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使用不鏽鋼做子彈?

韋金俠

建國前的人民軍隊限於技術和財力的限制,不具備批量生產武器裝備的能力,僅有的幾個軍工廠也僅具備生產子彈,小型迫擊炮彈,手榴彈,地雷等彈藥和修復機槍步槍的能力。嚴格的說,子彈也只是復裝而已,士兵們在戰場上浴血奮戰之餘還要小心翼翼的收集黃銅彈殼,然後送到後方軍工廠進行子彈復裝,因為彈殼我們生產不了。就這樣還是不敷使用,要靠戰場繳獲,很多時候每條槍只能配備三五發子彈。人民軍隊勤儉節約的傳統和對火力不足的恐懼就是那個時候養成的。

建國後我軍全面汰換口徑雜亂的萬國造雜牌武器,裝備引進蘇聯技術生產的制式輕武器,實現了口徑的統一。當時56衝、56半和56式班用機槍發射的7.62×39㎜彈藥的彈殼還是黃銅的,家父當時在軍隊服役時曾經帶回來一個56半的彈夾,上面還有幾個打過的空彈殼,就是銅的。

那麼我軍是什麼時候開始較大批量生產塗漆鋼殼彈的呢?查閱了相關資料大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也就是改開初期,但當時部隊使用的還是7.62×39㎜的銅殼彈,主要是因為在“備戰備荒打大仗”的年代生產量太多的緣故。真正進入部隊裝備的鋼殼彈是95式槍族發射的5.8×42㎜口徑塗漆鋼殼彈。必須強調的是,此彈彈殼並非不鏽鋼所制,否則就無需塗漆防鏽了。與銅彈殼相比,鋼彈殼硬度高,延展性差,抽殼困難,對槍膛磨損嚴重。95式自動步槍的外貿版本——97式步槍發射5.56×45㎜北約制式彈時曾經發生過拉斷彈殼的事故,不得不通過調整拉殼鉤的形狀和力度解決問題——就是因為其母型95式發射的鋼殼彈和北約銅殼彈的拉殼力不一樣所致。銅彈殼較軟且銅具有自潤滑能力,較小的抽殼力就能保證順暢抽殼,而鋼殼彈就需要較大的抽殼力。

說了這麼多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成本問題,鋼殼彈便宜,資源豐富;銅彈殼性能較好但價格較高且資源受限。


桃園不結義

沒有用不鏽鋼做子彈這麼一回事!不過說回W君小時候的故事了。

先看個圖片

圖片中都是孔的金屬板是加工子彈的廢料。當時家嚴的兄弟單位就是生產子彈的。這是生產彈頭的一道工序,將彈頭直接從金屬板上衝壓出來。這個工藝過後就留下了一個滿是圓孔的金屬板。

當年生產生活資料匱乏的時候,大家都用這種廢料去做院子圍牆的柵欄。

剛剛裝上去的是黃燦燦金閃閃的銅孔板,經過半年的風吹日曬就是鏽跡斑斑的爛鐵板了。

當時的彈殼和彈頭都是用這種材料做的——鍍銅板。

銅在80年代還是相當稀缺的物資,無奈當年要生產太多的彈藥,只能用鍍銅板——節約成本。為什麼不直接用鋼板還要鍍一層銅?


因為銅有自潤作用在嵌入式到槍管的時候可以更貼合膛線,抽殼的時候也可以更加順暢。


回到題主的問題,為啥用不鏽鋼——銅都用不起,還用什麼不鏽鋼啊?


軍武數據庫

確實如此!現在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子彈都是採用黃銅製造的,而我國的子彈卻是採用不鏽鋼的。其實在二戰時期,中國軍隊採用的子彈也是黃銅的。


黃銅製造子彈有其自身的優勢,比如黃銅的延展特性非常優秀,容易進行加工製造。深受軍工生產廠家的歡迎。但是其劣勢就是成本高。由於中國軍隊的規模大,子彈消耗量巨大,黃銅的消耗量非常驚人。而且中國雖然資源豐富,但黃銅儲量與許多國家比還是略低一些。加之隨著黃銅的價格不斷攀升,就有了更換子彈原材料的方案。這個時候不鏽鋼就進入了我國科研人員的視線。經過科研人員的努力,使得我國的不鏽鋼子彈在各項性能上與黃銅子彈相差無幾。於是不鏽鋼子彈在我國大批量裝備!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財大氣粗的西方國家,也在逐漸採用不鏽鋼來製造子彈了!


