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考研:病理學丨考點精析細胞與組織損傷(4)

醫學考研:病理學丨考點精析細胞與組織損傷(4)

第一章細胞與組織損傷

十三、壞死的病理變化

(一)概念:壞死的基本病變是在細胞死亡後幾小時,在光鏡下可見壞死細胞呈現自溶性變化,細胞核的改變是細胞壞死的主要形學標誌,細胞核一般依序呈現核固縮、核碎裂、核溶解。

關於考研方面的知識點和乾貨大家可以加下群來獲取285681134

(二)細胞核的改變

1.核固縮:細胞核染色質DNA濃聚、皺縮,使核體積減小,嗜鹼性增強。提示DNA轉錄合成停止。

2.核碎裂:由於核染色質崩解和核膜破裂,細胞核發生碎裂,使核物質分散於胞質中,亦可由核固縮裂解成碎片而來。

3.核溶解:非特異性DNA酶和蛋白酶激活,分解核DNA和核蛋白,核染色質嗜鹼性下降死亡細胞核在1~2天內將會完全消失。

十四、凋亡的概念及病理變化

(一)概念:凋亡是活體內個別細胞程序性細胞死亡的表現形式,是由體內外因素觸發細胞內預存的死亡程序而導致的細胞主動性死亡方式,在形態和生化特徵上都有別於壞死。

(二)病理變化:細胞皺縮,胞質緻密,核染色質邊集,爾後胞核裂解,胞質生出芽突並脫落,形成含核碎片和(或)細胞器成分的膜包被凋亡小體,可被巨噬細胞和相鄰其他實質細胞吞噬、降解,但凋亡細胞的質膜和細胞器膜大都是完整的。

十五、凋亡的發病機制及在疾病中的作用

調控凋亡的因素包括抑制因素和誘導因素:

(一)抑制因素有生長因子、細胞基質、性甾體激素、某些病毒蛋白等

(二)誘導因素有生長因子缺乏、基質附著物丟失、糖皮質激素、自由基及電離輻射等凋亡細胞因其質膜完整,阻止了與其他細胞子間的識別,故既不引起周圍炎症反應,也不誘發周圍細胞的增生修復。病毒性肝炎時肝細胞內的嗜酸性小體即是肝細胞凋亡的體現。(200841)

(三)注意比較

醫學考研:病理學丨考點精析細胞與組織損傷(4)

醫學考研:病理學丨考點精析細胞與組織損傷(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