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為何沒能成功複製元春入選宮妃之路?

有論者拿寶釵備選宮中這件事大做文章,認為這是寶釵是否是主動賣女求榮、品行低下的表現,還有人對寶釵落第宮選這件事大加揣測。在筆者看來,這些評論和揣測都大可不必,選入宮中未必就是幸福,落第宮選未必就是不幸。

薛寶釵為何沒能成功複製元春入選宮妃之路?

關於寶釵是否是主動賣女求榮。個人認為這裡有三層解讀。一、入選宮中符合世人世俗的普遍願望。選入宮中,歷來是每個時代所有家庭所渴望的,對女人而言,我們有“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詩詞名句,對男人來說,有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無上憧憬。二、入選宮中符合薛家和寶釵的願望。薛家作為皇商,富而不貴,能夠一朝選入宮中,自然也是他們家孜孜以求的事情。他們家的親戚---賈府因元春入選宮中,過上鮮花似錦、烈火烹油的典型事例就擺在那裡,典型是具有示範作用的。入選宮中大致也是寶釵本人的想法,身為女子的寶釵一向都對所謂仕途經濟、為官作宰是心嚮往之的,曾經一次因為勸說寶玉結交官宦,被寶玉摔門而出。三、擺在寶釵面前的這次機會是皇上賜給的,請見原文:近因今上崇尚詩禮,徵採才能,降不世之隆恩,除聘選妃嬪外,在世宦名家之女,皆得親名達部,以備選擇,為宮主郡主入學陪侍,充為才人贊善之職。從宮中徵採的條件來看,薛家算不上世宦,但名家還是夠得上的,有所謂“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的護官符,薛家的赫赫名聲朝廷不會沒有耳聞。從這三個方面來說,寶釵待選宮中,是每個正常家庭自然不過的想法,也是對朝廷徵採的一次積極響應,談不上賣女求榮。

薛寶釵為何沒能成功複製元春入選宮妃之路?

關於寶釵的落選可從兩方面理解。我們眼中的寶釵是夠優秀的了,寶釵容貌豐美,舉止嫻雅,對文學、藝術、歷史、醫學以至諸子百家、佛學經典,都有廣泛的涉獵和淵博的知識,曹雪芹本人的精闢的見解,大肚通過她的口來表述的,在賈府的眾多才女中,寶釵的文學才華與黛玉可謂交相輝映。至於寶釵落選,我想原因有二:一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們所寶釵優秀,世間大概還有比寶釵更為優秀的女孩子,何況所謂的優秀,大概也沒有絕對的標準,徵採官眼中的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二是所謂的宮中徵採,也可能會失之公允,我們還記得漢朝王昭君和毛延壽的例子吧,貌為後宮第一的王昭君因為不願意賄賂畫工毛延壽(大致也可劃為徵採官一類),結果毛畫師將王昭君畫得很醜,王昭君因“醜”自然無法入元帝法眼,給元帝留下“宮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單于君不知”的遺憾,為杜甫留下“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的千年不朽詩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