沐浴青春

為何中國使用鋼殼彈?

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中國銅礦不多,但是其實中國是世界4成的銅消費市場,產能也很多,儲備充足。2015年,全球精銅產量2308.08萬噸,其中中國產量796.36萬噸。中國是全球較大的精銅生產國,近兩年精銅產量佔世界精銅產量的35%左右。

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廉價,二是輕巧。

廉價方面,不只是鋼比銅便宜,還包括中國用銑床修形彈頭殼(被甲)兩遍就成,工藝廉價,生產迅速。而磨床就慢得多。

很多人鄙視廉價,其實這很重要,因為廉價優勢提升的是戰士的平均槍法。一個好的射手要幾千上萬子彈喂出來,鐵打營盤流水兵,幾百萬軍隊要多少子彈喂成啊。君不見,荷蘭德國軍演士兵抱著笤帚疙瘩,嘴裡“噠噠噠”。別管你銅殼彈的優點,這不僅僅是打仗用的數量,你訓練充足度差了,結果槍法不行,這差距怎麼算?據稱我們的普通彈一發只要4毛6,百萬大軍訓練充足、技術好的優勢,很多人沒有算入鋼殼彈性質裡。中國甚至大口徑炮彈都用鋼製藥筒了,意義巨大。

再一個就是輕巧,大家知道鐵的密度小於銅,這樣又是小口徑錐形彈,士兵就可以減負,或者攜帶更多的子彈。

這兩個意義,朋友們同意嗎?

生產快速除了降低造價,還便於戰時、用時迅速補充彈藥。鋼的彈頭殼硬度大,也能提高穿透力。當然特種彈可以換材料,比如毀傷元材料的反器材狙擊彈已經使用。


除了好處,也有問題:

彈殼擠入膛線一點,提高氣密性。銅殼易於膨脹,又比較軟,抽殼容易。鋼殼就容易卡殼了,因此我們的鋼殼設計成錐形,便於密閉和抽殼,同時增加了發射藥,提高推力。由於鋼不夠軟,還用覆銅或覆漆解決,也因此產生了漆皮在連發時發煙的問題,廣受詬病。


但是銀杏認為,眼光要放長遠,漆皮材料會發展進步的。問題拉動發展嘛,有問題解決問題,就是技術進步的方式。而且即便眼下有煙,也不會影響戰鬥力,畢竟單發和點射沒事,而連發時候也不怕被發現、也不用瞄準。況且連發已經很少遇到了。我國槍彈炮彈都在用覆漆鋼殼,這是一個體系路線,集群發展。炮彈解決卡殼問題和低溫發射易裂問題很成功,外銷廣受歡迎。

權衡利弊,優點遠大於缺點,缺點是暫時的,優點是長遠的。方向是對的。


銀杏智庫

誰說是不鏽鋼?其實是鐵!是軟鐵!應該是合金軟鐵!我曾用鋼鋸條鋸過56式槍彈殼,很軟,比我們機加工用的62銅還軟, 黃銅是銅鋅合金62銅是黃銅的一種,之所以用軟鐵作彈殼就是經濟成本,缺點是保存期短,只要我們的生產企業有足夠的生產能力滿足戰爭的需要,就不用儲備更多的子彈,保存期短還可減少積壓。


一口紅1

在前期中國的子彈基本也是黃銅製作的,從二十一世紀初開始逐步使用不鏽鋼替代黃銅,因為不鏽鋼的延展性和黃銅相差不大,而且不鏽鋼相對於黃銅來說成本較低,為什麼全世界都在用黃銅而我國使用不鏽鋼,這其實和發展以及人口基數有關係的,我國因為人口基數大,在役人數多,所以子彈的消耗特別大,所以一直在研究可以替代黃銅的材料,不鏽鋼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採用不鏽鋼替代了黃銅製造彈殼,現在世界各國也正在逐漸使用不鏽鋼替代黃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