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熊孩子”,我是打?還是不打?

前幾天我在朋友圈看到:孩子下午不肯睡,一天就霸個電視從早看到晚,吃飯要喂才肯吃!

“當媽媽的太辛苦了!”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打啊,打一頓就乖了。”

“拖出去,一人打一頓。”

“我這個還不是一樣,昨晚生氣打了他,打了又後悔死了,唉~”

“你是怎麼帶過來的,我一個就累得要死。”

“一樣啊,他爸爸也不幫忙,有時候氣不過就直接打了。”

我當時不覺地陷入了一場相當沉重的思考:如果孩子犯錯,不聽話,真的就只有打孩子這一條選擇麼?

中國式的打擊教育,可謂是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就有“亂棒底下出孝子”的“美譽”。而正是這種模稜兩可的“打”孩子“秘訣”,讓各個家長都陷入了恐慌:孩子犯錯,我應該打麼?

面對“熊孩子”,我是打?還是不打?

打了,他終是會怕,至少肉體上的疼痛能夠像對待“小白鼠”一樣讓他知道自己犯錯誤了。

不打,我怕孩子這樣繼續下去,不但成不了我心中想要的乖寶寶樣子,還會離“別人家的孩子”越來越遠。

面對“熊孩子”,我是打?還是不打?

甚至於有些父母打擊否定孩子的時候,還要說:“我是為你好”。殊不知,當傷害戴著愛的面具出場,就會讓孩子們長大後,認為親密關係應該是互相擊打的交流模式,不會正確表達感情和需求,再使用這種錯誤的方式去“愛”別人。

且不知,亂棒之下出來的“孝子”,她的乖巧,她的聽話,她的沉默,難道真的就是你想要的——懂事麼?

文末分享一個發生在我自己身邊的故事。

孩子犯錯,真的只有打這一個最優選擇麼?孩子犯錯,就真的打不得麼?各位寶爸寶媽你們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歡迎在文下留言!

下一篇文章我們將繼續來探討如果科學且更有效率地教育引導不聽話的“熊孩子”,您可以點擊【關注】繼續留意我們的文章哦!

面對“熊孩子”,我是打?還是不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