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選耳機?

耳塞:我聽得少,先推薦幾個知名的,等我有空聽過了再補充。sony:不好意思,sony現在還在賣的貨我一個沒聽過,xba系列的動鐵耳機還不錯。xba 10兩三百百塊錢(此係列最便宜的)。im50一款雙動圈耳機

舒爾:

se 215se 215是一款動圈耳機在五百元至一千元左右的價位。耳機店老闆一直在熱情的給我推薦它。se 215這款耳機在我看來爭議很大,論壇上對它褒貶不一。有人說它的低音很不錯,很適合聽流行。有趣的是店裡導購說它缺點是沒有低音,我那天時間緊就聽了一首adele和一首小提琴協奏曲。給我的感覺是高頻特別薄,低音量也不夠,聲音偏冷,而且底噪很大。我個人不是很喜歡這款耳機。

UE:

UE600 素質不錯的單動鐵耳機,五百塊。我心目中的標準動鐵入門,中頻很突出,解析力強,聲音分離度大。適合一般的流行音樂。 它的線很軟,導致容易纏在一起,不耐拉。耳機不結實。做工難以讓人滿意

威士頓:

UM1 似乎這是個比較老的型號了,現在電商上賣的是um10 pro,私以為這就是um1的升級版。當初很多人拿他和se215比較(因為同價位)。它的聲音取向三頻更均衡,此外大家都在說威士頓的做工佩戴很棒,價格也是六七百左右。

hifiman:

re400 這款耳機我很認真的聽了幾十分鐘。確實是一個比較均衡的塞子,正像它的名字waterline一樣。有趣的是它的高頻低頻都很不突出,高頻不亮低頻也不轟,有種很穩的感覺。我覺得hifiman做這種耳塞顯得很有想法,不過這款400元的耳機終究不能跟500以上的耳機pk

創新:air

我要批判一下森海塞爾家的低端mx平頭塞系列(沒錯上一版答案我還在推薦它呢)。包括mx365之輩。985停產後該系列的所有耳機都具有 價格低, 低頻量大無質的特點。說實話現在很多廠商做低端耳塞時都加重低頻, 可能這樣能吸引更多新人。雖然從商業上理解森海這樣做的動機,可是從情感上不能接受。這跟他的高端產品反差太大了,讓人感覺一個老成持重的家長有一天突然耍無賴一樣。所以個人認為,大家還是不要買森海的MX CX系列了,他們搞了一些很不森海的產品。MX985又買不到了

再次強調,耳機就跟美食一樣,所謂眾口難調,單純從文字來理解耳機的好壞是不現實的。為了讓自己的錢沒花冤枉,還是要去先試聽再掏錢。最好能借來朋友的耳機慢慢聽。推薦一個連接。國內一個比較好的耳機論壇,耳機大家壇,注意新手區加粗標題的幾個介紹主流耳機品牌風格的帖子。新手入門 耳機大家壇 全球最大中文耳機論壇【筆耕翻譯組】310只入耳評測 耳機大家壇 全球最大中文耳機論壇


二媒說

身邊的好多小夥伴都會問我,買什麼樣的耳機,什麼牌子的比較好。本次的專題就會講講我們怎樣挑選耳機,買到讓自己感到舒服的耳機。

當然這篇文章是針對木耳的小夥伴們的,不針對對音質的極致追求的土豪。但是土豪你正在看這篇文章,請不要出門右轉,留下你的聯繫方式,我會聯繫你的!

那麼,上圖~

點擊圖片可以放大

稍微解釋一下這張圖

1

使用場景

對的,排在第一位要思考的問題就是你要在什麼情況下使用你即將要買的耳機?一般的情況會是上下班通勤的途中,在家(辦公室)、運動過程中或者經常在旅途中?經常使用的聽歌的設備是什麼,mp3(mp3的價格還有是否有耳放也是考慮因素)、手機還是電腦……

2

預算

剁手的前提就是有多少錢可以剁,耳機和廣大消費品一樣,剁手無底線,下至幾塊錢的地攤貨和上至幾十萬的奢侈品共存於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對於木耳(對音質沒有更高追求)一般3000元以下就能買到,推薦各位小夥伴們儘量攢一些錢,一步到位比較好。

