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該清除低績效就清除

任正非在《我若貪生怕死,何來讓你們英勇奮鬥》的講話稿中說:

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該清除低績效就清除

“我們公司沒有退休金,公司是替在職的員工買了社保、醫保、意外傷害保險等。你的退休得合乎國家政策。你即使離職了,也得自己去繳費,否則就中斷了,國家不承認,你以後就沒有養老金了。”

任正非在講話中表示,“30多歲年青力壯,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任正非在講話中也分享了自己的以身作則的拼搏經歷,這位今年已經73歲的創始人表示,“我鼓勵你們奮鬥,我自己會踐行。”

另外,任正非此次也透露,華為尼泊爾辦事處從2014年虧損2.7億美元,到2015年虧損3000萬美元,於去年實現了盈利2140萬美元。

任正非的這份講話依然延續了他原來的風格:真誠、真實、狼性、還有一絲情懷,這份講話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華為獨特的企業文化:以奮鬥者為本和富於彈性的人力資源政策。

我們在這裡清楚的認識到任正非給我們釋放的一個強烈的信號:公司不是家,你該要去奮鬥!

但是雖然這樣華為並不缺優秀人的人才,主要有以下幾點!

1. 真正的尊重和重視人才。

前一段時間,華為一名技術人才,因為技術牛叉做出貢獻,破格被提為項目管理人員,但因項目管理壓力大、事務多而分心,無法專心研究技術而辭職。任正非得知後,公開場合道歉,說是公司錯了,希望這位離職員工回來。華為全球幾十萬員工,任正非為了一位員工,親自出面道歉(見下圖),這才是真正的尊重和重視人才。

  • 反觀我們很多企業老闆,嘴上說尊重和重視人才,心裡卻認為員工就是公司賺錢的工具,不願和員工分享企業利益,還抱怨員工不能像老闆那樣賣命的工作;

  • 有些老闆畫餅去不兌現,員工經歷了苦難,卻不能享富貴;

  • 這些老闆把員工當傻子,以為員工好忽悠,員工不願意幹了就換人。

  • 有這樣想法的老闆才是傻子,優秀的人才都是極少數的,走一個,是很難招到招到類似的人才的,這樣的企業留不住人才,何談發展,何談做大做強,不改變最後都是要死不活的。

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該清除低績效就清除

2. 人才是用錢堆起來的

“財散人聚,財聚人散”這句話是用6年時間把蒙牛做到中國乳業第一的牛根生管理心得。任正非曾經說過,華為的人才都是用錢堆起來的。

  • 確實對於員工來說,在一家企業工作,只要心不委屈,掙到錢是最重要的,哪怕再辛苦再累也值得,確實華為工作很辛苦,加班都是家常便飯,但是華為的收入確實不少,基本工資福利待遇很好,年底還能分紅,公司甚至借錢給員工買股票;

  • 當下的互聯網企業為什麼能3-4年就能上市,員工實現財富自由,除了自身模式外,更重要的互聯網公司員工可以參與持股,員工不是為老闆和企業在幹活,是為了自己在幹活,員工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 反觀我們很多企業老闆,格局不大,小農意識,寧願把企業越做越小,哪怕作死倒閉,都不願意和員工分享;企業老闆首先要有願意和員工分享的意識和想法,這個是最重要的;

至於分享採取那種方式:是員工出錢參股,還是乾股分紅,或者學習華為的“虛擬股權”等等。合適企業就好,員工想法很簡單,掙得多就好,並不想要的太多。

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該清除低績效就清除

華為能在一開始就實行股權激勵,證明華為願意和員工一起同甘苦,共享福;華為幾十年的高速發展證明了其尊重人才,和員工分享的正確性。未來是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的核心就是分享和共享。希望越來越多的企業能向華為學習,學習如何和員工分享,如何激勵好員工,讓員工參並分享利益,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做得越來越好。

過去,一家企業經常談自己有多少“現金儲備”,現在才發現“人才儲備”是多少重要,這才是企業的永續經營之道。華為在20年前就開始為自己儲備人才,現在才能實現內部清洗政策,將40+和34+的技術人才中沒有動力、學習力、創造力的人才進行清理,以保證內部機能的活力。

企業應該如何考核、激勵人力資源部去滿足人才需求?我總結了一下這三個方法,或許對您有一些啟發和幫助。

一,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針對管理層員工。打破固定薪酬模式,員工的工資收入與他的價值貢獻全面融合,讓員工為自己幹、為自己加薪,全面激發員工創造顯性價值的熱情。

什麼是KSF?

