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二娘能麻倒鲁智深,为何麻不倒武松?

龙驹带你看水浒

这种不同的结果,是由于两人工作性质决定的。



人家武松是干啥的?武都头,刑警队长。鲁智深呢?鲁提辖,中尉排长。

武松是警察,鲁智深是军官。

武松上班,每天就是在跟这些小偷,流氓,黑社会,罪犯打交道,整治的就是这些下三滥。而当都头以前,武松是打死人亡命天涯的逃犯,在江湖浪迹有年,长年累月也都是跟这些人混在一起。武松当逃犯和当都头,职位虽然变了,但他的生活圈是没变的,只不过从被人家追捕换成了追捕别人。



武松的江湖经验是相当丰富的,因为他就是一直浪迹在社会最底层的草根英雄。孙二娘遇到他那算是遇到了克星,标准的技能克制。武松的本事对付林冲,卢俊义这些人是施展不开的,对付孙二娘那是恰到好处。

鲁智深是军区司令员手下的军官,比武松的出身要高端了七个段位,他到哪都是大啦啦的一坐,然后立马就会有人把酒菜端上来,之后就是习以为常的吹捧。他是被人家伺候惯了的,被捧惯了的,说有人会在酒里下药,他压根就没那意识。我往这一坐,你把酒端上来伺候我,我吃饱喝得,扔给你块银子,然后你对我千恩万谢,这是鲁智深的生活。

我这也是社会最底层的草根,家境不好,但从小心就野,十多岁时,做梦就是火车,就喜欢往外跑,这也算浪迹江湖二十多年了,反正火车是坐够够的了,现在走到小区门口就算出远门了。浪了这么多年,意识跟这些家庭和睦,工作稳定的人是不一样的。一次上火车之前我买了两罐啤酒,上车之后我喝了一罐半,剩半罐,后来上了趟厕所,回来那半罐啤酒直接扔掉,绝对不会再喝。这事跟别人说,很多人不理解,但你常年在外面漂,这是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趁我不在,有人往啤酒里下点药的可能有多大?非常,非常的小,但是,如果真的发生了呢?后果会很难承受。我举个不太善良的例子,我们有些父母照顾小孩不够警觉,结果小孩出了意外。就是这种事不太可能发生,但如果发生,后果你承受不了。

年轻的时候,有个经理对我说,这个世界上好人多还是坏人多?还是好人多,但,事儿你得按坏人多来办。好人你遇见一百个也没啥,坏人你遇见一个就完蛋。

草根与权贵在意识上最大的区别就是:权贵最先想的是我怎么弄死你,草根最先想的是我怎么先活下来。

这也就是鲁智深跟武松意识上的差距。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他是大大方方往那一坐,给老子剁10斤瘦肉,剁10斤肥肉,剁10斤不肥不瘦的肉,就是一副权贵做派,老子就祸害你,不服就打你。这事要是换了武松就不这么办了:肉哪进的?有卫生许可吗?秤准吗?



到了十字坡,鲁智深肯定是:拿酒来。他想的是伺候老子是你的福气,按照惯性思维你还得捧我,对我千恩万谢。但武松来了,以他的经验,进门之前看地形就已经进入战备状态了。他看见孙二娘,那跟老警察看惯犯有啥区别,还用看第二眼吗?酒端上来,轻轻一晃有沫......武都头估计心里想的是这蒙汗药质量也忒次了。

再扯句题外话,以潘金莲的美貌,武松是看不上眼,巍然不动的,绝对的正人君子。但他对这孙二娘是极其轻薄的,完全属于调戏妇女,看来还是江湖儿女之间看着更顺眼。


锐视觉何老师

首先,二人心性不同。鲁智深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佛心,可以说是不设防的。他初见九纹龙史进,就拉着史进去吃酒。初遇金翠莲,便解囊慷慨相助。初识林冲,就要替林冲出气,去打高衙内。而武松则心思缜密,甚至可以说很敏感。在柴进庄上,他很不受柴进待见。书中给出的原因是,武松但吃醉了酒,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便要下拳打人。因此庄客们没一个道他好,都去柴进面前说他许多不是处。其实,这里面可以做个心理分析。武松正是年轻气盛,摊了人命官司,流落江湖,寄居在柴进门下。他本性心高气傲,此时的处境又是寄人篱下,因此对庄客们的言语行为会很敏感,倒不一定是喝醉了酒闹事。他的这种敏感在三碗不过冈酒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店家要他住下,晚些时候结伴而行,他却怀疑店家要半夜谋财害命。

