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有哪些症状和并发症?

太极星空

中国慢性肾病患者已超1.2亿,肾性贫血是肾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然而,我国慢性肾病的认知率仅有10%,相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明显偏低。慢性肾病有哪些症状和并发症?日常该如何预防?

1.消化系统:肾功能不全,特别是肾衰竭时会因为毒素大量堆积而引起恶心呕吐,食欲差,消化不良,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出血;

2.神经系统:尿毒症毒素的大量堆积会引起神经精神系统异常,早期表现为感觉的模糊、迟钝,常常伴失眠、疲乏、情感淡漠、近期记忆力丧失及注意力不集中。随着肾功能的下降,逐渐出现意识模糊、感觉不良,还可能出现肌震颤、肌阵挛,偶尔可出现幻觉、兴奋,癫痫发作等等。

3.血液系统:随着肾功能不全的进展,促进红细胞生长的主要物质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对缺乏,另外维生素B12、叶酸和铁也会吸收障碍而缺乏,而毒素对红细胞的破坏使红细胞的寿命缩短,加上其他因素一起促使贫血越来越厉害,表现为脸色苍白、结膜苍白,乏力容易疲劳等不适;

4.皮肤系统:尿毒症毒素刺激皮肤瘙痒;另外肾功能不全会引起血磷升高,也会加重皮肤干燥、瘙痒等不适;

5.免疫系统:肾功能不全患者会出现免疫功能下降,特别是慢性肾衰竭时会出现容易感染、伤口不易愈合等情况;

6.循环系统:慢性肾功能不全继发高血压比较常见,原本就有高血压者更明显,会出现血压控制不佳等情况。

总之,肾脏有很大的代偿能力,开始出现肾功能不全时往往无明显不适,当出现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时往往已经进展到尿毒症了。所以还是要注意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药事健康

肾脏就像一个任劳任怨的工人,受点委屈也不言不语,默默的承受。所以,轻度的肾脏病往往没有症状。但是,这种有问题自己扛的“性格”也容易误事,轻的时候不说,等难受了就重了。下面的情况,可能是肾脏出问题了。

一、蛋白尿:

用筛子筛粮食时,如果地上出现许多粮食,那肯定是筛子破了漏出来的,蛋白尿就是如此。肾脏像“筛子”,而蛋白质就如同粮食,正常情况下尿里面是没有蛋白的,一旦出现,就说明肾脏出问题了。绝大部分的肾脏病都会出现尿蛋白。

早期,尿中少量的蛋白往往没有任何感觉,大多是体检时发现。所以说,体检对早期发现肾脏病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尿尿时出现泡沫,似乎还漂着“油”花,甚至像啤酒一样,那可能尿里面的蛋白就比较多了,肾脏损害到了一定的程度。

关于蛋白尿的检查,大致有三种方法:

1、定性检测:也就是尿常规检查,随便取一次尿就可以检查,如果显示蛋白“+”,意思是尿蛋白阳性,“2+”、“3+”、“4+”当然是尿蛋白越来越多,“trace”或者“±”则表示尿蛋白微量或可疑,应进一步检查。

2、半定量检测:查尿中的蛋白和尿中的肌酐并进行比值,称尿蛋白肌酐比值。尿蛋白肌酐比值操作简单,和尿常规一样,也是随便留一次尿就可以;可以量化,而且敏感,尿中有微量的蛋白就能够检测到。尿蛋白肌酐比值是目前关于尿蛋白检测中敏感而准确的指标,建议糖尿病人定期检查,一旦升高,就考虑出现了糖尿病肾病。

3、定量检查:留24小时的尿做尿蛋白定量检测,正常值为<0.15g/24小时,大于这个数即为蛋白尿,如果≧3.5g/24小时,则定义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检查更准确,而且还可以量化,是肾内科专业必做的项目。

一般来说,肾脏一有损伤就出现蛋白尿,所以蛋白尿是肾脏病早期而又确切的证据。查一次尿,既便宜,又不用抽血,而且还能早期发现肾脏病,比验血实惠多了,何乐而不为。

二、血尿:

尿中有大量的红细胞,肉眼就能看出来,像“洗肉水”一样,甚至更重的就像鲜血,还可以看到血凝块,我们称之谓“肉眼血尿”。如果尿中有少量的红细胞肉眼是看不到的,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我们称“镜下血尿”。