KSF是一套給員工提供加薪機會,又不增加企業成本,以此激發員工拼命工作的薪酬方案。

  1. 找出影響到公司利益的,與崗位直接相關的6-8個指標

  2. 根據以往財務數據,找出員工和老闆達成一致意見的平衡點

  3. 超出平衡點員工就可以獲得加薪,反之,低於平衡點,員工獲得減薪

  4. 員工加薪的同時不會增加企業成本,並能為企業創造收益

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該清除低績效就清除

KSF是怎樣激勵員工拼命工作的?

  • 1、員工清晰的知道怎樣可以獲得高薪,因此工作有了方向

  • 2、員工的薪資完全與其所做的事情結合,你只有乾的多,你才拿的多

  • 3、公司整體會形成一個積極工作的文化氛圍,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員工幹活的動力更強

KSF模式是最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簡言之,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越賺錢。

以某生產經理KSF模式為例:

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該清除低績效就清除

第一步:選取生產經理這個崗位與企業利益密切相關的6-8個指標

總工藝毛利潤/生產工藝總產值/公司總報廢率/部門費用率/及時交貨率/生產工藝小時產值/員工流失人數/培訓

第二步:根據每個指標的重要程度設置相應的權重

第三步:根據公司歷史數據計算出每個指標的平衡點

這個平衡點對員工來說比較容易達到,所以員工壓力不大。

對於企業來說,只做的不比去年差,所以平衡點上加薪不會增加成本。

第四步:將員工的薪酬分為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將寬帶薪酬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

第五步:根據平衡點和薪酬分配設置相應的獎勵刻度

  1. 毛利潤每增加10000元,獎勵31元,每減少10000元,少發25元;

  2. 總產值每多3000元,獎勵5.3元,每少3000,少發4元;

  3. 報廢率,每降0.05%,獎勵2.5,每上升0.05%,少發2元;

  4. 及時交貨率,每上升0.05%,獎勵2元,每少0.05%,少發2元;

  5. 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50元,每流失1人,少發250;

KSF的模式,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而對企業來說,員工薪資越高,不僅不會增加成本,反而能為企業增加利潤。

二:積分激勵:推薦獎分+培訓獎分+成長獎分

除了物質上的驅動,還可以用積分作為激勵上的補充,讓員工關注人才的引進。除了管理層有責任推薦人才,企業所有的人員都可以給予相應的激勵。

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該清除低績效就清除

積分獎勵:無論是奉獻還是貢獻,都要給予認可和鼓勵

積分式——一種低投入高績效的激勵模式

積分式是對人的“綜合表現、核心價值、團隊貢獻”用獎分、扣分進行量化管理的模式,並通過即時激勵、綜合評價,旨在全方位調動人的主動性,創造力,建立積極正面快樂的績效文化。

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該清除低績效就清除

馬雲說過,員工離職,無非是兩個原因,錢沒給夠,心委屈了。

  • 隨著員工收入的逐步提高,員工早已不只滿足於溫飽,人的精神訴求,自我價值實現的願望日益增長。

  • 每個人都想在被認可,被尊重的環境下,愉快工作。人想要獲得快樂,除了物質上滿足,還要在精神上被認可。

  • 員工不可能每個行為都要獎勵金錢,但是我們可以給他獎分。積分代表的是一種認可,一種精神激勵,同時還包含著未來的物質價值。

當一個企業導入積分式,可以有以下玩法:

1、設定積分標準,讓各個部門做積分PK,並獎勵積分排名前三的部門和員工,有PK就有壓力,有壓力就有動力。

2、給表現優秀的員工獎勵獎券,獎券可以在快樂大會上抽獎,獎券越多,中獎機會越大。員工會為了得到更多獎券而努力。如此一來,員工的戰鬥力就出來了。

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該清除低績效就清除

積分的核心價值:

  1. 用分值量化員工的變現,清晰記錄與展現員工的貢獻

  2. 不直接獎錢,卻比錢更有意義,比傳統評分方式更客觀具體

  3. 員工普遍認同,不反感,容易落地

  4. 將欣賞、快樂、激勵、福利融為一體,創造屬於員工的快樂文化,讓員工關係更加融洽。

3)推薦OP內部合夥人模式:

針對80%以上的員工。通過IOP(內部職業合夥人)、POP(內部項目合夥人),員工出錢出力,分享增量價值帶來的收益分配。以此取代傳統的雙薪、年薪、年終獎,通過員工的努力和貢獻,最終獲得更多的獎勵。

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該清除低績效就清除

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該清除低績效就清除

中小企業為什麼要力推合夥人模式?及設計套算公式!

