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农产品上行?干货实用

一、准确定位。

要在众多同质化产品中脱颖而出,宣传定位上独特的卖点和主张必不可少,如果你不主动定位,就会被别人和这个社会“定型”。因此,你是定位在绿色生态有机上,还是功能情感情趣上,或者美容美肤养生养颜上,如何精准定位直接关系能否吸引住相关的目标群体。

如何做好农产品上行?干货实用

二、体验优化。

以体验为中心为顾客创造全新美好的个性化全渠道全触点营销模式,通过消费者围绕产品带来的切身体验与感受,让他们当家作主,积极参与进来,从中领略产品功能上的物质收获与情感享受。一般通过试用、试服、试饮等服务顾客的方式来展开,由于满足了个性化的需求,建立起了口碑和双方的沟通互动,使产品的特色和功能被消费者迅速的接纳,省下了许多广告费。

如何做好农产品上行?干货实用

三、促销创新。

在一些农产品展会上,一些特色产品往往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一些半成品的商品被商家直接制作成可以食用的食品让消费者品尝,还免费教其制作方法,贮存方法等,让消费者不会因为虽然喜欢产品但却苦于不知道如何烹调而放弃了购买。

由此可见,农副产品更多的可通过广大的消费者来寻找内容解决方案,可以是消费者兴趣所在,也可以是企业提供某种奖励措施。

如何做好农产品上行?干货实用

四、重设目标。

当已有的品牌形象和功能诉求不能吸引原有消费者时,重新寻找目标消费者,即寻找那些对本品牌提供的好处感兴趣的人,以他们为目标,也能使品牌获得新的发展契机。当然,这需要对产品对市场的充分了解,不然即使重新定位,没有找准目标,还是无济于事的。

如何做好农产品上行?干货实用

五、服务营销。

残酷的市场竞争,也逼迫许多农副产品企业将产品营销过渡到服务营销,这也是实现营销突围的关键所在。

一个企业要想生存,立稳脚跟,就要深刻领悟并认真执行有关服务理念在市场操作中的具体落实,而切忌不要盲目的跟风、追随,现在营销界也存在着看似馅饼实则陷阱的东西,因而许多盲目的企业容易受其忽悠、蒙骗而最终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真是可惜。

如何做好农产品上行?干货实用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老师指出,现代的服务营销模式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创造顾客满意价值,二是要做好客户的数据库处理。

六、差异诉求。

考量一个产品是否具有营销优势,自身与众不同的宣传手段是否对消费者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与杀伤力,除了在竞品包抄中寻求宣传突围,另辟蹊径外,关键在于差异化是否能通过宣传的拦截来凸现身身品牌辐射带来的功能延展性。

如何做好农产品上行?干货实用

农产品营销过程的差异化,强调的是农产品营销手段、服务形式、运作程度等方面,做到:在满足程度上,比对手更周到地为消费者服务;在满足方式上,比对手更具创意;在满足速度上,比对手更快。

七、农家产品的看法与思路

农产品电商到底难在哪?我们以县域农产品为基础,经历过探索,通过互联网做过特产、干货、特色食品等,也做过土猪肉、鸡、鱼、百合、红提等生鲜电商。复盘来看,虽然踩过不少坑,却也打造不少经典案例,并且近几年持继保持盈利。关于农产品电商,我们是怎么做,怎么想的,分享点思考与做法。

如何做好农产品上行?干货实用

为什么很多人做农产品电商不成功?在我看来,首先还是思维上的问题。

先说两个错位现象,一在供应端:懂农业的不懂互联网,懂互联网的不懂农业。另一在消费端:买菜的不是上网主体,上网主体不是买菜的。

如何做好农产品上行?干货实用

今天做农产品电商的,很多是做淘宝、京东的,这批人最大的问题是,带着做工业品(标品)的思维做农产品(非标品)。

另外一批过去是做农业的,今天转到互联网来,这批人最大的问题不是想的过于简单,就是想的过于复杂,缺乏对互联网的认知,有不少人认为农产品电商就是从线下搬到线上。

用做工业品思维做农产品,不只是卖家现象,更出现在平台。

这几年,如淘宝、京东、苏宁、一号店都做过类似特产馆这样的农产品频道,当然还有不少农产品类垂直平台,都算不上成功,原因是什么?

