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和李鴻章都很狂,相同點實在不少,但一點就決定二人不同

在晚清歷史上,李鴻章和左宗棠這兩個人是不能不說的人物。二人生前都是“洋務派”代表,都主張向西方學習,都主張開洋務企業等等。

左宗棠和李鴻章都很狂,相同點實在不少,但一點就決定二人不同

(1)二人都很狂

二人的許多舉動都很相似,例如二人都做某一個地區的疆臣很長時間,塑造了兩者不同的形象,前者搞政治、外交;後者搞軍事。而且,二人都很狂,左宗棠自比諸葛亮,他的狂是公開的、是盡人皆知的。

李鴻章的狂則較為隱晦,例如剿殺捻軍時,面對曾國藩的對策,李鴻章就在給劉秉璋的信中,以諷刺劉秉璋為假,實則戰略制定者曾國藩:古有萬里長城,今有萬里長牆,不意秦始皇千年以後遇公等知音。

例如中法戰爭期間,清廷本來是想讓李鴻章負責雲貴川事宜,直接對法國開戰。而且李鴻章本人一直對於自己的軍事才華非常自負,他認為論軍事才能左宗棠不如自己。

因此,對於軍機處的調令極為不滿認為是“若以鄙人素尚知兵,則白頭戌邊,未免以珠彈雀。樞府調度如此輕率,殊為寒心。”。他認為自己是寶珠,應該用在更重要的位置上不該去“彈”鳥。

左宗棠和李鴻章都很狂,相同點實在不少,但一點就決定二人不同

(2)二人長期都擔任地方官員

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長達25年(同治九年到光緒八年,光緒十年到光緒二十一年,但期間一年多的時間為淮軍將領張樹聲,因此,李鴻章仍是幕後指揮,所以,視為李鴻章時期共計25年,即1870-1895年。5年後的1900年李鴻章又當了一年半的總督);

左宗棠長期在大西北、海防沿線(1866年左宗棠北上到1881年調回北京共計16年;同時,又當了閩浙總督、兩江總督等職務數年)。

左宗棠和李鴻章都很狂,相同點實在不少,但一點就決定二人不同

(3)二人都非常關注海防

例如二人都長期對海防非常重視。左宗棠建設了福建馬尾造船廠和船政學堂,成為中國近代海軍的人才搖籃,即使今天福建籍的海軍將領也很多,不能不說是受左宗棠的影響,是為中國海軍的軟件建設;李鴻章呢,則是中國近代海防的硬件建設,例如北洋水師、三大基地以及各類配套設施等,雖然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完了、三大基地中的撫順、大連被外國軍隊佔領或租用,但畢竟歷史意義是有的。

再比如,二人都曾經當過師爺。

如此等等,二人的相同點還有不少呢。但二人的不同則是顯而易見的。

左宗棠和李鴻章都很狂,相同點實在不少,但一點就決定二人不同

(4)但二人的關鍵不同,使他們成了兩種人

李鴻章從心底已經認為:在當時,無論中國人多麼努力,在軍事上都是無法打敗西方列強的,即使偶有小勝也會迎來大敗,這就是中方在“中法戰爭”中至少“平局”的情況下,他藉著“鎮南關”一仗趕緊停戰的主因。他已經失去了“民族自信心”,左宗棠卻從來沒有過。

有人說中法協約並不是什麼多麼不平等的條約。但是,這種論調的人忽略了三點:

其一:越南已經是中國的千年藩屬國,丟掉它就代表宗藩體系的坍塌,朝鮮則是徹底坍塌。

其二:使雲南、廣西等地成為法國人的戰略輻射地,而且法國當時被德國打敗,皇帝都被抓了,已經是歐洲的二流國家。本來這場戰爭可以成為左宗棠夢寐以求的“以一戰而振奮民心”的絕佳案例,結果卻仍是舉國罵聲。這也是清政府失去民心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三:使外國列強看到了中國的軟弱,特別是刺激了日本的興奮點。

左宗棠和李鴻章都很狂,相同點實在不少,但一點就決定二人不同

左宗棠與張之洞合力在中法戰爭中將戰局的天平扭向了中方,而且經過縱橫捭闔,英國方面已經禁止法國艦隊北上到上海以北,也就是說,在中國的努力下,英美列強為了保住自己的最大利益,不允許法國艦隊再跑到北京,同時,英國對法國的戰爭行為在外交上已經給與了諸多警告。

法國最大的支持者是俄羅斯、日本,日本當時的國力不行,俄羅斯夠實力,但是它與英國的衝突非常嚴重,在當時的情況下,英國對俄羅斯、德國對法國的戰略競爭都很嚴重,法國不可能與沙俄結成同盟。從外部看,也是有利於中方。

結果卻是中方“不敗而敗”,戰略目的完全沒有達到。這是中國最大的失誤,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就是李鴻章和慈禧。

左宗棠和李鴻章都很狂,相同點實在不少,但一點就決定二人不同

那一時期,慈禧和李鴻章已經在精神上合二為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