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和李鸿章都很狂,相同点实在不少,但一点就决定二人不同

在晚清历史上,李鸿章和左宗棠这两个人是不能不说的人物。二人生前都是“洋务派”代表,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主张开洋务企业等等。

左宗棠和李鸿章都很狂,相同点实在不少,但一点就决定二人不同

(1)二人都很狂

二人的许多举动都很相似,例如二人都做某一个地区的疆臣很长时间,塑造了两者不同的形象,前者搞政治、外交;后者搞军事。而且,二人都很狂,左宗棠自比诸葛亮,他的狂是公开的、是尽人皆知的。

李鸿章的狂则较为隐晦,例如剿杀捻军时,面对曾国藩的对策,李鸿章就在给刘秉璋的信中,以讽刺刘秉璋为假,实则战略制定者曾国藩:古有万里长城,今有万里长墙,不意秦始皇千年以后遇公等知音。

例如中法战争期间,清廷本来是想让李鸿章负责云贵川事宜,直接对法国开战。而且李鸿章本人一直对于自己的军事才华非常自负,他认为论军事才能左宗棠不如自己。

因此,对于军机处的调令极为不满认为是“若以鄙人素尚知兵,则白头戌边,未免以珠弹雀。枢府调度如此轻率,殊为寒心。”。他认为自己是宝珠,应该用在更重要的位置上不该去“弹”鸟。

左宗棠和李鸿章都很狂,相同点实在不少,但一点就决定二人不同

(2)二人长期都担任地方官员

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长达25年(同治九年到光绪八年,光绪十年到光绪二十一年,但期间一年多的时间为淮军将领张树声,因此,李鸿章仍是幕后指挥,所以,视为李鸿章时期共计25年,即1870-1895年。5年后的1900年李鸿章又当了一年半的总督);

左宗棠长期在大西北、海防沿线(1866年左宗棠北上到1881年调回北京共计16年;同时,又当了闽浙总督、两江总督等职务数年)。

左宗棠和李鸿章都很狂,相同点实在不少,但一点就决定二人不同

(3)二人都非常关注海防

例如二人都长期对海防非常重视。左宗棠建设了福建马尾造船厂和船政学堂,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人才摇篮,即使今天福建籍的海军将领也很多,不能不说是受左宗棠的影响,是为中国海军的软件建设;李鸿章呢,则是中国近代海防的硬件建设,例如北洋水师、三大基地以及各类配套设施等,虽然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完了、三大基地中的抚顺、大连被外国军队占领或租用,但毕竟历史意义是有的。

再比如,二人都曾经当过师爷。

如此等等,二人的相同点还有不少呢。但二人的不同则是显而易见的。

左宗棠和李鸿章都很狂,相同点实在不少,但一点就决定二人不同

(4)但二人的关键不同,使他们成了两种人

李鸿章从心底已经认为:在当时,无论中国人多么努力,在军事上都是无法打败西方列强的,即使偶有小胜也会迎来大败,这就是中方在“中法战争”中至少“平局”的情况下,他借着“镇南关”一仗赶紧停战的主因。他已经失去了“民族自信心”,左宗棠却从来没有过。

有人说中法协约并不是什么多么不平等的条约。但是,这种论调的人忽略了三点:

其一:越南已经是中国的千年藩属国,丢掉它就代表宗藩体系的坍塌,朝鲜则是彻底坍塌。

其二:使云南、广西等地成为法国人的战略辐射地,而且法国当时被德国打败,皇帝都被抓了,已经是欧洲的二流国家。本来这场战争可以成为左宗棠梦寐以求的“以一战而振奋民心”的绝佳案例,结果却仍是举国骂声。这也是清政府失去民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使外国列强看到了中国的软弱,特别是刺激了日本的兴奋点。

左宗棠和李鸿章都很狂,相同点实在不少,但一点就决定二人不同

左宗棠与张之洞合力在中法战争中将战局的天平扭向了中方,而且经过纵横捭阖,英国方面已经禁止法国舰队北上到上海以北,也就是说,在中国的努力下,英美列强为了保住自己的最大利益,不允许法国舰队再跑到北京,同时,英国对法国的战争行为在外交上已经给与了诸多警告。

法国最大的支持者是俄罗斯、日本,日本当时的国力不行,俄罗斯够实力,但是它与英国的冲突非常严重,在当时的情况下,英国对俄罗斯、德国对法国的战略竞争都很严重,法国不可能与沙俄结成同盟。从外部看,也是有利于中方。

结果却是中方“不败而败”,战略目的完全没有达到。这是中国最大的失误,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就是李鸿章和慈禧。

左宗棠和李鸿章都很狂,相同点实在不少,但一点就决定二人不同

那一时期,慈禧和李鸿章已经在精神上合二为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