在我看来,最大的原因还是路径依赖——过去做服装、家电、3C是这样成功的,那么这样做农业也会成功。

而忽略了标品(工业品)与非标品(农业)的本质性差异。思维跳不出来,就注定各种碰壁与困惑。

农产品电商,与工业品电商到底有哪些差异,列举几个我觉得最大的不同点:

1、信任高于一切

不是买不起,而是不信任,这是今天作为农产品消费者很大的心理原因。换句话说,非标品相对工业品,最难在于建立信任,做农产品做到最后就是做信任。

农产品不同于服装、家电、3C,可以做到规格、造型、质量上统一。就比如一个橙子,即使出自同一个产地,同一个品牌,同一个农户也做不到真正的统一。

这种非标品属性最容易造成不信任——因为你所描述的东西和我网上看到的,想象的很容易出现不相符,就会造成不满意,不信任。

所以,做农产品电商的,先别说你手头上产品有多好,而是先思考凭什么让人家相信你是好产品。

那我们是如何做信任的,后面再回答。

2、本地化思维

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其生命与地理属性是很明显的,这点也很不同于工业品。

农产品一年大多只产一两次,与季节相关,而产量不像工业品一样,可以加班加点多做出来;还有,农产品的保质期属性特别明显。基本都是越新鲜质量越好,越放久各种成本损耗越大。

其三,大多农产品有明显的“地理”属性。湖南、四川人爱辣椒,江浙沿海人喜海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农产品的地理属性很强。所以,“吃在本地,吃在本季”是农产品,特别是生鲜消费很重要的属性。

基于这个属性,我对做农产品,尤其是生鲜电商的人建议是:千万不要一开始就想买全国卖全国,先就近原则,本地化思维,从一个县,一个城市做起,逐步扩大销售半径。

3、供应链为王

2011年进入农产品电商,我们很快发现,当前的县域农业实际上缺的并不是产品,而是缺商品,品牌,缺市场化与供应链管理能力。

换句话说,对于很多县域来说,先应该解决不是销售问题,而是市场与供应链管理问题。

以及很快认识到,做农产品,实际上很难在产品本身做出多大的差异化来,白菜与白菜,苹果与苹果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好坏差异,每个人并没有绝对认知标准。

如何做好农产品上行?干货实用

但好的供应链与差的供应链千差万别,标准、保鲜、分捡、配送、成本控制等能力完全可以做到不同。

而市场最终选择的最大权重,往往不是你的产品,而是你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包括,做农产品的利润往往不在产品本身,而是出在供应链上的科学管理。

当然,农业与工业品的特点差异远不止这些,比如说农产品的“大小错配”,即大市场与小供给的矛盾特点。以及分散,碎片化的小户,小农经济与而大市场矛盾等等问题。

要做好农产品电商,这些行业属性,特点需要有一定的认知。

如何做好农产品上行?干货实用

也基于这些认知,如何为农产品电商建立信任体系、如何服务与利用本地化、以及如何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能力,在2017年,我们就开始在这方面进行调整与发力。包括以下这些方面:

1、公司定位做了调整,从自我封闭的销售型企业转成开放生态的区域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为本地农业组织、从业者提供诸如包装、文案、摄影、培训,市场活动等专业支持与赋能。

2、从卖产品转到供应链服务,提供诸如标准、溯源、分捡、包装、配送等公共服务,同时强化整个团队供应链管理意识与能力。

3、建立了集仓储与展示的“麦特龙”O2O线下公共服务中心。

4、推出基于供应链管理“耕谷”公共品牌,以及联合淘宝制定了“B2B2C”等平台品控模式与标准。

而这一切都还刚刚开始。

对于农产品电商来说,可以预见的是,一是新的人口红利期即将到来,当80后成为厨房食品的主要采购者,农产品电商的用户需求等级将以十倍数增长。以及,在这一轮以移动互联网逻辑,以去中心化,社交、共享属性的下新互联网时代下,一定将会诞生更先进的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