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會計論壇嘉賓-復星集團CFO王燦:你是否為組織創造了價值?

王燦:復星集團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 (CFO);曾擔任本集團投資管理部總經理,副CFO兼財務分析部總經理,先後任職於金蝶軟件有限公司、普華永道、渣打銀行及華住酒店集團

世界會計論壇嘉賓-復星集團CFO王燦:你是否為組織創造了價值?

2017年初復星國際公司創始人之一的復星國際副董事長、首席執行官(CEO)梁信軍宣佈辭職。同時辭職的還有公司高級副總裁丁國其。消息一出,幾乎所有媒體都把目光都集中到了“復星四劍客”之一的梁信軍身上,卻鮮有人關心同時離職的丁國其。資料顯示,這位丁國其先生曾多年把持復星的財政大權,是真真切切的復星國際前財務掌門人。最近兩年才把復星的財務大梁移交給準80後CFO王燦。丁國其曾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要成為一個優秀的財務總監,我一直強調要有六個關鍵字,忠誠、勤奮、專業。”

據網上資料顯示,王燦生於1979年5月。復星集團官網介紹稱,王燦先生1997年6月畢業於安徽大學(如果這個沒寫錯的話,18歲大學畢業稱得上是天才少年了),2012年加入復星,曾擔任復星集團投資管理部總經理,副CFO兼財務分析部總經理。

儘管這個副CFO的頭銜沒有寫明上任時間,但至少說明彼時其是丁國其的助手,亦體現了復星對其能力的認可,以及接班人培養的意圖。表現不俗的財務“新舵手”

對於復星的財務管理方面,王燦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復星集團的財務定位是要打造一個全球廣度、專業深度的財務團隊,持續提升財務管控,資源配置和價值創造能力,支持復星集團戰略落地。

企業最關鍵的是人,是團隊。

一、在組織裡只看你是否創造了價值

我個人覺得員工只要分為創造價值和不創造價值兩種。但是,很多組織都有一個問題,就是去分新員工和老員工,切前臺、中臺和後臺。尤其有些人還會講“我每天在前線作戰,你們在房間裡面,只是算算賬就可以了”。

財務管理模式的基礎是支持共享,其中包括稅務、成本和採購、IT、IR以及財務管理中心,財務管理中心的職能主要有共享服務、會計核算、財務報告、財務控制、預算分析。再往上第二個層次是圍繞投和融,實現專業化管理,包括投資管理支持中心和資金管理中心。第三個層次是項目支持,復星集團將所有的產業及投資實行項目管理的模式,實現項目的投、融、管、退。我認為整個社會的分工,包括企業的分工其實越來越交叉。因此,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為什麼是CFO在談戰略,為什麼CFO去做IT了?現在這個社會已經意味著大家會互相交叉互相分工,根本不是說我是做銷售的,所以我在前線才能創造價值,你在後臺只是維護價值。

我自己的堅持是:在一個組織裡不要跟我講前臺、中臺和後臺,也不要跟我講新員工和老員工,我只看你對這個組織有沒有創造價值。

其實創造價值的方式很多。你可以攬一個新的客戶,你也可以去做一些成本的節約,這都是價值創造。從理論來說,做一個成本的節約,從市值、估值的角度,其實成本的節約比價值創造倍數更大。

巴菲特講過,節約一分錢,如果你的PE是十倍,那就在市價裡創造了十倍的價值。但你帶來了一塊錢的收入,沒有十塊錢資本的放大,你還需要付出成本。

這是一個看問題的角度,所以我希望所有的企業都能有這樣一個概念:把你的組織看成創造價值和不創造價值,這個價值可以是直接或者間接之分,但是沒有這種所謂的我是前臺、我是中臺、我是後臺。

二、怎麼樣去找人才

1、不要只看證書

我們現在很多人有簡歷沒業績,看起來簡歷好、背景好、學歷好,長得也挺好,英文也挺好,但是就是缺那口氣。這口氣有人講是江湖氣也好,脾氣也好,歸根結底是一個文化價值觀的問題。因此,不要只看證書。

證書這種東西可以作為參考,你要看他考證背後的邏輯,他不能是那種“集郵愛好者”(有很多證書的人)。證書應該是挑戰一些自己未知的領域,僅此而已,不要把證書看成聖經。你找一個財務總監不要光看他有ACCA等一大堆證書,這個不管用,關鍵是要能落地,要能做事情。

我自己喜歡看一些專業相關的書,我自己也不是學財務的,我的財務是自學的。自學的財務怎麼可以做CFO?那不是瞎扯嗎?感覺被忽悠了吧?我是學數學的,但我考了專業的證書,我有CPA、有ACCA,也有各種的證書,我都考過了。

那麼我為什麼喜歡一些看似不務正業的人?

