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4年前的輕敵,讓阿里養出個怪物

塔勒布在《黑天鵝》裡描述了一個非線性發展的世界,那些難以預測的黑天鵝事件一但發生,足以顛覆一切。正是因為黑天鵝事件的不可預測性,評論家們只能基於過去的經驗做事後的總結,而對當時當事很難有什麼指導性意義。

聰明如馬雲,在2013年高調宣佈all in “來往”之際,大概也沒能預測到1年後的慘敗。

騰訊4年前的輕敵,讓阿里養出個怪物

騰訊4年前的輕敵,讓阿里養出個怪物

-1-

騰訊4年前的輕敵,讓阿里養出個怪物

今天的騰訊顯然沒有了前兩年的從容淡定,《騰訊沒有夢想》《騰訊大如藏獒,說到底還是狗》...面對行業此起彼伏的批評,馬化騰學起了川普的推特治國,開始了他的朋友圈公關,檯面上一團和氣接受批評,檯面下卻堅決地封殺了張一鳴的頭條系。

去年的烏鎮飯局,馬化騰留給馬雲的四個大字“物極必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應驗在了自己身上。

-2-

C端流量被侵蝕,B端騰訊又輕了敵。

2016年的IT領袖峰會,面對釘釘的異軍突起和現場主持人的故意挑事,馬化騰評論道:企業級市場,不是靠發幾篇公關稿造點事件就能做好的。這也難怪,騰訊RTX做了十幾年都扶不起來,馬化騰當時可能真的沒有把來往的遺物釘釘放在眼裡。

別說馬化騰了,馬雲自己都沒想到來往沒死透,還能生出個釘釘來。用阿里巴巴CEO張勇的話來說,本來想養只雞,結果卻生出個鴨。

馬雲第一次聽說釘釘,還是從好朋友復星集團的郭廣昌口裡聽到的。同來往的高調不同,釘釘推出之後的小半年時間,甚至阿里內部的人都不知道,釘釘團隊小心翼翼地在一些企業中驗證自己的產品。郭廣昌對釘釘的好口碑也一定程度的說明了企業級辦公軟件市場的巨大潛力。

於是在2014年5月26日,釘釘團隊特批,入駐了阿里巴巴的創業聖地——湖畔花園:

(釘釘在湖畔花園的創業紀錄片)

-3-

馬化騰4年前的輕敵,放任了釘釘的發展;

騰訊4年前的輕敵,讓阿里養出個怪物

包括頭條、滴滴在內的獨角獸企業,都選擇了釘釘。

騰訊4年前的輕敵,讓阿里養出個怪物

-4-

互聯網行業,抓住時間窗口就意味著一切。阿里釘釘的先發優勢為他們塑起了足夠的競爭壁壘,和阿里雲的聯合,進一步完善了馬雲的企業級生態佈局。

這邊廂馬化騰和張一鳴在撕個不停,那邊廂釘釘卻在高調的慶祝它的週年慶,不僅公佈了最新的數據,還聯合各大媒體、同行搞了個#所有人問釘釘#的話題:

好奇心日報問釘釘

“為什麼取名叫釘釘?”

騰訊4年前的輕敵,讓阿里養出個怪物

鳳凰新聞問釘釘

“一直免費的釘釘

真的能賺錢嗎?”

騰訊4年前的輕敵,讓阿里養出個怪物

澎湃新聞問釘釘

“為什麼釘釘沒有

個人生活版?”

騰訊4年前的輕敵,讓阿里養出個怪物

Zealer問釘釘

“釘釘為什麼沒有

訂閱號?”

騰訊4年前的輕敵,讓阿里養出個怪物

“釘釘為什麼沒有訂閱號?”,在Zealer微博的這則問題下面,有網友回覆說:誰下班還用釘釘。下班就關釘釘通知,誰還需要訂閱號。

騰訊4年前的輕敵,讓阿里養出個怪物

騰訊4年前的輕敵,讓阿里養出個怪物

釘釘的CEO無招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釘釘的創始團隊並非是來往中最優秀的人,在前途還不明朗的情況下是很難吸引到優秀的聰明人的。但這也有個好處,恰巧2B的產品需要的是更強的同理心和觀察力,而不是產品經理的自我意識。釘釘在早期做對了的一點就是產品嚴禁YY,必須經過企業的共創,基於企業的真實需求。

《看!產品經理 72 變》中Alan、Kevin 和 Mary對“好產品”的定義:好的產品是用戶在用的產品,而非用戶讚美的產品,就像沒人會沒事就讚美氧氣,沒事就讚美Google一樣。

36氪問釘釘

“釘釘為什麼沒有朋友圈”

騰訊4年前的輕敵,讓阿里養出個怪物

網易新聞問釘釘

“釘釘上的已讀可以

變成未讀嗎?”

騰訊4年前的輕敵,讓阿里養出個怪物

類似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組。除了這些正兒八經和產品/行業高度相關的問題,還穿插了不少無厘頭的問題,比如——

新浪新聞問釘釘

“為什麼釘釘有1億用戶,

微博粉絲卻沒到10萬?”

騰訊4年前的輕敵,讓阿里養出個怪物

天貓問釘釘

“我有一款生髮水,能轉交

給釘釘CEO無招”

騰訊4年前的輕敵,讓阿里養出個怪物

阿里釘釘在官方微博上對這些媒體、行業、用戶的問題做了統一的解答,同時,也錄製了一條由內部員工來回答各種網友問題的視頻:

-5-

騰訊4年前的輕敵,讓阿里養出個怪物

讓騰訊真正焦慮的是,C端市場的創業紅利已然大不如前,而B端的藍海市場卻已失先機,B端的付費意願會比C端更強。連接起企業生態,阿里釘釘在B端滾雪球的優勢,將會被持續放大。

互聯網唯一不變的,是變化。就像那些企業家們說的,企業再大離倒閉永遠只有30天。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