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愛,應以分離為目的

父母對孩子的愛,應以分離為目的

我很喜歡看《動物世界》欄目,並特別留心了動物撫養孩子的方式方法:大天鵝把孩子養到能飛翔的時候,就逼迫它們一個個飛走;大熊貓把孩子養到該獨立的時候,就會悄無聲息地離開。動物界中,無論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待父母把孩子撫養到該獨立的時候,或是父母趕走孩子,或是父母突然消失,這時,形單影隻的孩子只好獨自勇敢地面對未知世界的挑戰。

由此,我聯想到了我們現在的孩子。從懷孕開始,一家大人就圍著孩子轉,從上幼兒園到讀完大學,從結婚生子到照顧孩子的孩子,父母一生都在為孩子甚至孩子的孩子操勞。我們的家長到底怎麼了?怎麼這麼捨不得放手?

其實,很多民族並非如此,家長把孩子養大成人後,孩子就要獨立生活。在猶太父母看來,不肯放手、不肯撤退,把孩子培養成超齡嬰兒,是父母對一個美好生命的辜負,是父母教育的失敗。真正為子女幸福著想的父母,自己懂得適時地向後退一步,會為孩子多創造挺身而出的機會,不然就會擋住孩子展望未來的視線。

猶太家教法告誡父母: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以他獨立的人格面對他自己的世界。

及時放手、後退一步,不越俎代庖,不是撒手不管,不是馬放南山,不是不負責任、放任自流。保持愛的距離,把愛藏起一半,不是丟失一半,它是更理性、更科學、更藝術的愛,而不是愛得越來越沉重、越來越迷茫。強調愛與教結合,是使愛和教都要有度,父母退居二線,不做管家,做一個參謀、觀察、提醒的軍師;是為了點燃孩子生命深處的技能和素質,鼓勵孩子挺身而出,尋找興趣和願景,尋找自己的人生座標並付諸實踐。

新時代,我們的孩子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從小具備解決問題、管理自己、管理事務的能力將為今後的成長、學習和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和積累,並能夠更從容地面對未來,而這些能力的大敵就是溺愛的育兒方式。然而,令人憂心的是,很多深陷在溺愛誤區中的父母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就是阻礙孩子成長的“大敵”。溺愛孩子一時,可能就會害孩子一世。等他遲遲不能自立,等他啃老啃成習慣,等他生存能力荒廢,等你離開他的世界,他會哭著呼喊:“爸爸媽媽,我恨你們!”到那個時候,父母就愛莫能助了。

猶太思想家朱特比有一句名言,被猶太家長珍藏在愛子教科書中。他說:“讓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解決,如果父母過分呵護孩子,反而使孩子失去自信心。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絕對沒有獨立的人格,更不可能有出色的成就。”馬克思也曾說:“人要學會走路,也要學會摔跤,而且只有經過摔跤,他才能學會走路。”

優勝劣汰、物競天擇是自然法則,動物尚且懂得這個道理,人這個高級動物更應該懂得。在愛孩子方面,動物給我們做出了榜樣,猶太人也給我們做出了示範,適時放手、敢於放手,這才是對孩子最正確的愛護。

趕快去應用商店下載“師之app”瞭解最新最全的教育資訊,更有大牌入駐解答熱點難題,為您帶來專屬的知識盛宴,快來加入吧!

父母對孩子的愛,應以分離為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