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的歧視,無處不在

銀行的歧視,無處不在

前些年,鋼貿行業很賺錢。

大部分做這個生意的都是福建人。

當時上海很多銀行,熱衷於給鋼貿公司的老闆們放貸,也滋生了大量造假行為。

後來鋼貿行業遇到寒冬,福建老闆們資金鍊斷裂,錢還不上了,銀行損失特別大。

於是,上海那邊的銀行就有了一個潛規則:

雖然不會明說,但看到身份證350開頭的貸款申請人,就總會以各種理由拒貸。

不管是不是鋼貿行業的,也不管申請的是房貸、個貸還是企業貸...

粗暴的一刀切了。

不知道現在好轉沒有...

其實這種地域歧視,在金融行業,不能明說,但普遍存在。

再舉個栗子。

很多網貸平臺,雖然利率很高,也急著放出去貸款。但它們對整個東北,是實行黑名單制度的。

只要你的身份證號顯示戶籍地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就根本申請不了。

原因很簡單,東北地區的逾期率特別高,之前它們的放貸賺不到錢。

就乾脆關閉了。

咳,我挺不爽的。

二.

再舉倆栗子。

比如說大家買意外險時,會發現很多保險公司在“投保須知”裡都有這麼一項——

有的還要加上懷柔、密雲、延慶什麼的...

這更是明晃晃的地域歧視了吧?直接搬到檯面上了。

正好我一個朋友在北京做理賠業務,我問過他。

保險公司其實也委屈——

惹不起還躲不起麼?乾脆就繞開吧。

很多意外險壓根不管。

除了地域歧視,還有職業歧視——

比如樂視剛出事的時候,建行把樂視員工所有人的信用卡額度都降到了一元錢。

連已經離職的都沒放過。

再比如說同行是冤家——

銀行一向看不上它的窮親戚,如果你在小貸公司啊、P2P公司啊之類的非體制內金融機構工作。

那辦貸款、信用卡什麼的,會更艱難一些。

我朋友之前買房就遭遇過。

歧視兇猛啊...

其實這事吧,也不難理解。

對於企業來說,如果一項業務不賺錢甚至賠錢,整體放棄太正常不過。

那如果一個地區的歷史經營數據很不理想,那直接拒絕整個地區的業務,這種決策好像也挺正常的。

畢竟是商業社會。

就是過於簡單粗暴、冰冷無情了。

你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麼?可以留言說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