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会计论坛嘉宾-复星集团CFO王灿:你是否为组织创造了价值?

王灿:复星集团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CFO);曾担任本集团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副CFO兼财务分析部总经理,先后任职于金蝶软件有限公司、普华永道、渣打银行及华住酒店集团

世界会计论坛嘉宾-复星集团CFO王灿:你是否为组织创造了价值?

2017年初复星国际公司创始人之一的复星国际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CEO)梁信军宣布辞职。同时辞职的还有公司高级副总裁丁国其。消息一出,几乎所有媒体都把目光都集中到了“复星四剑客”之一的梁信军身上,却鲜有人关心同时离职的丁国其。资料显示,这位丁国其先生曾多年把持复星的财政大权,是真真切切的复星国际前财务掌门人。最近两年才把复星的财务大梁移交给准80后CFO王灿。丁国其曾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财务总监,我一直强调要有六个关键字,忠诚、勤奋、专业。”

据网上资料显示,王灿生于1979年5月。复星集团官网介绍称,王灿先生1997年6月毕业于安徽大学(如果这个没写错的话,18岁大学毕业称得上是天才少年了),2012年加入复星,曾担任复星集团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副CFO兼财务分析部总经理。

尽管这个副CFO的头衔没有写明上任时间,但至少说明彼时其是丁国其的助手,亦体现了复星对其能力的认可,以及接班人培养的意图。表现不俗的财务“新舵手”

对于复星的财务管理方面,王灿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复星集团的财务定位是要打造一个全球广度、专业深度的财务团队,持续提升财务管控,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能力,支持复星集团战略落地。

企业最关键的是人,是团队。

一、在组织里只看你是否创造了价值

我个人觉得员工只要分为创造价值和不创造价值两种。但是,很多组织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去分新员工和老员工,切前台、中台和后台。尤其有些人还会讲“我每天在前线作战,你们在房间里面,只是算算账就可以了”。

财务管理模式的基础是支持共享,其中包括税务、成本和采购、IT、IR以及财务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的职能主要有共享服务、会计核算、财务报告、财务控制、预算分析。再往上第二个层次是围绕投和融,实现专业化管理,包括投资管理支持中心和资金管理中心。第三个层次是项目支持,复星集团将所有的产业及投资实行项目管理的模式,实现项目的投、融、管、退。我认为整个社会的分工,包括企业的分工其实越来越交叉。因此,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为什么是CFO在谈战略,为什么CFO去做IT了?现在这个社会已经意味着大家会互相交叉互相分工,根本不是说我是做销售的,所以我在前线才能创造价值,你在后台只是维护价值。

我自己的坚持是:在一个组织里不要跟我讲前台、中台和后台,也不要跟我讲新员工和老员工,我只看你对这个组织有没有创造价值。

其实创造价值的方式很多。你可以揽一个新的客户,你也可以去做一些成本的节约,这都是价值创造。从理论来说,做一个成本的节约,从市值、估值的角度,其实成本的节约比价值创造倍数更大。

巴菲特讲过,节约一分钱,如果你的PE是十倍,那就在市价里创造了十倍的价值。但你带来了一块钱的收入,没有十块钱资本的放大,你还需要付出成本。

这是一个看问题的角度,所以我希望所有的企业都能有这样一个概念:把你的组织看成创造价值和不创造价值,这个价值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之分,但是没有这种所谓的我是前台、我是中台、我是后台。

二、怎么样去找人才

1、不要只看证书

我们现在很多人有简历没业绩,看起来简历好、背景好、学历好,长得也挺好,英文也挺好,但是就是缺那口气。这口气有人讲是江湖气也好,脾气也好,归根结底是一个文化价值观的问题。因此,不要只看证书。

证书这种东西可以作为参考,你要看他考证背后的逻辑,他不能是那种“集邮爱好者”(有很多证书的人)。证书应该是挑战一些自己未知的领域,仅此而已,不要把证书看成圣经。你找一个财务总监不要光看他有ACCA等一大堆证书,这个不管用,关键是要能落地,要能做事情。

我自己喜欢看一些专业相关的书,我自己也不是学财务的,我的财务是自学的。自学的财务怎么可以做CFO?那不是瞎扯吗?感觉被忽悠了吧?我是学数学的,但我考了专业的证书,我有CPA、有ACCA,也有各种的证书,我都考过了。

那么我为什么喜欢一些看似不务正业的人?