但是,尿液发红未必都是血尿,某些食物或药物比如甜菜、利福平等都可以使尿液发红。那么,尿潜血阳性是血尿吗?也未必是,尿潜血检查会受到尿中许多化学物质的干扰而出现假阳性。

现在的尿检,先把尿离心,然后取沉渣做显微镜检查,如果每高倍视野下红细胞数超过3个,才定义为血尿。达不到这个标准,尿潜血3+都不一定是血尿。

如果明确是血尿了,还要做相差显微镜检查,看红细胞的形态,以区分血是来自于肾脏,还是来自于肾外。来自于肾脏的红细胞,因为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时被挤压变形,红细胞是畸形的;而来自于肾外的红细胞,形态和血液中的红细胞相似,均匀一致。如果畸形红细胞占70%(有说60%)以上,则定义为肾性血尿,否则为肾外血尿。

肾性血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而肾外血尿常见于尿路结石、尿路感染、肿瘤、结核等。所以说,出现血尿不一定都是肾脏病,也可能是尿道或者前列腺出现了问题。

四、水肿:

水肿是肾脏病特征性的表现,如同出现了黄疸人们首先想到肝炎一样。许多病人是因为出现了水肿才看肾科的。

有人水肿是眼皮肿,有人水肿是腿肿,二者是不一样的。肾科将水肿分成肾炎性水肿和肾病性水肿。前者是由于体内的钠盐多、水多造成的,水肿主要发生在疏松的部位比如眼睑、面部,往往伴有高血压,常见于肾小球肾炎,所以叫肾炎性水肿;而后者是由于血蛋白低、水分漏到了血管外造成,水肿往往发生在位置低的部位比如小腿,卧床者还可发生在臀部、大腿,往往同时还要胸水、腹水,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所以叫肾病性水肿。

早期水肿往往表现眼皮肿胀,穿鞋发紧等。一般来说,如果胫骨前(小腿骨平面)出现指凹性水肿,体内已经多余5斤水了。

四、高血压:

血压≧140和/或90mmHg就是高血压,无论年龄。

流经肾脏的血液减少(比如失血、脱水以及肾动脉狭窄等),或者肾脏受到损伤后,肾脏就会分泌一种物质叫“肾素”,肾素会激活一个系统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这如同激发了多米诺骨牌而引起血压升高,我们称肾性高血压,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

高血压与肾脏病常常相伴,如影随形,狼狈为奸。一方面,高血压可以导致肾损害,另一方面,肾脏疾病往往出现高血压,高血压又进一步加重肾损害。据统计,60%的肾小球肾炎和90%慢性肾衰竭都会出现高血压,肾性高血压的血压往往很高,舒张压有时候超过130mmHg,而且很难控制。

五、尿量改变:

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在1500ml左右, 尿量少于400ml叫少尿,少于100ml叫无尿,大于2500ml称多尿。正常成人夜间一般不排尿,如果习惯性的每晚起夜2-3次或更多,而且夜间尿量大于24小时总尿量的1/3,称夜尿增多,往往是肾小管损伤的表现,一定要进行相应的检查。

六、尿频、尿急、尿痛:

七、血肌酐增高:

血肌酐增高是肾功能损害的标志,早期肾脏病血肌酐正常,一旦增高,表示肾损害到一定程度。

八、贫血:

慢性肾脏病,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红细胞生成障碍,就会出现贫血,是慢性肾病的伴随症状,表现为面色萎黄、眼结膜苍白、唇甲苍白无光泽等。

贫血的严重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一致。

对没有慢性失血,没有肿瘤等消耗性疾病,没有营养吸收障碍的贫血,尤其是成年男性出现的贫血,一定要检查肾功能。

九、钙磷代谢紊乱:

我们都知道皮肤经太阳照射后产生Vit D,其实这个Vit D是没有活性的,需经过肾脏加工后才能变成活性的Vit D。肾功能受损以后,活性Vit D缺乏,钙吸收障碍,而且丢失增多,就会出现缺钙、高磷、骨质疏松等一系列问题。

临床上经常见到一些老年人,没有受多大的外力就发生了骨折。这可能是肾衰发生在先,缺钙骨质疏松在后而导致的“病理性骨折”。所以,对老年人莫名其妙的骨折也要查肾功能。


李青大夫

近年来,因糖尿病以及滥用药物,如止痛药、来路不明的药物等,使肾衰竭的病例逐渐增加,透析的人口也逐年增加。肾脏病已成为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所以认识肾脏病,预防肾脏病对我们身体健康相当重要。

