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古典,有好多距離

一聲古典,有好多距離

一聲古典,有多少距離?歷史是什麼?只是學生子書包裡的幾本書而已,合上了就是滿目現代,打開了也只是換取高分的工具。於是乎,凡是先人的東西都被稱為古典,漢服美人可以被稱為古裝美人,牛腿斗拱可以被稱為古代建築,花轎、紅綢被稱為古時候婚禮。一切,都似乎在歷史的塵埃中,與今人無關了……中國大陸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就對封建社會持一種否定態度,在文化大革命中更被髮揮到極致。然而,總是要有一種東西來填補這個空檔,於是,西方文明以強健經濟為後盾長驅直入。為什麼要將先人創造的文明稱為古典文化?一聲古典,將這些輝煌燦爛的寶貝統統裝在一個叫歷史的盒子裡,與現代的人無關,靜靜躺在紅塵喧囂裡。然而,一個沒有根基的民族很難在西式文化中脫穎而出的。如現在中國的設計,很爛,走西方的路當然無法追上歐美國家的水平,因此,有設計師嘗試將中國元素進入其中。然而,他們真的理解中國文化嗎?一個連最起碼文化歸屬感的人,一個不瞭解自己民族的人真的能很好地運用這些元素嗎?知已知彼方能百戰不貽,如果連什麼是自己什麼是彼方都分不清,那麼,你不可能成為一流工作者。說句實話,很羨慕一衣帶水的鄰邦能如此完好地保留自己的文化,與西式文化融合,並且向世界介紹自己的文化。有一種叫藝妓的人一生只做繼承這件事,一個叫三宅一生的人顛覆了西方時裝界,有一個叫黑澤明的人至今仍是世界電影史上濃重一筆,一種叫“日本設計製造”的產品行銷世界……在日本本街頭,吳服,民族節日,民族美食讓人感受到一種濃郁的和風,讓國民感到自豪,一種歸屬感,一種凝聚力,讓著西式服裝的人時時記得,自己是這個國家的人,自己是這個民族的人!“為什麼擁有5000年文明的北京,卻要像十幾歲的孩子般莽撞行事,還穿上一身俗氣的洋褲褂呢?”美國規劃協會全國政策主任蘇解放(JeffreyL.Soule)在05年4月步行北京時發出這樣的感概。同是漢族,古人著深衣襦裙難道今天的漢人穿成這樣就是返古就是隻能演戲?就只能是古典美?古人可用亭臺樓閣來居住,難道今人對這些只能是遠觀?難道這些只能成為西方建築的附庸,寫出類似於《中國古典建築在現代中的運用》的論文?難道從來就沒想過,今天的人只要你願意,只要你有這個能力,你仍然可以住在亭臺樓閣中?古代與現代的距離,真的是一條無法跨越的也不必跨越的鴻溝?所以,請讓漢服走入現代,走入生活,不要僅僅停滯在古典美的地步,如果漢服帶給我們的只有古典美,那麼,不推廣也罷!一種民族服飾,每個時期自然會有不同,但如果現代的人只以古典美來讚歎漢服,這無異於給漢服判了死刑!讓漢服走入現代吧,中國的古典文化,也不僅僅存在於歷史中!我不是說不要這份古典美,但請以後各位兄弟姐妹在拍漢服照片時也可以吃杯奶茶,去逛街,而不僅僅只是拿著琴棋書畫展現古典美。這樣的方式,更容易讓大眾接受。請不要隨意用古典一詞,如果可以,請說這是我們自己的東西,讓時間的痕跡少一點,再少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