  • 1、不需要公開真實、完整的利潤報表。符合小微企業當下的財務管理狀況。

  • 2、無論企業當前是大賺、小賺、保本或虧損,都可以吸引管理層參與。

  • 3、合夥人模式設計靈活、操作簡單,便於快速落地執行。

  • 4、合夥人不佔用公司股權,有更靈便的退出機制,不會產生公司股權、產權糾紛。

  • 5、對合夥人可以提出更多在職、離職的商業保密、風險保全等要求。

  • 6、可以不斷擴大合夥人隊伍,讓更多核心人才逐步加入合夥人團隊。

  • 7、與外部合夥人模式協同運用,打造無邊界團隊。

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該清除低績效就清除

合夥人模式與股權激勵有何本質區別?

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該清除低績效就清除

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該清除低績效就清除

股權佈局圖——中小微企業頂層激勵設計

  • 股權激勵適合的受眾佔公司10%,作用是留人,但缺乏靈活性。

  • 股份激勵適合的受眾佔公司20%-30%,作用是留人,但靈活性差。

  • 合夥人模式適合的受眾佔公司50%-80%,作用是激勵人,靈活性很強。

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該清除低績效就清除

第二條:人才經營就是將不優秀的人才變得優秀,讓優秀的人才變得卓越。

經常聽到老闆抱怨說,這個員工不好那個員工不行。其實企業只有三種人,一是不合適的,一是不夠優秀的,三是優秀的。對於不合適的,要及時清理、調離,不要浪費各自己的時間和資源。對於不夠優秀的,要想辦法讓他變得牛逼起來。對於優秀的,不能讓他固步自封、原地踏步,而是激發他變得更卓越。好企業就是能將不優秀的人變成優秀的可用之才。

第三條:人才不是評價出來的,而是激勵起來的。

一個員工能挑50斤,評來評去他也就在這個重量上下。企業需要的不只是知道員工能挑多重的擔子,而是他能不能挑的更多。如果要讓員工挑的更多更重,一定是要把激勵做到位、夠有力。

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該清除低績效就清除

業務員的薪酬激勵不只是“底薪+提成”

第四條:要相馬更要賽馬,相的只是能力,賽的卻是價值。

伯樂相馬的故事告訴我們,從眾多的馬裡如何找出千里馬。可是即使有千里馬,如果沒有好的草場(企業文化)、先進的經營機制,千里馬或者跑不起來、或者不願意全力奔跑。所以,很多企業的現狀就是,千里馬常有,但好機制好文化不常有。導致很多好的人才流失,留下的都是安於現狀、追求穩定的人。當然這些人並非沒有能力和才華,而是不知道為什麼要拼命奔跑。

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該清除低績效就清除

好馬是賽出來的、跑出來的

“相”是第一步,是用人的基礎,指的選對人。“賽”是關鍵的第二步,是人才經營的核心,通過內部競爭、完善激勵機制,把人才的動力與活力激發起來,誰創造的價值越高,他才能得到更多的收入、獎勵和機會。

第五條:七分勵三分管,重經營輕管理。

企業約束人才的制度太多,比如行為規範、獎罰條例、流程規則等,但是激勵人才的機制卻很少,導致員工只是工作的執行者、操作者,而非創造者。獎少罰多的現制,多做多錯、有錯必罰,也讓員工不敢有做為、不敢突破。

人才的管理偏向基礎的管理需求,例如入離職、任職、晉升、工作調動、培訓等。而經營人才講求的是“遵循人性、經營人心、啟導宏才”,企業需要的不是履行職責,而是挖掘其潛能、宏大其才幹,創造更高的經營價值。

任正非:華為不是家,每個人都要有危機意識,該清除低績效就清除

人效薪,經營人才的根本所在

總結:人才與機制,如魚水的關係。好魚要配上好水,什麼樣的水養活什麼樣的魚。

  • 1、沒有好的機制,就會埋沒人才。沒有選對人才,再好的機制也難以發揮最大的價值!

  • 2、人才是舟,機制是水;人才是魚,機制是海。

  • 3、選人不一定要用最優秀的,而是適合的,關鍵是適合企業當前的環境和機制。

  • 4、在機制面前,人人平等;在團隊面前,機制要靈動平衡。

  • 5、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越來越完美的機制。

運營人員:鄺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