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黃埔軍校,抗日屢次出奇制勝,如今被遺忘!

小時候令我最驚奇的事是: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有一支黑人組成的槍隊;杜聿明有一支現代化的坦克部隊。前者我認為驚奇的是亞洲和非洲相距太遠,而後者使我驚奇的是坦克和中國部隊怎麼會有關係?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這究竟有著怎樣的關係?

他出身黃埔軍校,抗日屢次出奇制勝,如今被遺忘!

杜聿明

1904年11月28日出生於陝西米脂縣東區呂家嶮杜家灣。杜聿明從小就喜愛玩弄槍支,中學畢業後由於革命思潮的影響報考了黃埔軍校。在校期間,軍校設置的步、炮、工兵等軍事課程、戰術戰法和隊列操練的演示、模擬等,他都是全身心的投入,極認真的學仿。

1925年春,討伐廣東軍閥陳炯明的戰鬥打響了。攻打淡水城時,杜聿明和同期的陳賡等同學報名參加了教導團組織的敢死隊進行爬城攀攻,最先登上城頭的也是杜、陳兩人,緊接著他倆又打開城門,迎來大隊人馬殲滅殘敵,終獲全勝。

1938年12月,杜聿明任第五軍軍長。該軍是國民黨政府在抗日戰爭初期成立的唯一機械化新軍。杜聿明提出:“操場就是戰場”,“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要求新軍具有“五除”(除驕、惰、偽、欲、惡)、“三習”(習精、誠、勤)的朝氣。

他出身黃埔軍校,抗日屢次出奇制勝,如今被遺忘!

1939年11月17日,日寇在防城、北海登陸,進佔欽州,19日,又突破小董防線,向南寧進擊。杜聿明的第五軍奉命從全州向南寧附近集中,準備攻擊由欽州、防城登陸的北進之敵。面對日寇氣勢洶洶的進攻,杜聿明冷靜地分析了當時的戰局,估計了敵人的弱點,向重慶最高統帥部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乘敵孤軍深入後援未濟之時,集結優勢兵力,配合地方民眾,迅速反攻,以擊破侵敵而恢復國際之重要交通。”

1939年12月16日晨,杜聿明奉命率第五軍擔任對邕賓路的正面攻擊,意在先行擊破崑崙關及八塘附近之敵。向六塘守敵攻擊,以截斷南寧、崑崙關交通聯絡,孤立崑崙關之敵。隨後的清晨開始在戰車、炮火掩護下對崑崙關守敵進行了猛烈的攻擊。戴安瀾師與日寇展開白刃戰,首先佔領了仙女山。當晚各部乘勝進行夜襲,相繼佔領了老毛嶺、萬福村、441高地,最後佔領了崑崙關。杜聿明在此期間,採取“要塞式攻擊法”,逐步縮小包圍圈,一口一口地吃掉敵人。杜聿明命令第二百師副師長彭璧生率部從公路左側越過崑崙關,形成包圍之勢;邱清泉師把戰車埋伏在公路兩旁的叢林地帶;鄭洞國師則加強右翼攻勢,再度進入崑崙關內敵軍縱深陣地,將敵指揮部及炮兵陣地摧毀。戰鬥整整打了十八天,於31日以中國軍隊獲重大勝利而告結束,史稱崑崙關大捷。1941年2月,杜聿明作為中緬印馬軍事考察團成員,赴緬甸、印度、馬來西亞作軍事考察。

他出身黃埔軍校,抗日屢次出奇制勝,如今被遺忘!

1942年初,日軍第十五軍飯田祥二郎率四個師團分兩路向緬甸進攻。中國派出遠征軍,杜聿明為第一路副司令長官。中國和英國軍隊集結後,策定作戰計劃,分三路南下迎擊日軍。杜聿明第五軍為中路軍,於3月9日接替英緬軍在同古的防務。不久同古諸戰敵陸、空配合並與炮兵、戰車協同進攻。

杜聿明命令新二十二師在斯瓦河南北兩岸構築數個梯形陣地,兩側埋伏阻擊兵,陣地正面埋設地雷。新二十二師採用這種戰術,運用靈活,虛虛實實,使日軍捉摸不透。遠征軍先攻繼守,用逐次抵抗戰術與日軍五個聯隊激戰達十二次之多,遲滯達半月之久,敵軍每前進一步,都需要付出人員裝備極大消耗的代價,達到了以少勝多,以劣制優的目的,成為抗戰史上一罕見的戰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