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農產品上行?乾貨實用

一、準確定位。

要在眾多同質化產品中脫穎而出,宣傳定位上獨特的賣點和主張必不可少,如果你不主動定位,就會被別人和這個社會“定型”。因此,你是定位在綠色生態有機上,還是功能情感情趣上,或者美容美膚養生養顏上,如何精準定位直接關係能否吸引住相關的目標群體。

如何做好農產品上行?乾貨實用

二、體驗優化。

以體驗為中心為顧客創造全新美好的個性化全渠道全觸點營銷模式,通過消費者圍繞產品帶來的切身體驗與感受,讓他們當家作主,積極參與進來,從中領略產品功能上的物質收穫與情感享受。一般通過試用、試服、試飲等服務顧客的方式來展開,由於滿足了個性化的需求,建立起了口碑和雙方的溝通互動,使產品的特色和功能被消費者迅速的接納,省下了許多廣告費。

如何做好農產品上行?乾貨實用

三、促銷創新。

在一些農產品展會上,一些特色產品往往能吸引人們的眼球,一些半成品的商品被商家直接製作成可以食用的食品讓消費者品嚐,還免費教其製作方法,貯存方法等,讓消費者不會因為雖然喜歡產品但卻苦於不知道如何烹調而放棄了購買。

由此可見,農副產品更多的可通過廣大的消費者來尋找內容解決方案,可以是消費者興趣所在,也可以是企業提供某種獎勵措施。

如何做好農產品上行?乾貨實用

四、重設目標。

當已有的品牌形象和功能訴求不能吸引原有消費者時,重新尋找目標消費者,即尋找那些對本品牌提供的好處感興趣的人,以他們為目標,也能使品牌獲得新的發展契機。當然,這需要對產品對市場的充分了解,不然即使重新定位,沒有找準目標,還是無濟於事的。

如何做好農產品上行?乾貨實用

五、服務營銷。

殘酷的市場競爭,也逼迫許多農副產品企業將產品營銷過渡到服務營銷,這也是實現營銷突圍的關鍵所在。

一個企業要想生存,立穩腳跟,就要深刻領悟並認真執行有關服務理念在市場操作中的具體落實,而切忌不要盲目的跟風、追隨,現在營銷界也存在著看似餡餅實則陷阱的東西,因而許多盲目的企業容易受其忽悠、矇騙而最終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真是可惜。

如何做好農產品上行?乾貨實用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於斐老師指出,現代的服務營銷模式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要創造顧客滿意價值,二是要做好客戶的數據庫處理。

六、差異訴求。

考量一個產品是否具有營銷優勢,自身與眾不同的宣傳手段是否對消費者產生強大的衝擊力與殺傷力,除了在競品包抄中尋求宣傳突圍,另闢蹊徑外,關鍵在於差異化是否能通過宣傳的攔截來凸現身身品牌輻射帶來的功能延展性。

如何做好農產品上行?乾貨實用

農產品營銷過程的差異化,強調的是農產品營銷手段、服務形式、運作程度等方面,做到:在滿足程度上,比對手更周到地為消費者服務;在滿足方式上,比對手更具創意;在滿足速度上,比對手更快。

七、農家產品的看法與思路

農產品電商到底難在哪?我們以縣域農產品為基礎,經歷過探索,通過互聯網做過特產、乾貨、特色食品等,也做過土豬肉、雞、魚、百合、紅提等生鮮電商。覆盤來看,雖然踩過不少坑,卻也打造不少經典案例,並且近幾年持繼保持盈利。關於農產品電商,我們是怎麼做,怎麼想的,分享點思考與做法。

如何做好農產品上行?乾貨實用

為什麼很多人做農產品電商不成功?在我看來,首先還是思維上的問題。

先說兩個錯位現象,一在供應端:懂農業的不懂互聯網,懂互聯網的不懂農業。另一在消費端:買菜的不是上網主體,上網主體不是買菜的。

如何做好農產品上行?乾貨實用

今天做農產品電商的,很多是做淘寶、京東的,這批人最大的問題是,帶著做工業品(標品)的思維做農產品(非標品)。

另外一批過去是做農業的,今天轉到互聯網來,這批人最大的問題不是想的過於簡單,就是想的過於複雜,缺乏對互聯網的認知,有不少人認為農產品電商就是從線下搬到線上。

用做工業品思維做農產品,不只是賣家現象,更出現在平臺。

這幾年,如淘寶、京東、蘇寧、一號店都做過類似特產館這樣的農產品頻道,當然還有不少農產品類垂直平臺,都算不上成功,原因是什麼?

