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座宅院,百年兴衰!值得一看!

五座宅院,百年兴衰!值得一看!

乔致庸——晋商的代表人物

晋商,自古有之,近来常说的晋商,是从明清之际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先辈背井离乡到外地做买卖,办个商号开个铺子,走南闯北,买东卖西。他们善于理财,把个经商之道琢磨出艺术来,越来越兴旺发达。一代传一代,山西商人开的店铺遍布全国数十座城市,一姓一氏的商号往往就有分号成十上百,这些分号甚至开到了日本、欧洲、东南亚。中国近代金融业也在晋商手中诞生,山西人开的“票号”左右了大清朝200余年的金融市场,连慈禧太后也向晋商借过银子。这些发了财的晋商衣锦还乡,极尽奢华建宅子,于是有了这些“大院”。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外国金融势力的入侵和清廷“大清银行”的建立,给晋商的支柱“票号”以沉重打击;一连串的政权更迭、军阀混战致使中国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晋商的辉煌终于灰飞烟灭;从日寇入侵到新中国成立,苟延的晋商更是子孙流散,家宅易主,逐渐被世人遗忘。

虽然晋商败落了,可留下了许多深邃富丽的晋商大院,下面介绍五个最具代表的大院,分别是: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祁县县城的渠家大院、位于太谷县北洸村的曹家大院、灵石静升镇的王家大院、榆次东阳镇车辋村的常家庄园。

五座宅院,百年兴衰!值得一看!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

乔家大院早在1985年就辟建为民俗博物馆,是最早修复开放的一座晋商大院,更因为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蜚声海内外,几乎成为晋商大院的代名词,甚至连许多从未到过山西的外地人也知道:“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专家们称:乔家大院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乔家大院内,除了明清家俱外,还收藏着“犀牛望月镜”、“九龙宫灯”、“万人球”等乔家珍品。此外,有四块牌匾颇为引人注目,它们是李鸿章亲自书写的“仁周义溥”、山西巡抚丁宝铨受慈禧太后面谕赠送的“福种琅环”、民国十六年祁县昌源河东三十六村送给乔映奎的“身备六行”以及傅山先生手书的“丹枫阁”匾额。

五座宅院,百年兴衰!值得一看!

渠家大院

渠家大院——晋商文化博物馆

坐落在明清之际经济繁荣,富商云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东大街33号,人称“渠半城”。渠家祖先以行走于长治、祁县之间的“货郎挑”起家,到清朝乾嘉年间发展成为晋中八大富户之一。渠家开设的长源川、长裕川两大茶庄,从两湖采办红茶,贩销于西北各地及蒙古、俄国,他们还开设有“三晋源”、“百川通”票号。徐珂《清稗类钞》中估计渠家共有资产三四百万两,事实上远远不止此数,传说,仅“旺财主”渠源浈的一个银窑内就藏有白银三百万两。

渠家大院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内分8个大院、19个小院、240间房屋,大院内建有山西民宅中最大的戏台与戏园。渠家大院目前被开辟为晋商文化博物馆,以七大系列28个展室向游客系统全面的介绍了晋商的发展与衰落历史。

五座宅院,百年兴衰!值得一看!

曹家三多堂

曹家三多堂——长治显赫家族

“平遥早、祁县好、三多堂里全是宝。稀世国宝在故宫,民间珍品三多堂。不到太谷三多堂,枉来山西看晋商”。

三多堂为曹家大院众多堂之一,位于山西省太谷县北洸村,为太谷曹家创始人曹三喜开创曹家辉煌基业,成为晋商一支劲旅时所建。按照中国古训,三多即多子、多福、多寿。它是明清晋商巨富曹氏家族的一幢宅院,占地10638平方米,有房屋277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院落呈“寿”字形,整个院落院中有院,错落有致,具有高耸、厚重、古朴的特色。这个布局完整的建筑体系,不仅融合了南北方建筑的特点,而且还吸收了欧洲建筑文化的理念。院内,砖、木、石“三雕”技艺高超,绘画艺术精美。

五座宅院,百年兴衰!值得一看!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三晋第一宅

闻名于世的紫禁城,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但山西有座大院,面积25万平方米,比紫禁城还大,它叫王家大院。清华大学教授王鲁湘先生曾赞叹“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可见王氏家族之鼎盛。如果有人提到民间的故宫,或山西的紫禁城,其实指的就是王家大院。灵石静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村后,静升王氏从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声名渐高,在此前提下,其后大兴土木,营造宅第,自是常事。王家最早筑屋舍于村西张家槐树附近,之后,由西向东,从低到高,逐渐扩展,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等庞大的建筑群,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以上。”成为当地一大望族。

五座宅院,百年兴衰!值得一看!

常家庄园

常家庄园——中国第一儒商旧居

常家庄园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其布局呈车辐状,故名。常氏祖先在明代由太谷迁居车辋,以牧羊为生,八世祖常威身背褡裢远赴张家口走上了经商的道路。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有条由福建至欧洲腹地的万里茶路。它的开拓者就是堪称晋商中流砥柱的名门望族——榆次常氏。在商儒互长,商业活动日益兴起的明末清初,注重“学而优则贾”的常家发挥优势,大展拳脚。经过九世的努力,常家在常万圮、常万达兄弟当家时,事业如日中天,其位于车辋村的宅第建筑也随之进入了鼎盛时期。

也传递着主人“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遐想、可观赏、可悦心、可咏叹”的精神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