3

個人偏好

耳機按照外形可以分為平頭塞,入耳式,頭戴式這基本三種,各有優缺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平頭塞現在很少了,蘋果自帶的耳機或者airpods可以算是平頭塞吧,絕大部分是入耳式,入耳式耳機因為會塞到耳道中時間久了耳朵很疼。頭戴式耳機因為要把耳朵整個包裹住所以夏天簡直痛不欲生,當然一些頭戴式耳機時間久了因為一直壓著耳朵所以耳朵會疼。當然個人的聽歌偏好也要考慮在內,比如喜歡聽古典樂的或者以純音樂為主的森海就是不錯的選擇,如果以女聲為主優選鐵三角的MSR7,如果是流行樂的雜食可能就會考慮索尼的一系列。

4

耳機種類

除了上文中說到的三種基礎的分類,還有兩種最基礎的分類,無線耳機(藍牙耳機)和有線耳機。再根據降噪的類型來看,又可以分為無降噪耳機,被動降噪耳機(物理隔音),主動降噪耳機(通過麥克風收集外部聲音然後通過發出反向聲波進行抵消)。

5

品牌基本介紹

Sony:

Sony 的產品線比較全,質量也很好。Sony 的 XBA-A/Z 系列除了造型像一個插入腦袋裡的 U 盤之外,音質也是可圈可點。並且 Sony 在最近更新了降噪的產品線(仍未發售),圖中所提及的 MDR-1000X 頁更新了第二代,有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再等等。索尼因為搞除了一個 LDAC技術讓無線傳輸速率提升很大可以輸出高音質(安卓8.0支持),所以一般來說 Sony 的無線音質較為不錯(有個大前提,現在大部分認為在同等價位的耳機中,無線耳機音質比不上有線耳機)。

Bose:

Bose 的降噪耳機的降噪能力是業界公認的第一,但是被人一直詬病的是音質比較差(綜合大部分評論,sony 1000X 的降噪能力比 QC35稍弱,但是 sony 的音質好,各取所需吧)。個人聽感來說,確實 Bose 的音響比耳機的音質好太多了(題外話,:))。關於降噪能力,個人覺得沒有那麼神奇,對於人聲的降噪能力很弱,你帶著耳機別人在你旁邊說話你還是能聽見的,對付一些有規律的噪聲效果還是很明顯的確實有一種帶上耳機全世界都安靜下來了。最近有消息稱 QC35即將更新,將會加入 Google Assistant 的功能(在我大天朝來說並沒有什麼卵用),有需求的小夥伴也可以再等等。

森海塞爾:

耳機老牌之一,調音比較偏古典,IE 系列一直很經典。最近也發了一波無線耳機(耳機廠商的無線發展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森海也擁有史上最貴的耳機,HE1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查一查,40W 人民幣的售價,有傳聞王思聰買走兩臺,土豪請帶上我,/(ㄒoㄒ)/~~。

鐵三角:

也是耳機老牌之一,調音比較適合聽女聲,特別是 MSR7被稱為女毒。最近鐵三角也發了 MSR7的無線升級版本 DSR7(說了是趨勢)。

Koss(高斯):

這個牌子默默無聞,Koss PP 這個型號是在1984年發佈的(如上圖),而且倔強的廠商就一直沒有給它換過外形,特別復古。是的,同一個型號賣了23年,個人覺得耳機的音質可以匹配價格在500~600的大廠耳機(魅族 Flow 除外,但Flow 已經停產),性價比爆棚。

Beats/Apple

Beats在耳機界一直處於耳機界鄙視鏈的底端,大部分人都認為 Beats 價格貴,音質差,降噪差,質量差。首先我要告訴你,他們說的一點都沒有錯,同是無線降噪,Sony 和 Bose 的音質細節可能都要比 Beats 好,┑( ̄Д  ̄)┍,而且 Beats 的質量差是傳統!但是因為蘋果的收購現在所有的產品線都含有 W1芯片(包括 AirPods),對於有用蘋果全家桶的小夥伴來說不要太方便,一鍵切換就是這麼簡單。當然 Beast 的外形一直比較好看,甚至比 Sony 還好看,外觀黨一般都比較喜歡。所以各取所需嘛。