其次,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女人这个词在鲁智深的脑海里是弱势群体的代名词。他所经历的几个女人,金翠莲、林娘子、刘太公女儿等,都是被欺辱的对象,是可怜的。因此,在面对孙二娘时,他是不会起任何疑心的。武松则不同,先是经历了嫂嫂潘金莲,劈腿西门庆,用砒霜毒死哥哥,这在他的心里,对女人产生了一个错误的认知,即女人如毒蝎,不得不防。他在杀潘金莲的时候非要掏出心肝来,可见他对女人的憎恨。这种错误的认知和憎恨一直影响着他,包括后来对张都监府上的一个弱女子玉兰都可以下毒手,而毫不留情。在醉打蒋门神之前,非要戏耍一下蒋门神的女人。因此,他在面对孙二娘的时候,内心里先设置了一道防线。

最后,女权主义思想在作祟。说白了,鲁智深虽是一个粗鲁的军汉,对女性却很懂得尊重。他和史进、李忠吃酒,金翠莲在旁边哭哭啼啼,搅了他的兴致。可是等见到了金翠莲,他并没有恼,而是详细地询问,又耐心地听金翠莲哭诉。他请李忠吃酒,李忠说卖完膏药的,他说:“谁耐烦等你?去便同去。”他去少华山找史进,朱武说请他上山细说,他说:“有话便说,待一待,谁鸟耐烦?”而面对金翠莲的时候,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这一点,武松是做不到的。他杀潘金莲的时候,不是一刀杀死,非要扒开胸脯衣裳。他戏弄孙二娘说:“我见这馒头馅肉有几根毛,一象人小便处的毛一般。”那个黑旋风李逵更不懂尊重女性,他在酒楼上跟宋江、戴宗等人吹牛,玉莲过来卖唱,搅了他的卖弄,他就一指头把玉莲戳晕在地。

在现实中,武松的做法是符合现实需要的,鲁智深的做法值得表扬,却不值得效法。


龙驹带你看水浒

原名鲁达的鲁智深,本在渭州小种经略相公手下当差,任经略府提辖。提辖,是北宋时官名,表示管领的意思,专管统辖军队,训练教阅、督捕盗贼,是部队中下级军官。

此人,遇事大大咧咧,社会经验尚少,又有贪杯的习惯,所以很容易中了孙二娘的招,在十字坡酒店内,被蒙汗药麻翻了,差点就被伙计开剥,做成人肉馒头,幸亏店主张青赶到,才免于一死,拣了条命回来。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武松,出身草莽,早年间因打晕了人,逃离了乡间,打虎成名后,在阳谷县任刑警小队长,长期与黑社会打交道,有着丰富的江湖阅历。

早就听说过孟州道上那家黑店,“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作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所以武松已然心存戒备。

(孙二娘的人肉叉烧包)

孙二娘穿着打扮、眼盯着包裹、肉包子里那几根可疑的软毛,武松早看出了破绽,暗中偷偷将下了蒙汗药的酒泼了,自然就不会再上孙二娘的当。

关键时刻,江湖的经验,阅人的知识,心头的警惕,帮助武松度过了一劫,否则,武松难免成孙二娘的刀下之鬼,做成人肉馒头,吃进客人的肚子里去了。

(打虎英雄武二郎)

好在老公张青及时赶到,被武松当众袭胸、搂腰、压翻的孙二娘,才得以奴隶翻身,想必早已花容失色,惊恐万分,又羞愧难当。

孙二娘,这回也栽了,眼见得武松及两个公人,这实打实的三头行货,倒有好两日馒头卖,又得若干东西,最终还是泡汤了,还落了个被男人压翻的可耻下场。


国平军史

人道是知道武松在被公差押解的途中,途经十字坡,撞见了孙二娘,还和孙二娘结下不解之缘,武松把孙二娘戏耍了一番,但是后来却成了叔叔、嫂嫂的典范。



鲁智深何时被孙二娘麻翻了?