初期症状

  • 肾脏衰竭在初期并不会有特殊症状,
  • 即使出现症状也以尿尿有泡沫(可能有蛋白尿),夜尿(夜间会起床上厕所,因为肾脏的尿液浓缩功能变差)血尿
  • 甚至抽血检查都不一定会有肾功能指标(血肌酐)的上升(直到肾脏约70%受损才会明显异常)。


慢性肾病的并发症

简单的说就是肾脏的三大功能出问题的表现:

1. 排水功能出问题:

水分排不出去,病患会产生水肿的状况.如脚的水肿;也会增加心脏负担而产生心肺症状:高血压,喘,躺着或活动更喘。

2. 排毒功能出问题:

毒素的累积可能造成:

  • 肠胃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消化道溃疡及出血,呼吸有尿毒气味。
  • 肌肉神经症状:疲倦、虚弱,注意力不集中,表现焦虑不安,思睡现象、手足虚弱、四肢麻木疼痛。
  • 皮肤变化:痒,皮肤变黑,容易感染发炎。
  • 生殖系统:女性有月经但量会减少或无月经现象。男性阳萎性欲降低。
  • 心血管方面:血管钙化硬化,容易引起心脏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可能因为电解质不平衡产生致命性心律不整)。
  •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可以造成高血钾,高血磷,酸中毒等等而引发血管硬化,心律不整及其他心脏问题。

3. 内分泌功能出问题:

  • 红血球生成素分泌不足,造成贫血.
  • 高血压
  • 因为高血磷并发副甲状腺素机能抗进,造成骨质过度破坏导致容易骨折,身高降低,变形。

预防及减缓恶化

  1. 找肾脏科专医师求诊。
  2. 根据不同原因进行治疗:如原因是肾脏病本身引起,就根据原因治疗;如为糖尿病引起,患者要控制血糖;如为中药或其他药物(如止痛药)造成,要停药。
  3. 一旦检查出有肾脏疾病,不论病因为何,血压的控制都很重要,过高的血压会造成慢性肾脏病急速恶化,建议逐步控制血压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
  4. 控制饮食:原则为低钾低蛋白低盐低磷饮食,请您的肾脏科医师根据您的病情提供建议。
  5. 固定在肾脏科门诊长期随访就诊。

内分泌杨金奎教授

在慢性肾脏病的病人当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会刺激甲状旁腺,它是一个非常小的内分泌腺体,在颈部的甲状腺的后面,通常一个人有四颗甲状旁腺,体积非常小,只有一毫米左右。主要分泌一种重要的激素,称为甲状旁腺素,这个激素分泌到全身以后,调节人体的钙磷代谢和骨骼的代谢。甲状旁腺受到刺激以后,腺体细胞的功能分泌亢进,同时腺体的细胞增生明显,腺体的体积会越来越大,导致越来越多的甲状旁腺素合成和分泌到身体当中,引起很多的临床症状,所以继发性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在肾脏病的病人当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疾病,早期不一定会有继发性的甲旁亢,但是随着肾功能的减退,随着肾脏病的进展,从一期进展到二期进展到三期以后,甲状旁腺素在血中的含量就会越来越高,甲旁亢的发病率也会逐渐的增加。在慢性肾脏病三期以后的病人当中,几乎70%的病人都会出现甲旁亢。


海上名医

肾炎有8个典型症状

肾炎的症状如下:

1.尿量越来越少。

2.食欲莫名减退、经常恶心呕吐等等。

3.无原因贫血、皮肤敏感瘙痒、身体抽筋、牙龈出血等。

4.血压逐渐增高。

5.晚上尿增多。

6.全身浮肿。

7.尿中有血。

8.易出现乏力感和疲倦感、腰酸、腰痛。


39健康网

第一种:Iga 肾病

表现:反复发作性血尿为主,浮肿,通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上呼吸道感染后三天内出现易反复的肉眼血尿,可伴有腹痛、腰痛、肌肉痛或低热。少部分患者呈现的是镜下血尿。