比如大学学了物理或者化学,后来转来做财务、做金融相关的工作,这些人大多是出于爱好,是真的喜欢这个东西。正因为他没学过的东西,他后来才会有敬畏之心,才会想持续地学好它、做好它。

2、看有迹可循的上升经历

很多人认可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自己的一个观点是我觉得失败就是失败了,不要跟我讲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更喜欢有持续的成功或者长期看是一个持续成功的人。这些人会比较自信一点,相对来说,更容易坚持。

我不太喜欢一些人跟我讲,比如在一个公司做了两三年后离开,最后都是别人的问题,要么是怀才不遇,要么有公司“政治”,要么老板有眼无珠,但其实终极原因还是自己的问题。尤其是连续失败的人基本上是不能用的,因为他很可能会有心理障碍。

这可能有点武断,但这是我自己的真实感受。我是比较喜欢用这种有成功的经历,而不只是一个持续的、不停的折腾。选成功者,而不是失败者。这个成功是一个长串,不是说每一次都成功,中间可能会有一些小波折,但是整体是一个成功的、向上的经历。

组织里一定要学会问为什么,而不是简单的去“别人这么干我就这么干”,“follow别人的东西是最安全的,因为顶多被老板骂的时候说一句猪脑子”就结束了。你要去找那一类人喜欢问“为什么不可以那样做?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的人,尤其是组织想做提升、想革新的时候,一定要找到这一类人。

3、CFO是个画龙点睛者

CFO不是一个点石成金者,而是一个画龙点睛者。这一点所有的事业部都要明确。同样,市场也不要对CFO过于寄于厚望,很多时候大家会把CFO包装成无所不能,觉得CFO好像是做什么成什么,一下就把公司逆转了,带上一个新的台阶。但是CFO要保持清醒,因为CFO是个画龙点睛者。

复星去年宣布收购印度的最大独立制药公司,现在审批在正常进行,预计上半年完成交割。大健康领域除了制药板块,母婴板块是复星今后重点发力的板块。“为什么做母婴呢?因为,女性是消费的决策者,她决定了家庭的消费需求,买什么东西、什么时候买基本上是女性决策的。”

我在复星的定位很简单:

首先,尽我所能把事情做好;

第二,以我自己对市场的了解,我认为复兴要聚焦。一方面我们要做正确的事,一方面要把事情正确方向传达给管理层,不蛮干。

做一件事情要把它做到极致。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都应该是:对这个公司有没有价值?能给公司创造什么价值?然后再考虑组织和个人。

三、怎样做一个被需要的“人才”

1、敢于say “no”

很多人觉得领导讲的总归有道理的,我觉得不是的,领导如果都懂的话,那叫你干嘛。要敢于say“no”,但说no的技巧要掌握,不是要一直say “no”,而要有策略性,同样的一句话就要看你怎么说。

2、健康的体魄

不卑不亢,做正确的事情,这是最基础的。另外要把自己身体管理好,于民于己都是有利无害的。

3、专业地做事,而不是仅仅做专业的事

要秉持着一个专业的精神把事情做好,而不是只做你自己专业范畴内的事。只要有专业做事的心态和出发点,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所有的行业、产业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为客户创造价值。你不创造价值的商业,无论有再哗众取宠的商业逻辑,再好的产品模式都是耍流氓,最终都不可能持久。短期是可以生成一段时间,但是长远是做不了的。

很多人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想法。一路走来,你们自己很清楚你们的想法有时候不如别人的思维更发散、不如别人的新奇,那为什么你还能成功或者至少阶段性的成功?因为你坚持去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