(图片来自题主配图,《水浒传》武松和孙二娘)

话说杨志被劫了生辰纲后,十分落魄,一日饥饿难耐,寻了一家酒店,酒足饭饱后,拿起朴刀便走,原来是吃霸王餐的,那筛酒的汉子曹正一把抓住杨志,却被杨志揍了,后来自报名号,杨志名声在外,酒钱也不要了,还结了兄弟。

杨志打算去林子里住一晚,碰见了一个赤条条的胖大和尚,二人打了一架,又互通有无。和尚就是鲁智深,鲁智深诉说他从相国寺逃跑的经历,途经十字坡时被孙二娘麻翻,幸亏菜园子回家看到大和尚外貌异于常人,还有那么大一条禅杖,才没有害他。



武松早就听说十字坡的店是家黑店,因此去时已经有了警惕,言语轻浮到也是对孙二娘的试探,武松留个心眼,酒没喝,这里倒不是说武松酒量有多大。

鲁智深肯定没听过十字坡这事,而且面对孙二娘这样的妇人他继不会有非分之想,因此毫无警惕性,也不愿意和这妇人絮絮叨叨,肯定是自顾自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鲁智深纵有再大的酒量也抵不过那迷药,因此被麻翻。


大眼大世界

武松和鲁智深一个是水浒里的天神一个是第一大侠客,两人在十字坡为何遭遇不同的境遇?个人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1.两人的警惕性:武松少年时就曾差点打死过人,一路开启跑路生涯,在江湖上走的多了,肯定培养出了警惕性,这点从武松和孙二娘的对话就可以看出。

原文:武松道:“我从来走江湖上,多听的人说道: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

路过十字坡前,武松刚刚因斗杀西门庆被发配,西门庆是什么人?一方恶霸!人虽死,但指不定有几个曾经养在身边的恶人伺机报复武松。戴枷锁的武松是他们猎杀的最好时机,武松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不管何时何地都会保留一份警惕。

再说到鲁智深,水浒中公认的侠客,为人处世也是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拿到酒菜大口就吃。再加上以前是做官的,江湖经验比起武松天壤地别。所以更容易上当受骗。

2.情绪不同:鲁智深路过十字坡前,刚刚一把火烧了廨宇,正在亡命天涯中,心猿意马的他来到十字坡想着肯定是吃饱赶紧继续跑路,自然不会注意酒肉的细节。

而武松此时戴枷前往牢营的路上,心情比起鲁智深要平缓很多。再加上身边有两个官差,这俩官差刚好就做了武松的小白鼠。武松虽然对酒肉有戒心,但是不能肯定江湖传言的真假,有两个官差以身试法,对他来说是证实传言的最佳机会。


麦子漫画

这得结合武松的个人经历来谈。武松自幼习武,其动作特点为快、准、狠。身手敏捷,动作利索。与之相比,鲁智深虽然也身手不凡,但身体肥胖,体形涌肿,行动并不灵活。这个情况下平时尚无分别,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便会两人功底的深厚。从两个人的从前的经历看

,武松曾当过阳谷县都头,相当于现在的刑警队长,走南闯北,见识广阔,什么样的人和事没有经历过,孙二娘的小小伎俩又怎能逃过他的法眼?鲁智深早年间当过经略老种相么手下的军官,养尊处优,很少与江湖人士有何瓜葛,因此对江湖上害人夺物的门道所之甚少,没有警惕性也就情有可谅。


