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外界的最大誤解,就是認為我們進軍零售

本文為馬化騰在中國(深圳) IT 領袖峰會上,主題為“新時代數字中國與未來世界”的演講。峰會上,當談及騰訊最近花大價錢佈局智慧零售時,馬化騰認為很多外界分析並不到位,騰訊不做零售,甚至不做商業,只做連接器。騰訊最大的目的是希望用戶能夠和線下越來越多的服務連接。

我們今天大會的主題是數字中國,在昨天的一個閉門會議上,大家有相當大的篇幅在談科技、創新,一個明顯的感覺就是:科技的威力和優勢越來越明顯。

馬化騰:外界的最大誤解,就是認為我們進軍零售

一、我們怎麼能不努力?

我曾在很多場合說,在這一兩年全球十大市值的企業將從原來傳統資源型,比如能源、金融、運營商等,紛紛變成清一色的科技企業。

十家裡面至少有七八家科技型企業,所有不管原來是什麼行業,都需要用科技升級、用信息技術提升、轉型升級等等。

今天看了一則新聞,內容強調的是:央視需要科技和創新的轉型升級。

央視都這麼努力,我們做科技企業的還能不努力嗎?

昨天閉門會議印象很深刻,王偉中以他在科技部 24 年的工作經驗,提出:深圳的未來需要創新驅動,而且要更加註重基礎研究,他提出了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金融支持,四位一體的支持方案。

所以,深圳未來在對科技方面的支持,將是一個更加系統化的思考。

十年前,我們也曾面臨這樣的選擇,那時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去納斯達克,偶爾也有去紐交所。

大家都覺得那邊非常活躍,年輕小夥子非常熱烈,投資者也很多。因為我們也是 VIE 架構(指境外註冊的上市實體與境內的業務運營實體相分離,境外的上市實體通過協議的方式控制境內的業務實體),在國內也沒有辦法,唯一選擇就是香港和納斯達克。

那時我們選擇投行,都是做兩手準備,基本具備兩地上市運作的這些投行才能入圍。但最後投行說你們體量那麼小,建議選擇一邊,最終我們選擇了香港。

很多人說香港那時市場氛圍不好,都是市盈率很低的傳統行業公司,科技企業要追求高市盈率很難。但我們抱著一個長遠的考慮,並不去追求短期一兩年的高市盈率,這就好像投資者剛開始不認同你的價值的道理一樣。

因為我們的用戶就在本土市場,他們也明白我們做的事,而且我們也希望投資者跟我們在同一個時區,不要晚上才看盤。“夫妻”之間作息時間一致,這樣會比較好,會幸福一點。

我們堅信,當時雖然上市市值很小,估值 6 億美金,融 2 億美金,上市之後 8 億美金,但我們覺得無所謂,先上了再說,看長遠發展,最終香港也沒有讓我們失望。

香港聯交所最終還是能夠成為中國科技公司的青睞之處,加上李小加(香港交易所總裁)在過去幾年不懈的努力,他不僅要改變很多傳統家族的上市公司等等,還要推動 A 股同股不同權的觀念體制,這是非常難的。

很多人說我們介意不介意?我們其實沒有這個前提考慮。基金、PE,在企業沒有上市之前,大家關係是男女朋友,我們當時覺得這個女朋友不錯,是不是同股不同權也問題不大。

比如:

我們的南非大股東 17 年如一日,到前幾天才賣一點點,還立刻承諾三年不會再賣,這樣的股東很難找。當然,如果你的企業股東不是太忠實的話,要籤“婚前協議”等等,這也無可厚非,不一定是哪種方式就一定好或一定壞。

二、深圳速度在於創新的速度

這次參加兩會,給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廣東代表團的討論,其實外界沒有報道,當時討論的信息很豐富,我也特別受感動。

今天深圳的速度在什麼地方呢?我想就是創新的速度,而且還會保持下去。

為什麼最近這幾年,各行各業都在談數字化轉型,最大的變化是從 2010 年前後開始,傳統的 PC 互聯網迅速轉向移動互聯網,這得益於智能終端。

就像郭總(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造出來的 iPhone 從 07、08 年開始普及,到 2011 年開始大爆發,所有安卓智能手機迅速普及,大量生產。