第二种:肾炎

表现:乏力、腰部疼痛、纳差、肉眼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尿量减少(部分患者少尿)、充血性心力衰竭等。通常说的蛋白+和潜血+,在肾炎阶段最新开始出现,尿常规检查异常,其他检查正常。

第三种:肾病综合征

表现:水肿是肾综的首发症状,大量蛋白尿或尿少,常小于400ml/天,常常感觉疲倦、厌食、脸色苍白、精神萎靡,血压多数是正常的。

第四种:狼疮肾

表现:肾炎和肾综样的表现都存在。全身表现上,有颧部红斑、盘状红斑,存在光过敏。

第五种:高血压肾

表现:夜尿增多,大量蛋白尿,全身性明显水肿,指压有凹痕。血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均明显增高。

第六种:紫癜肾

表现: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血尿是典型特征。最常见的是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


肾友小宝

慢性肾病的症状:

一、尿量异常

1、少尿与无尿:少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少于17ml。无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0-100ml。少尿和无尿多数与肾功能衰竭有关。

2、多尿:指24小时尿量大于3000ml或每分钟大于2ml。多尿的原因有水摄入过多、肾小管及肾间质病变、肾脏排水增加和体内某些物质(如葡萄糖等)从尿中排泄过多等。

3、夜尿:指夜间(晚上6点-次日早晨6点)尿量超过全天尿量的一半。大多与肾功能不全有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有些也会夜尿增多,某些精神因素也会引起。但仅排尿次数多而尿量不增加者,不属夜尿增多范畴。

二、排尿异常

1、尿频、尿急、尿痛:尿频指排尿次数增加(正常人白天平均排尿4-6次,夜间0-2次)。尿急指一有尿意即要排尿或刚排完尿又急着要排,常常急而不能自控。尿痛指排尿时尿道产生痛疼或烧灼感。这三个症状并存是泌尿系统炎症的特征性表现。

2、尿潴留:指排尿障碍导致尿液停留于膀胱内而无法排出。多与尿道的部分和完全性梗阻有关,某些药物和神经系统疾病也会引起。

3、尿失禁:指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溢出。可见于下尿路解剖或功能异常、神经性膀胱等。

三、腰痛

1、肾绞痛:疼痛突然发作,常向下腹、外阴及大腿内侧等部位放射,呈间歇性剧烈绞痛。常由输尿管内结石、血块或坏死组织阻塞所致。

2、肾区钝痛及胀痛:泌尿系统疾病所致的肾区疼痛包括:

1)肾脏肿大牵撑肾被膜引起,如急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肾盂积水、多囊肾、肾癌、肾下垂等。


大象心健康

折叠西医角度

肾脏有三大基本功能:

(1)生成尿液、排泄代谢产物。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废物,绝大部分废物通过肾小球血滤过、肾小管的分泌,随尿液排出体外。

(2)维持体液平衡及体内酸碱平衡。肾脏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调节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3)内分泌功能。

① 分泌肾素、前列腺素、激肽。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激肽—缓激肽—前列腺素系

统来调节血压。

② 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

③ 活性VitD3 。调节钙磷代谢。

④ 许多内分泌激素降解场所——如胰岛素、胃肠激素等。当肾功能不全时,这些激素T1/2明显延长,

从而引起代谢紊乱。

⑤ 肾外激素的靶器官。如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等。可影响及调节肾脏功能。

折叠中医角度

中医对肾的认识,内涵比现代医学解剖之"肾"广泛。 它认为肾在人体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包涵多种功能的脏器 ;内藏元阴元阳(肾之阴阳的别称),为水火之宅,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中医的肾与膀胱、骨髓、脑、头发、耳、二阴等构成系统。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先天之本是指人立身之本,“人始生,先成精”,而肾藏精,故肾为先天之本。元阴是指阴精,元阳是指元气,元阴元阳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从孕育成形到发育壮大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肾主藏精,以气为用,关系着人的生长发育。肾气盛衰直接关系到人的生长发育,乃至衰老的全过程,也关系着人的生殖能力。

其主要生理功能有:

1. 贮藏精气,为人体生殖、造血、生长发育、防卫病邪的基础物质;

2. 平衡身体水液代谢,与膀胱合作排泄尿液;

3. 负责纳气,协调呼吸运动;

4. 主骨生髓,养脑益智;

5. 促进头发生长;

6. 肾气通耳,控制听力;

7. 控制二阴的开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