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周至縣的地名是怎麼來的?

周至縣原名盩厔縣,盩厔是周旋、折旋之意的假借字,曲折之意是它的引申義。唐李吉甫《元和郡縣誌》說:“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縣名”。盩厔(周至)縣名沿用2000餘年,是陝西省最悠久的縣名之一。1964年國務院頒佈的《簡化漢字總表·附表》規定,改為周至縣。

陝西周至縣的地名是怎麼來的?

堯舜時代(約前24世紀)傳說周至地屬駱國。

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屬京畿地。

春秋,秦襄公八年至秦孝公十二年(前770年—前350年)周至地為秦國管轄。

戰國,秦孝公十二年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前350年—前222年)周至地屬武功。

秦(前221年—前206年),周至屬內史。

西漢,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周至屬雍國。漢高祖二年(前205年)周至改屬中地郡。漢高祖九年(前198年)改屬左內史。建元六年(前135年)改屬右內史。太初元年(前104年)置盩厔縣,治所設在今終南鎮,屬右扶風。

東漢建武三年(27年)盩厔縣併入武功縣,隸扶風郡。

西晉建興元年(313年)復置盩厔縣,隸扶風郡。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武功縣併入盩厔縣,隸扶風郡。太和十一年(487年),復從盩厔縣析出原武功縣,盩厔縣仍屬扶風郡。

西魏仍依北魏舊制。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盩厔屬終南郡。郡址在今終南鎮。天和二年(567年)析終南郡,於故址置恆州,盩厔屬其治。又從盩厔分出倉城、溫湯縣,盩厔縣治所遷至今戶縣甘河鄉附近,倉城縣治所設在今竹峪鄉倉峪村附近,溫湯縣治所設在今廣濟鄉暖泉村,3縣均隸恆州。建德三年(574年)盩厔縣遷治所於今址。於恆州下置周南郡,郡治在今二曲鎮,轄周至、倉城、溫湯縣。大象二年(580年)倉城、溫湯縣併入盩厔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周南郡,盩厔縣改隸京兆郡。

陝西周至縣的地名是怎麼來的?

唐武德三年(620年)廢恆州,盩厔縣改隸稷州。析出盩厔縣東部地域置終南縣,治所在今終南鎮,隸雍州。貞觀元年(627年)廢稷州,盩厔、終南縣同隸雍州。貞觀八年(634年)廢終南縣,仍歸盩厔,隸雍州。天授二年(691年)置稷州,盩厔縣屬之。大足元年(701年)廢稷州,盩厔縣改隸雍州。天寶元年(742年)盩厔縣改名宜壽縣,隸雍州。至德二年(757年)撤銷宜壽縣,恢復盩厔縣,改隸京兆府。乾寧二年(895年)屬京兆府乾州管轄。天覆元年(901年)盩厔縣改隸鳳翔府。

後梁開平二年(908年)改京兆府為大安府,盩厔縣屬之。

後唐同光元年(923年)隸鳳翔府;三年(925年)改隸鳳翔府。

後晉後漢、後周均依後唐舊制。

北宋大觀元年(1107年)於終南鎮設清平軍,並劃出盩厔東部設終南縣,軍、縣治所均在終南鎮,隸京兆府,盩厔縣仍隸鳳翔府。

金貞祐四年(1216年)於縣城東辛家寨村置恆州,轄盩厔、終南、眉縣,隸鳳翔府。

元至元初年(1264年—1278年)廢恆州,終南縣併入盩厔縣,屬鳳翔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京兆府為安西路,盩厔屬之。皇慶元年(1312年)改安西路為奉元路,盩厔屬之。

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奉元路易名西安府,盩厔屬之。

清順治元年(1644年)盩厔屬西安府治。

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廢府設道,周至屬關中道。民國十一年(1922年)盩厔縣由陝西省直轄。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盩厔屬第九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改隸第十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30日盩厔縣解放。

陝西周至縣的地名是怎麼來的?

1949年10月1日周至歸咸陽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以下簡稱咸陽專署)管轄。1953年咸陽專署撤銷,周至縣改由寶雞專署管轄。1956年撤銷專署,周至由陝西省直轄。1958年眉縣併入周至縣。1961年復設咸陽專署,從周至析出眉縣,周至歸咸陽市轄。不久又改隸咸陽專署。1968年咸陽專署改為咸陽地區革命委員會,周至歸其管轄。1984年周至縣改屬西安市管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