加上運營商 3G、4G 的普及,終端+高速網絡的配合,整個基礎設施讓社會經濟線上線下迅速融合起來。

所以在 2012 年我們就說,二維碼是一個看似很簡單的技術,但卻是未來連接線上線下的一個最重要的橋樑。

所以線下移動支付也成為“新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了。

還有包括共享經濟當中的共享單車,如果沒有移動掃碼的話,我們現在就不可能有無裝置的共享單車業態誕生。包括共享充電寶等等也都是有移動支付,才有可能產生。

各行各業都在想:如何利用好信息化?如何通過移動互聯網把生產過程升級轉型?以前的流通領域分為很多層,我們不知道消費者是誰,賣給渠道後,就失去了聯繫。今天有這個利器後,就可以讓生產者和消費者連接起來。

製造者也可以擁有終端的用戶粉絲,這樣的思路完全改變了很多組織架構和生產關係。

馬化騰:外界的最大誤解,就是認為我們進軍零售

三、數字中國的“一縱”、“一橫”、“一新”

中國的數字化進程變化很快,2015 年提出“互聯網+”,到 2017 年的“數字經濟”,今年又提出“數字中國”。

如何理解數字中國的發展?我想從“一縱”、“一橫”、“一新”這三個角度來解釋。

第一,數字中國的“一縱”;

先從“互聯網+”到“數字經濟”。2015 年開始,我們一直在講互聯網+或者+互聯網這個概念,意思是說讓每個行業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去實現改造、轉型,看有什麼可以結合創新的亮點。

過去大家都認為新經濟跟傳統行業是衝突的、互斥的關係。後來大家逐步認識到它們之間是可以互補,並且深度融合的,金融等很多行業都經歷了這個過程。

最近大家提的智慧零售,很多人說,對騰訊最近幾個月,花這麼多錢買線下的零售企業股份,展開合作,表示看不懂這個故事。包括前幾天我們發佈年度財報後,很多分析師也問了這個問題。

外界對這個事有很多分析,我覺得還是不太到位的。

甚至很多中間的服務商利用這種工具來給線下的商鋪提供服務,並不是每個小企業都要開發複雜的應用。我們主要目的是什麼呢?為什麼我們方案愈加開放兼容呢?

這裡面有什麼好處呢?

第一,對支付有好處。支付後面還帶著金融服務。

第二,對“雲”的發展有好處。雲計算未來支撐實體行業大數據在雲端用AI來處理大數據,這是所有企業必須做的。如果我們連得好,我們“雲”就更加有優勢。

第三,就是廣告。這麼多線下品牌商,他們過去利用傳統地推也好、發傳單也好、傳統投放廣告也好,效率並不高,大部分錢都浪費掉了。

未來如果用數字化方式,在我們社交體系裡面,採用效果廣告的方案會更好。這決定了我們互聯網未來是否能夠成為以廣告收入為主這樣的平臺,這是為什麼我們看重這個機會。

正因為這樣,我們的心態是開放的,我們並沒有自己去做零售。我們不做零售、甚至不做商業,我們只做連接器、做底層的東西,用雲、AI 等基礎設施來幫助你。

甚至,我們可以把系統集成也讓給所有合作伙伴,系統集成商照樣可以跟我們合作,你們多年耕耘的精力都不會白費,只要再加上我們零配件就可以做出很漂亮方案。

所以現在有一大群開發者生態慢慢成長起來,包括小程序。我在公司裡也說,小程序是一個門檻非常高的創新。

我過去是程序員出身,寫了很多年程序,學的編程語言都是美國的,不管是 C 也好,JAVA 也好。小程序成了現在中國編程者一個非常熱門的編程環境和正在熱情學習的語言環境。

你去書店或者網上書店一搜小程序,大量的開發、應用的書籍就已經出來了。可能外界不覺得怎麼樣,但我作為程序員出身,會感到很激動、很自豪,我特別看重這一塊,因為這也是中國 IT 行業的一個成果。

其實,縱向深化融合還有很多例子,零售只是其中一個。還有工業化,很多工業企業把製造和互聯網進行整合,原來他是生產者,現在他就擔心被旁路,擔心同類企業在這一塊做得更好,他被淘汰了。