在我看來,最大的原因還是路徑依賴——過去做服裝、家電、3C是這樣成功的,那麼這樣做農業也會成功。

而忽略了標品(工業品)與非標品(農業)的本質性差異。思維跳不出來,就註定各種碰壁與困惑。

農產品電商,與工業品電商到底有哪些差異,列舉幾個我覺得最大的不同點:

1、信任高於一切

不是買不起,而是不信任,這是今天作為農產品消費者很大的心理原因。換句話說,非標品相對工業品,最難在於建立信任,做農產品做到最後就是做信任。

農產品不同於服裝、家電、3C,可以做到規格、造型、質量上統一。就比如一個橙子,即使出自同一個產地,同一個品牌,同一個農戶也做不到真正的統一。

這種非標品屬性最容易造成不信任——因為你所描述的東西和我網上看到的,想象的很容易出現不相符,就會造成不滿意,不信任。

所以,做農產品電商的,先別說你手頭上產品有多好,而是先思考憑什麼讓人家相信你是好產品。

那我們是如何做信任的,後面再回答。

2、本地化思維

農產品,尤其是生鮮,其生命與地理屬性是很明顯的,這點也很不同於工業品。

農產品一年大多隻產一兩次,與季節相關,而產量不像工業品一樣,可以加班加點多做出來;還有,農產品的保質期屬性特別明顯。基本都是越新鮮質量越好,越放久各種成本損耗越大。

其三,大多農產品有明顯的“地理”屬性。湖南、四川人愛辣椒,江浙沿海人喜海鮮,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農產品的地理屬性很強。所以,“吃在本地,吃在本季”是農產品,特別是生鮮消費很重要的屬性。

基於這個屬性,我對做農產品,尤其是生鮮電商的人建議是:千萬不要一開始就想買全國賣全國,先就近原則,本地化思維,從一個縣,一個城市做起,逐步擴大銷售半徑。

3、供應鏈為王

2011年進入農產品電商,我們很快發現,當前的縣域農業實際上缺的並不是產品,而是缺商品,品牌,缺市場化與供應鏈管理能力。

換句話說,對於很多縣域來說,先應該解決不是銷售問題,而是市場與供應鏈管理問題。

以及很快認識到,做農產品,實際上很難在產品本身做出多大的差異化來,白菜與白菜,蘋果與蘋果之間到底有多大的好壞差異,每個人並沒有絕對認知標準。

如何做好農產品上行?乾貨實用

但好的供應鏈與差的供應鏈千差萬別,標準、保鮮、分撿、配送、成本控制等能力完全可以做到不同。

而市場最終選擇的最大權重,往往不是你的產品,而是你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包括,做農產品的利潤往往不在產品本身,而是出在供應鏈上的科學管理。

當然,農業與工業品的特點差異遠不止這些,比如說農產品的“大小錯配”,即大市場與小供給的矛盾特點。以及分散,碎片化的小戶,小農經濟與而大市場矛盾等等問題。

要做好農產品電商,這些行業屬性,特點需要有一定的認知。

如何做好農產品上行?乾貨實用

也基於這些認知,如何為農產品電商建立信任體系、如何服務與利用本地化、以及如何提高農產品供應鏈管理能力,在2017年,我們就開始在這方面進行調整與發力。包括以下這些方面:

1、公司定位做了調整,從自我封閉的銷售型企業轉成開放生態的區域電商公共服務平臺。為本地農業組織、從業者提供諸如包裝、文案、攝影、培訓,市場活動等專業支持與賦能。

2、從賣產品轉到供應鏈服務,提供諸如標準、溯源、分撿、包裝、配送等公共服務,同時強化整個團隊供應鏈管理意識與能力。

3、建立了集倉儲與展示的“麥特龍”O2O線下公共服務中心。

4、推出基於供應鏈管理“耕谷”公共品牌,以及聯合淘寶制定了“B2B2C”等平臺品控模式與標準。

而這一切都還剛剛開始。

對於農產品電商來說,可以預見的是,一是新的人口紅利期即將到來,當80後成為廚房食品的主要採購者,農產品電商的用戶需求等級將以十倍數增長。以及,在這一輪以移動互聯網邏輯,以去中心化,社交、共享屬性的下新互聯網時代下,一定將會誕生更先進的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