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周至县的地名是怎么来的?

周至县原名盩厔县,盩厔是周旋、折旋之意的假借字,曲折之意是它的引申义。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说:“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县名”。盩厔(周至)县名沿用2000余年,是陕西省最悠久的县名之一。1964年国务院颁布的《简化汉字总表·附表》规定,改为周至县。

陕西周至县的地名是怎么来的?

尧舜时代(约前24世纪)传说周至地属骆国。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属京畿地。

春秋,秦襄公八年至秦孝公十二年(前770年—前350年)周至地为秦国管辖。

战国,秦孝公十二年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前350年—前222年)周至地属武功。

秦(前221年—前206年),周至属内史。

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周至属雍国。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周至改属中地郡。汉高祖九年(前198年)改属左内史。建元六年(前135年)改属右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年)置盩厔县,治所设在今终南镇,属右扶风。

东汉建武三年(27年)盩厔县并入武功县,隶扶风郡。

西晋建兴元年(313年)复置盩厔县,隶扶风郡。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武功县并入盩厔县,隶扶风郡。太和十一年(487年),复从盩厔县析出原武功县,盩厔县仍属扶风郡。

西魏仍依北魏旧制。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盩厔属终南郡。郡址在今终南镇。天和二年(567年)析终南郡,于故址置恒州,盩厔属其治。又从盩厔分出仓城、温汤县,盩厔县治所迁至今户县甘河乡附近,仓城县治所设在今竹峪乡仓峪村附近,温汤县治所设在今广济乡暖泉村,3县均隶恒州。建德三年(574年)盩厔县迁治所于今址。于恒州下置周南郡,郡治在今二曲镇,辖周至、仓城、温汤县。大象二年(580年)仓城、温汤县并入盩厔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周南郡,盩厔县改隶京兆郡。

陕西周至县的地名是怎么来的?

唐武德三年(620年)废恒州,盩厔县改隶稷州。析出盩厔县东部地域置终南县,治所在今终南镇,隶雍州。贞观元年(627年)废稷州,盩厔、终南县同隶雍州。贞观八年(634年)废终南县,仍归盩厔,隶雍州。天授二年(691年)置稷州,盩厔县属之。大足元年(701年)废稷州,盩厔县改隶雍州。天宝元年(742年)盩厔县改名宜寿县,隶雍州。至德二年(757年)撤销宜寿县,恢复盩厔县,改隶京兆府。乾宁二年(895年)属京兆府乾州管辖。天复元年(901年)盩厔县改隶凤翔府。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改京兆府为大安府,盩厔县属之。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隶凤翔府;三年(925年)改隶凤翔府。

后晋后汉、后周均依后唐旧制。

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于终南镇设清平军,并划出盩厔东部设终南县,军、县治所均在终南镇,隶京兆府,盩厔县仍隶凤翔府。

金贞祐四年(1216年)于县城东辛家寨村置恒州,辖盩厔、终南、眉县,隶凤翔府。

元至元初年(1264年—1278年)废恒州,终南县并入盩厔县,属凤翔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京兆府为安西路,盩厔属之。皇庆元年(1312年)改安西路为奉元路,盩厔属之。

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奉元路易名西安府,盩厔属之。

清顺治元年(1644年)盩厔属西安府治。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废府设道,周至属关中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盩厔县由陕西省直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盩厔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隶第十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30日盩厔县解放。

陕西周至县的地名是怎么来的?

1949年10月1日周至归咸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以下简称咸阳专署)管辖。1953年咸阳专署撤销,周至县改由宝鸡专署管辖。1956年撤销专署,周至由陕西省直辖。1958年眉县并入周至县。1961年复设咸阳专署,从周至析出眉县,周至归咸阳市辖。不久又改隶咸阳专署。1968年咸阳专署改为咸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周至归其管辖。1984年周至县改属西安市管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