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金庸武俠小說裡的武功體系

論金庸武俠小說裡的武功體系之複雜精細,相較於金庸,古龍筆下的高手過招更重“意”,古龍寫意而不是寫實,寫人過招,多是在寫過招前與過招後,真的寫到過招的過程,往往便是決勝於轉瞬。威力大小根本沒法有一個具體的形容,高手間有高低,但具體到某個人功力的高低,就相當模糊,全看讀者怎麼想了。

論金庸武俠小說裡的武功體系

而金庸武俠小說裡的武功體系非常的複雜精細,甚至可以做一些具體但不準確的量化。

金庸筆下,一人練武,大抵可練三,一是內功,二是外功,三是招式。

論金庸武俠小說裡的武功體系

先說外功。外功看的多是形體、力量,修習內功無方時,將外家功夫練到極致也是絕頂高手,如《倚天屠龍記》中提到的偷學武功後逃至西域的火工頭陀便是如此,因不知少林內功的修習方法,於是西域少林一脈傳下的多是剛猛無鑄的功夫,大力金剛指那類的。外功在金庸的小說裡寫的算是最不詳細、最模糊的,偶爾提到,也只是說“一身橫練功夫”,外功厲害的體現也只是停留在力大無窮這類地方。放到遊戲裡,外功應該算的是自身的基礎屬性、成長屬性以及後期練習給身體外部提升的屬性。

論金庸武俠小說裡的武功體系

再說招式。招式的典型代表是內功全失時的令狐沖,從風清揚那學了獨孤九劍,哪怕沒有內功,碰見劍宗高手、梅莊四友這類人也能打的有來有回甚至還能略勝一籌。獨孤九劍應該算是金庸小說裡招式的巔峰了,再往下,各個門派的招式都算是在同一個級別,只是練習者的水平有高低。招式在金庸筆下應該是描寫的最為詳細的,江湖上的人基本練過武的,看見名門大派的弟子出手,都能叫的出招式,再厲害一些,如王語嫣之流,別人出招的準備動作一做,她馬上能叫出人家的武功出處。因此在金庸的世界裡,武打也講究見招拆招,而不是單純地比“快”,比“力”。招式精巧者,如練了九陰真經的周芷若,照樣能在武林大會上把一眾內功外功練了幾十年的高手給敗下來。如果放到遊戲裡,純招式類似於一個沒有任何加成的技能,並且不同的技能之間有剋制關係。

論金庸武俠小說裡的武功體系

至於內功,就厲害了,甚至還帶屬性傷害,如玄冥神掌的陰寒之力,如枯木大師以內力焚了六脈神劍劍譜。帶屬性傷害也就罷了,在不同屬性中甚至還有剋制關係,如中了玄冥神掌之後的張無忌只有九陽神功解得了寒毒,張無忌把九陽神功傳入周芷若體內能化去她體內的九陰內功。

論金庸武俠小說裡的武功體系

大多數內功在進攻上,能輔助外功與招式打出更高的爆發,是物理上的提升;在防守上,能抵消一部分的物理傷害,是護甲的提升。小說最開始的比試功夫,也就算是倆戰士比攻擊比防禦,攻擊力算的是內功外功招式的結合,防禦力算的是內功外功的結合。並且這個提升的效果不是一般的大,天山童姥教給虛竹輕功的法門後,虛竹的速度這一屬性大幅提升,甚至能在樹上飛;教給他暗器的運氣技巧後,虛竹的遠程攻擊力大幅提升,一把松子能打出很高的aoe;最後教給人家逍遙派的運功技巧與招式,虛竹直接成了一代宗師。

論金庸武俠小說裡的武功體系

發展到後來,金老可能是發現光這麼搞變量太少,不夠精彩,於是給物理內功加上了化學的傷害,有冰——玄冥二老、韋一笑、周芷若;有火——張無忌、鳩摩智;有撕裂效果——七傷拳;還有毒——星宿派下的門人;甚至還有黏,不過這個屬性好像內功到了一個值之後會自動解鎖。學這些屬性的內功,就是給自己的招式和外功上附魔。

論金庸武俠小說裡的武功體系

更厲害的是,不同屬性的內功在一個人體內還不會混在一起。在沙漠中張無忌要求滅絕師太打自己三掌以換明教一眾的性命,滅絕先是以自己自身普通的內功,以三收三放的技巧打的張無忌吐血倒地,見張無忌爬起來後沒事人似的,心中動怒,遂運起峨眉九陽功給張無忌來了一掌,結果因為張無忌體內的九陽功更為純正,那一掌的九陽掌力變得無影無蹤。

論金庸武俠小說裡的武功體系

​在內功、外功、招式三者之外,還有一系列禁術。

比如任我行的吸星大法、東方不敗的葵花寶典、林家的辟邪劍譜、在周芷若手裡的九陰真經等等等等。禁術往往強於多數門派的絕學。

論金庸武俠小說裡的武功體系

在這之上,幾乎所有的武功都逃不過一個“越久遠越厲害”的定律。

如越女劍中的青衣女子,劍法堪比神技,留下的影子足以讓越吞滅吳;天龍八部裡經喬峰虛竹改良的降龍十八掌到後世史火龍少了幾掌,他依舊是江湖上頂級高手;獨孤求敗在山中留下的劍譜,楊過只學到重劍,就已在當時獨步天下。

論金庸武俠小說裡的武功體系

基本上所有的秘籍,都是很早之前的某位神人寫出來作為不傳之秘流傳下去的,當代基本不可能發展出超越前人的武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