比如大學學了物理或者化學,後來轉來做財務、做金融相關的工作,這些人大多是出於愛好,是真的喜歡這個東西。正因為他沒學過的東西,他後來才會有敬畏之心,才會想持續地學好它、做好它。

2、看有跡可循的上升經歷

很多人認可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我不這麼認為,我自己的一個觀點是我覺得失敗就是失敗了,不要跟我講失敗是成功之母,我更喜歡有持續的成功或者長期看是一個持續成功的人。這些人會比較自信一點,相對來說,更容易堅持。

我不太喜歡一些人跟我講,比如在一個公司做了兩三年後離開,最後都是別人的問題,要麼是懷才不遇,要麼有公司“政治”,要麼老闆有眼無珠,但其實終極原因還是自己的問題。尤其是連續失敗的人基本上是不能用的,因為他很可能會有心理障礙。

這可能有點武斷,但這是我自己的真實感受。我是比較喜歡用這種有成功的經歷,而不只是一個持續的、不停的折騰。選成功者,而不是失敗者。這個成功是一個長串,不是說每一次都成功,中間可能會有一些小波折,但是整體是一個成功的、向上的經歷。

組織裡一定要學會問為什麼,而不是簡單的去“別人這麼幹我就這麼幹”,“follow別人的東西是最安全的,因為頂多被老闆罵的時候說一句豬腦子”就結束了。你要去找那一類人喜歡問“為什麼不可以那樣做?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的人,尤其是組織想做提升、想革新的時候,一定要找到這一類人。

3、CFO是個畫龍點睛者

CFO不是一個點石成金者,而是一個畫龍點睛者。這一點所有的事業部都要明確。同樣,市場也不要對CFO過於寄於厚望,很多時候大家會把CFO包裝成無所不能,覺得CFO好像是做什麼成什麼,一下就把公司逆轉了,帶上一個新的臺階。但是CFO要保持清醒,因為CFO是個畫龍點睛者。

復星去年宣佈收購印度的最大獨立製藥公司,現在審批在正常進行,預計上半年完成交割。大健康領域除了製藥板塊,母嬰板塊是復星今後重點發力的板塊。“為什麼做母嬰呢?因為,女性是消費的決策者,她決定了家庭的消費需求,買什麼東西、什麼時候買基本上是女性決策的。”

我在復星的定位很簡單:

首先,盡我所能把事情做好;

第二,以我自己對市場的瞭解,我認為復興要聚焦。一方面我們要做正確的事,一方面要把事情正確方向傳達給管理層,不蠻幹。

做一件事情要把它做到極致。做任何事情的出發點都應該是:對這個公司有沒有價值?能給公司創造什麼價值?然後再考慮組織和個人。

三、怎樣做一個被需要的“人才”

1、敢於say “no”

很多人覺得領導講的總歸有道理的,我覺得不是的,領導如果都懂的話,那叫你幹嘛。要敢於say“no”,但說no的技巧要掌握,不是要一直say “no”,而要有策略性,同樣的一句話就要看你怎麼說。

2、健康的體魄

不卑不亢,做正確的事情,這是最基礎的。另外要把自己身體管理好,於民於己都是有利無害的。

3、專業地做事,而不是僅僅做專業的事

要秉持著一個專業的精神把事情做好,而不是隻做你自己專業範疇內的事。只要有專業做事的心態和出發點,就沒有做不好的事情。

所有的行業、產業都有一個共同的價值——為客戶創造價值。你不創造價值的商業,無論有再譁眾取寵的商業邏輯,再好的產品模式都是耍流氓,最終都不可能持久。短期是可以生成一段時間,但是長遠是做不了的。

很多人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想法。一路走來,你們自己很清楚你們的想法有時候不如別人的思維更發散、不如別人的新奇,那為什麼你還能成功或者至少階段性的成功?因為你堅持去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