當然還有汽車行業,現在汽車行業希望把從汽車製造商變成出行服務商,他們不甘於只是生產車,還要出來直接提供服務。

這樣就需要有互聯網的連接,需要知道怎麼運營出行服務。

比如三一重工從生產挖掘機轉型成提供服務,他可以按使用時長來收費,使用者也不用買重型機械了,租就行了。

這些都是可以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來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此外,農業也有很多需求。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都希望農產品更加安全可靠,除了可溯源,對質量的要求也提升了。

比如現在雞都是速成的,從出生到宰殺45天。這個肉質能好到哪去?我們有質量的需求,但過去的養殖場沒法保證。現在利用信息技術,就可以做到,比如京東賣的“跑步雞”,還有透明指標。

消費升級之後,很多人有個性化的差異,當農業、工業跟消費者連接起來時,這些差異化需求的滿足就變得可行了。

馬化騰:外界的最大誤解,就是認為我們進軍零售

第二,數字中國的“一橫”;

數字中國的“一橫”,是指數字化從經濟擴展到民生、政務等領域,橫向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成為整個數字中國。

比如交通、醫療、教育等,雖然它們是產業,但涉及很多民生問題,也是政府最關心的問題。這裡面有大量互聯網+和數字化的機會。

我舉個例子:

此前我們幫助雲南省做了“一部手機遊雲南”,簡稱“一機遊”。通過一部手機可以把整個旅遊所有的信息、數據彙集起來,所有大家在旅遊中抱怨的不透明、宰客等問題都變得透明化。

有些酒店、餐飲,會有宰客的亂象,現在針對這些亂象,我們完全可以用信息化的手段管起來,讓遊客在手機上評分,也可以“一鍵投訴”,政府配套建立一整套投訴處理機制,就可以迅速跟蹤進度。

這樣管起來的話,大家的旅遊體驗會非常好。我們 3 月 1 日在北京開了發佈會後,很多省、市,特別是旅遊大省都很感興趣。因為旅遊產業也屬於消費升級後,正在爆發巨大需求的產業,這裡面痛點非常多,而這些都可以用信息化解決。

第三,數字中國的“一新”;

中國經濟正在從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靠的是創新,創新靠的是人才。

我覺得這個邏輯很對,非常有道理。

聯想到我們深圳,包括粵港澳大灣區,我在過去兩年也提了這樣的建議,包括能不能做一個粵港澳身份證,比如叫“E 證通”。現在香港、港澳同胞還用不了移動支付,這主要問題是什麼呢?

是因為我們很多內地的互聯網服務,包括金融服務對港澳的身份證認證不了,不像我們內地的身份證有公安部系統可以連接,提供服務的時候可以識別。但是港澳地區,現在系統還沒有連通,所以用不了我們內地的這些服務。

但是,如果我們要做“粵港澳大灣區”,總不能灣區內的身份都不認證吧?包括出入境能不能再簡化流程?能不能用電子證件就可以通行?以及最基本的人才流動能不能解決?

這些都是跟人才、創新有關係的。

另外,我們還希望培養年輕人,讓粵港澳大灣區的年輕人多交流,因為最大的隔閡還是文化的隔閡,大家很多年沒有太多往來,要讓孩子們、青少年互相熟悉和認可,未來才能真正融合,這我們需要做一些事情。

所以,我們去年組織了一個夏令營,請了港澳和廣東三地的學生參加,參觀深圳很多企業的科技成果,包括大疆、萬科等等。今年我們還會繼續辦,香港一些大的企業,哪怕是房地產,也有很多創新和科技成分,他們也願意出錢、出力、出資源讓孩子去他們企業看一看。

總之,數字化轉型對未來是一個重大機遇和挑戰,互聯網+是手段,數字經濟是結果,而數字中國是目的。

最後想說四個觀點:

第一,中國實體經濟要走向數字化舞臺,成為真正的主角,要藉助互聯網這個工具箱和新型基礎設施來實現轉型升級。

第二,公共服務,包括民生、政務等領域也要通過數字化升級,解決社會痛點,改善民生,創新社會治理。

第三,希望大灣區能夠抓住數字中國機遇,跨界創新,打造世界級灣區。

第四,希望數字中國的建設能夠加速全球數字化進程,為世界提供“中國樣本”和“中國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