晨风中起舞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无论以武松还是鲁智深的本事,都不是孙二娘可以抗衡的。之所以出现问题中的不同结果,一句话:武松有戒备,鲁智深没有戒备。



先看一下《水浒》书中所述:第二十六回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武松取一个拍开看了,叫到:"酒家,这馒头是人肉的,是狗肉的?"那妇人嘻嘻笑道:"客官,休要取笑。清平世界,荡荡乾坤,哪里有人肉的馒头,狗肉的滋味。我家馒头积祖是黄牛的。"武松道:"我从来走江湖上,多听得人说道:

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

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



而在后来张青对武松叙述鲁智深被迷倒的过程中,几乎没费什么周折,可见鲁智深并未听说过有关十字坡的传言。若有听说,过程绝不会那么顺利。

至于怎么会出现武松有听说,鲁智深没有听说十字坡传言的原因。可以从两者的不同性格和经历中推测出来。

鲁智深:出身提辖,后行侠杀人避入佛门。一路走来比较单纯,虽嫉恶如仇,但与江湖人物交集并不多。救助者多与自己关系不大,扶弱济贫更为主动,对普通百姓心含怜悯。侠的意味更纯粹。爱憎分明,性格粗中有细。



武松:出身绿林,出世后经历复杂,行走江湖阅历丰富。后因打虎做了都头。纵观武松所为,有勇有谋,恩仇必报。除恶行为稍感被动。往往是亲戚或朋友受到伤害时方出手,与普通百姓接触不多,与江湖人物交集更盛,更看重的是义。行为逻辑性强,心思缜密。





金圣叹点评108将时,首推武松。个人认为其实金圣叹也有其时代、阶级的局限性。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108将中当首推鲁达。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飘落的感觉2008

这得从二人性格上说起了。

鲁智深是军官出身,军中汉子大多性格粗鲁,不拘小节。这从全书中也可以看得出来。

其次,鲁智深待人坦诚,推己及人,他也不会过多防备他人。


但是武松不一样,武松是惯走江湖的人。

还记得武松为什么会在柴进庄上碰到宋江吗?书上是说他以为自己打死了人,其实没打死,他怕背上官司,就跑了。一个常年混迹江湖,而且自以为背负着人命官司的人,自然是很谨慎的。


其实他的谨慎,在十字坡里不是第一次表现了。在上景阳冈打虎之前,他在店里喝酒,店家让他不要一个人上山,他怎么说的?

武松道:“你鸟做声!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鸟大虫唬吓我?”


说明他知道江湖上的道道,知道多有开黑店的。所以特别谨慎小心。鲁智深是军官出身,虽然后面也流落江湖,但是时间毕竟不长,不懂其中的弯弯绕。


上面是说性格原因。

其实还有个很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那就是武松早就知道十字坡开着一家人肉店,他当然要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了,你看他入店的行为,他很笃定的认为这家是黑店,有所防备自然不会被麻翻。书上原话这么说的

武松道:“我从来走江湖上,多听得人说道: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


鲁智深不知道自然只能吃亏了。


何事男儿不读书

二人阅历不同,武松伤人误摊上人命官司亡命江湖,对黑道有了解、有认识,如过井阳岗店小二劝他酒后、天黑、留宿酒店,天明后结伴而行,而武松以为店家计俩。先设防御敌从劳改营、快乐林一路下来……。

而鲁军旅生涯,官拜提辖、非黑既白仗义扶弱拳毙郑屠户,只因怕打官司没人送饭而逃避追捕……

简单说阅历不同是二人在十字坡有了不一样的故事。


手机用户7843o92o老君

鲁智深一直是在官府中,虽然说也接触江湖,但是却并没有多少自己实际去行走江湖的经验。所以,一方面他对江湖中人的防备,也对江湖中的一些骗术并不是特别了解。这也是为什么孙二娘能骗到他。

武松不一样。他行走江湖都是底层为主,自然走哪儿都本能留心和注意。且接触过更多的江湖骗术。自然不会轻易上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