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 IPO 模型(附:我的每日閱讀清單)

人生的 IPO 模型(附:我的每日閱讀清單)

本以為WEEKLY這種精選集形式的文章不會被太多人接受,沒想到普遍反響還不錯,很超出我的期待。

最近和各種朋友見面聊天都會被問到類似的問題,那就是:

“你每天都看什麼東西?你是怎麼寫出來那些文章的?”

今天就統一作答一下。

人生的 IPO 模型(附:我的每日閱讀清單)

上面這張圖就是我所說的人生的 IPO (Input,Process,Output)模型,我曾經在幾個月前的知乎 Live 中有完整的講解過。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 獲取信息輸入-大腦處理-總結輸出 的一個過程,對於我來說,寫東西就是最終的輸出。那麼怎麼寫出來無外乎就是看 有什麼輸入 和 怎樣處理。

信息的輸入永遠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一手信息——也就是完全通過自身得到的一手的信息,比如和人聊天、比如自己實際動手實踐;另一種是二手信息——也就是直接汲取別人總結出的經驗,比如看書、看博客。

而大腦處理的方式卻有無數多種,這裡就要提到著名的查理芒格的理論,他認為:每個人要理解這個世界,都需要自己找到底層的思維模型(mental models),這些思維模型應該是來自於不同學科和方面的,而大概 80 到 90 個模型就能幫助你處理 90% 以上的問題。

那麼查理芒格所指的思維模型到底是什麼樣的?

人生的 IPO 模型(附:我的每日閱讀清單)

比如上圖,本質上來講就是一個“複利模型”,也是查理芒格舉例時最先提到的一個思維模型。

此外,常見的思維模型還有“倖存者偏差”、“奧卡姆剃刀”、“帕累託效應”等等。而我個人常用的有“控制變量法”、“極限法”、“決策樹”等等。

(DuckDuckGo 的創始人曾經總結過上百個思維模型,36Kr 有翻譯發表過,題目為“常用思維模式大全”,一共上中下三篇,感興趣的可以直接搜索查看。當然,看來的終究不如實踐來的好。)

再說回信息輸入。除了不斷與人聊天,我主要的日常輸入方式就是閱讀各種外文的文章。我認為中美兩地的科技內容過去主要是“信息差”,即人們可以直接從美國文章中攝取信息並直接實踐,誰快誰就贏了。而現在主要是“觀點差”,國內科技相關的理論和評論文章的數量和質量都還遠遠不及美國。

人生的 IPO 模型(附:我的每日閱讀清單)

以上這張圖出自文章 “What do Elite Venture Investors Read Every Morning?”

是數十位美國 VC 投票選出的閱讀源,越左邊、面積越大的就越受歡迎,其中絕大部分也都是我一直在看的,內容確實都不錯,所以可以相信這個榜單的有效性。

其中我最喜歡的幾個是:

  • Mattermark Daily:專人手工挑選各個渠道中每天最好的幾篇博客文章,做成選集發送,是低成本大量閱讀美國精品內容的最好方式,關注了這一個就能每天讀到十篇左右的好文章。

  • Stratechery:Ben Thompson 是我見過的寫科技評論文章寫的最好的人,每次的文章都很長,觀點鮮明且言之有物,國內基本沒有能夠與之對標的人。

  • A16Z,Ben Evans:這是兩個訂閱源,但其實 Ben Evans 本人也是 A16Z 的合夥人。這兩個訂閱源都會每週發一篇週報,裡面有他們自己寫的或讀的精選文章。

  • AVC:Fred Wilson 哪怕不算 VC 的鼻祖,也一定算 VC 裡寫博客的鼻祖了。他竟然擁有一個域名是 avc.com 的個人網站,簡直站在 VC 之巔。AVC 也是日更,但更像是 Fred 的個人日記,會寫一些非創投的東西。

  • Social Capital:這個是列表中沒有但我個人很喜歡的,這家新基金是原 Facebook 的增長團隊負責人做的,他們用很重數據的方式做投資,郵件訂閱也是週刊,每週分享觀點和好文章。

  • Medium:這是一個訂閱平臺,可以根據主題或作者來選擇訂閱,平臺每天都會發一封郵件,偶爾會有一些好文章推薦。

其他的還有很多大家都可以自行探索。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就每週看我的 Weekly 欄目就好了(笑)。

寫了這麼多,我的文章是如何寫出來的大家應該也明白了:

每週見十多個人、每天讀幾十篇文章作為輸入;不斷地思考和訓練自己的思維模型來處理信息;再加上不斷的以總結和分享為目標進行的整理產出。

就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