發懸門。因這幾位唐將皆久戍邊關,屢經戰事之人,吐蕃軍雖團團圍攻,累累進犯,卻只傷亡日眾,未佔半分便宜。

這是一場史書無載的唐蕃血戰,且以保寧都護府保衛戰銘之

諸位也許看到這些個將領都屬名不見經傳一類,會起輕怠之意。這麼說吧,李靖一舉奇襲東突厥的頡利可汗得手,衝在最前邊的可是當時身為折衝的蘇定方。這些人才是真正的飽戰之士,敢戰之士。他們處在軍事生涯的上升期、成熟期,拼的都是最前線的血戰、苦戰、肉搏戰,成名升官之後可就甚少看到了。當然,這些人能有命拼到蘇定方後來三軍統帥那樣的幾乎沒有,可以想到,他們為了國家的尊榮,戰事的勝利,不是犧牲在此役,便可能在下一戰。真正的勇士英烈,競有幾人可以名留千古?!

這是一場史書無載的唐蕃血戰,且以保寧都護府保衛戰銘之

接下來又是一批名字很生的異族軍將:八國招討副使左羽林軍大將軍董當、左羽林軍將軍董旁郎、董畢郎、右羽林董利、董歌弄、左驍衛將軍董利峰、左武衛將軍董奉仇、左威衛翊府中郎將先鋒黨利才。無疑,作為內附的西山八國之首的哥鄰國董姓大族,正是統領這支八千子弟兵的主腦。他們並同都護武士府健兒一千人,間道設伏,潛入深林,旗鼓相望,晝夜苦戰,給予吐蕃後援軍極大打擊。是月十七日,竟一氣於明威、柔遠兩城裡外合圍,將攻城蕃軍盡數殲滅!後諸軍一道兵發萬安城下,又是一場噍類無遺,血流飄杵的聚殲戰,一舉蕩平!

這是一場史書無載的唐蕃血戰,且以保寧都護府保衛戰銘之

十八日,西山諸州的北路軍以翼州為基地,都知西山子弟兵馬副使左金吾衛大將軍攝臨翼郡太守董卻曲、左羽林軍大將軍兼靜郡太守董元智、右羽林大將軍兼蓬山郡太守董懷恩、右驍衛將軍兼歸城郡太守董思賢、江源郡太守董懿、右驍衛大將軍董仁羆、折衝董弄封等(估計還是哥鄰羌董族將領),領八郡驍勇,並蕃漢武士等七千人,自蓬娑路取牙山,出其不意,銜枚夜襲。吐蕃駐營大軍聞警驚醒,又中了喬裝之計,夜裡遂相互殘殺,死傷眾多。正欲盡棄輜重糧秣亡命,又遭唐軍風捲殘雲,以快打亂,少不免翦除略盡,屍骸遍地。

這是一場史書無載的唐蕃血戰,且以保寧都護府保衛戰銘之

而唐師的南路軍自茂州進發,由左金吾衛將軍裴振、攝維川郡長史折衝張粲、雲山守捉使折衝姚高侃、攝天保郡折衝楊夏、日攝司馬董元勒等為軍將,率維、保兩郡健纊三千人,徑取滴博嶺,以一月時間,歷大小五十餘戰,或前後伏擊,或左右合圍,或擒縱之謀,或犄角之勢,生擒吐蕃哥末國王渠時、兵馬副使翟步離並士眾等二千餘人,斬獲故節度副使且祿翁、都知使乞呂徐男律熙等,械牛馬羊等二十餘萬。至此,保寧都護府保衛戰以唐方全面獲勝告終!

這是一場史書無載的唐蕃血戰,且以保寧都護府保衛戰銘之

最後說一說保寧都護府,此城遺址於99年便在阿壩州馬爾康鎮俄爾雅村五組阿木溝西北側的一處半山坡上被人發現了。古城依山築成,地表猶存大小土堡土墩二十多座,規模壯觀,相互呼應,易守難攻,確有幾分古代軍事重卡的氣象,現名為“婆陵嘉薩”遺址。

這是一場史書無載的唐蕃血戰,且以保寧都護府保衛戰銘之

注:參考《兵部奏劍南節度破西山賊露布》、《唐弱水西山羈縻州及保寧都護府考》,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