AKG

愛科技,也是耳機老牌之一,AKG的 K450是我的入門耳機(如上圖),不到500的售價音質確很不錯,但是這個型號缺點也是有的,容易壞,夾著耳朵比較疼。追求性價比的小夥伴可以考慮考慮,但是更推薦 Koss PP。

基本上要講的也講完啦,對於有問題的小夥伴們可以在訂閱號中留言,我會定期查看回答小夥伴們的問題噠。


X數碼

首先發燒友根本不會問這種問題,發燒友知道自己喜歡的音樂風格,怎麼選擇搭配是最起碼的天賦。所以這問題是為大眾或者初燒者提出來的,隨著耳機市場的蓬勃發展,各種耳機品牌遍地開花,各種手機廠商甚至音樂軟件都看到了商機也紛紛試水。各種評測,各種黑科技,各種不成熟的新品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晃花了無數人的眼睛。現在耳機市場少了一份初心,有了更多的功利,也越來越浮躁。要在這樣一個市場裡選擇自己滿意的耳機確實是一門學問,我給大家方法是:量力而行!


1,請確認自己的經濟實力,能為自己想要追求的音樂效果付出多少金錢!

耳機的價格區間大到能讓你懷疑人生,享受音樂是一件美好的事,如果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而購買超出預算的設備,只會為你的生活徒添煩惱,好心情才能享受好音樂嘛。所謂一分價錢一分貨,區分耳機種類最直觀的標準,除了外形可不就是它的價格嘛,而很奇怪,耳機在類同價格的分類裡難得保持了行業默認的標準(也有出格的,高價低質或者低價高質)。兩百元是個分水嶺,兩百以內的一般在三頻中有一項會做重點調校,偏向一種風格,能讓你聽的出與普通耳機的區別,但也並不耐聽。2百元以上到5百元左右的,已經開始注重聲音的平衡,起碼三頻中兩項會重點調校,也有了一定的還原度,一定的聲場。5百元到1千的耳機,其實在聲音素質上並沒有質的提升,多在品牌底蘊,外觀設計,配件上做細節打磨,少數也會對解析度,分離度上進行提升。千元以上到兩千這個價位,各個品牌大多都會推出經典的代表產品,品牌的底蘊,技術的實力,優秀的設計都會有體現。在聲音上,更是會形成獨特的風格,三頻均衡,聲場分離度較好,可駕馭多種曲風,體現了HiFi(高保真) 的意義。兩千元以上以及萬元以上的世界,是各品牌旗艦機型的競技場,一個品牌到底技術如何,就看能否推的出它的旗艦機型,能否得到挑剔的發燒友認可。




2,佩戴方式,聽音環境

耳機是讓你聆聽美好音樂的工具,不管再貴的耳機也是為人服務的,難道買到家供起來不成?根據聽音環境選擇不同佩戴方式的耳機,以求最佳的聽音效果。還有一點要舒適,每個人的生理構造都不一樣,再好的耳機你戴著不舒服,也是白費勁。耳機,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聽音風格

每個的愛好各不相同,音樂種類也是五花八門,而每個型號的耳機發出來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對的耳機,絕對不是一加一這麼簡單。你花大價錢買來的耳機卻聽不到理想的聲音,這是件悲傷的事情啊,畢竟耳機不適合你難道還要讓自己取適應耳機不成?人的口味是會隨著時間,心情,環境而改變,素質越高的耳機能駕馭的曲風也更多,怎麼取捨是智慧的體現。多看評測,多逛論壇,切記不要急躁,也不要隨流。

在此再提出我的觀點,直擊靈魂的永遠不是華麗的設備,而是那些偉大的歌者和作曲家,大家在追求更好的聲音效果時,不要忘了音樂的本質。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如果有什麼問題,可留言評論,謝謝。


數碼鐵柱

1、明確使用需求

其實對於大部分的消費行為,首先都應該有明確的使用需求(土豪除外),這也是確定購買範圍的一個重要參考,避免漫無目的的挑選。而對於耳機來說,同樣需要明確自己的購買耳機之後的主要使用場景,進而確定要選擇耳機的類型,比如運動耳機、頭戴式耳機、入耳式耳機、電競耳機等,進行確定自己大致的購買方向。

▲The Dash Pro無線智能藍牙耳機

其次,耳機的功能也同樣需要明確,比如這兩年的降噪耳機一直都比較受消費者青睞,如果大家有使用降噪耳機的需求,則可以從降噪耳機中進行選擇,而降噪耳機又分為頭戴式、環頸式、入耳式等幾類,如果是差旅出行比較頻繁,建議大家還是選擇比較便攜的環頸式或入耳式降噪耳機。

▲索尼WF-1000X降噪豆

2、有線、無線如何選?

在無線傳輸技術越來越成熟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手機設備開始放棄取消3.5mm音頻接口,而這也促使無線耳機成為了流行趨勢,所以大家在選擇耳機時可能都會面臨有線和無線的抉擇,不過筆者還是比較推薦大家選擇無線藍牙耳機,因為無線藍牙耳機使用起來更加不受束縛,而且在大多數設備上都能夠使用,當然3.5mm的有線耳機的通用性也很強。

▲1MORE Spearhead VR電競頭戴式耳機

3、剁手必須要有度

如果你想要快速確定自己的選購範圍,那麼一定預算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畢竟耳機界有句老話叫“一萬以下聽個響”,不僅說明了發燒級耳機有著很高的門檻,同時也可以看出,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耳機同樣也需要理性消費,不必刻意追求發燒級,尤其在雙十一這樣的“剁手節”,一定的消費預算也是很有必要的,避免陷入商家的促銷“旋渦”。

▲Vinci 1.5 Pro智能頭機

4、考驗品牌忠誠度

其實耳機這類產品大家還是比較講品牌忠誠度的,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信仰”,畢竟大家對於音質的喜歡不盡相同,而不同品牌之間音質的差異也比較明顯,所以大家在選擇耳機前最好能夠實際試聽一下,如果沒機會試聽則可以關注一些口碑比較好的耳機品牌,或者刻意選擇自己正在使用的耳機品牌,從而降低嚐鮮帶來的風險。

▲繽特力Voyager 8200 UC降噪耳機


泡泡網科技

選購耳機籠統來說主要分兩個因素,用途和價格。用途上可以用來聽人聲、純音,高中低音等。價格上從幾十塊到上萬的都有。如果你是預算幾百塊,想買個用途較均衡的高性價比耳機,可以考慮下1more的膠囊圈鐵和E1001。

1more膠囊圈鐵耳機,網上報價499。膠囊圈鐵的音腔是1more與MISFIT時尚合作設計。音腔簡潔流暢的線條感、時尚的造型科技感,寓意著“隨身音樂膠囊”。耳機通過日本音頻協會“HI-Res Audio”認證,“動圈+動鐵”雙單元結構呈現出更加自然、逼真的聲音。

1moreE1001三單元圈鐵耳機,網上報價599。E1001創新地在耳機中“單動圈+雙動鐵”的單元結構,高、中、低音頻銜接更加流暢,聲音表現也更加豐富、完整。


科技章魚燒

現在的耳機對於手機適配來說,大部分耳機都不會有問題,主要還是看耳機本身,我覺得JEET藍牙耳機不錯,這是我用了三款之後的感覺,音質和舒適度不錯,而且JEET在時尚圈特別火,時尚網紅爆款


三天打牌兩天上網

不談性價比,一般價高的不會差。有一次常聽的耳機壞了,就用買手機時配的耳機臨時代替,一開始感覺效果也太差了,因為一時沒有可用的,就將就著聽,聽了一天,居然就適應了,效果也能接受。人有適應力,好的差的都能適,按自身經濟條件選個稍貴點的名牌貨,錯不了,盲目求高沒必要。


GZJ196308

這個話題太大了。我現在正在用個系列的文章寫。


分享到:

關鍵字: 電腦網 耳機 右上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