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千万不要做这3件傻事!一位考生家长的后悔药,知道的人太少

他是一位陪儿子参加完中考高考的父亲,同时是有多年带毕业班经验的班主任。

他坦言:自己的孩子参加了中考高考的体验,和带着学生参加考试有诸多不同,甚至感觉以前对学生的要求和做法多少有点过激或不合情理。

同时,陪考过程也有很多遗憾和庆幸之处,这里呈现给大家,提醒家长们为了让遗憾缩小到最低程度,家长还是应该少做一点傻事,努力多做一点有意义之事。

中考前千万不要做这3件傻事!一位考生家长的后悔药,知道的人太少

中考前千万不要做这3件傻事!一位考生家长的后悔药,知道的人太少

高考前40天,所租房子正好满一年租期,而这边我的新房子也已经装修好了。考虑到突然搬过来影响儿子的正常备考,我请求房东再延期一个月,但房东执意不肯。

毕竟房子是人家的,人家说了算。没有人会同情你的遭遇和不幸。这样的经历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当时的房租是每月2700元,我提意给房东再增加点房租,房东还是没有答应。于是,我带着点赌气的心理搬到了属于自己的新房子里。结束了八年的租房期,心里虽然踏实了,但出现的问题是我所远远没有预料到的。

因为我购买的是新楼盘,绝大多数业主都正在搬家或装修。尤其是装修,直接影响了儿子午休。在前面所列的日志中我不止一次地写到砸墙——寻找——沟通——乞求——阻止的场景。好多个午休时间,我几乎都是守在楼道里,只要听到强烈的噪音,我就会上上下下在32层楼中寻找……

庆幸的是,大多数装修的师傅们一听说高考,都很有素质地停下手中的活来,等到中午两点过了之后再干。但是,仍然有一些不通情达理的师傅,任凭你怎么说,他们的时间就是金钱。

牺牲我的午休时间不足惜,关键是儿子的休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如果预料到了这一点,我肯定会想办法继续租住,不着急搬入新房内。

中考前千万不要做这3件傻事!一位考生家长的后悔药,知道的人太少

考前不要随意改变生活习惯和环境

临近中考,越是正常的生活习惯,越能营造正常而温馨和谐的备考家庭氛围。

原来家庭中有什么样的良好习惯,千万不要因为临近中考而杜绝和取消。比如,收看“新闻联播”,晚饭后散步等等。努力让孩子觉得在家里复习有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

临近中考,不要轻易地改变生活的环境。有些家长想,为了节省时间,在学校附近租一套房子。你可能没有想到,等孩子完全适应了新的居住环境,中考早就已经结束了。

中考前的这一个月,家庭的氛围很重要,要改变某一方面,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鲁莽行事。

中考前千万不要做这3件傻事!一位考生家长的后悔药,知道的人太少

由于学习压力较大,儿子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尽管我经常告诉儿子,高考也是拼体力的一场战争,但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始终没有让儿子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儿子身体没有强壮起来,却养成了只要考试几乎就要感冒的习惯。而我呢?好长时间都没有认真地对待儿子的这一种感冒习惯,却盲目地将其当作儿子的心理素质不够过硬。

就在这样一拖再拖的过程中,虚弱的儿子还是凭借他较强的意志力坚持到了毕业班,并且成绩稳步提升——我们也渐渐地也习惯了感冒的这件事。

直至高考前的第8天,看着儿子再一次咳嗽不止的样子,我们才下定决心领着他去看了医生。大夫开了三付中药,立竿见影,不咳嗽了,并且状况明显好转。

惋惜的是高考前的两天,儿子又习惯性地咳嗽起来了,并且他的这一状况直接影响到了第二天的语文考试。语文考试结束后,儿子还不好意思地说他的咳嗽影响了周围同学的答卷。

高考成绩公布,儿子的语文是考得最不理想的一科。

中考前千万不要做这3件傻事!一位考生家长的后悔药,知道的人太少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建议孩子有病应该及时医治,不要等到临近考试时再看医吃药。

如果实在赶巧,中高考期间生了病,也不要因此有太大心理负担。中高考考的不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而是一个人的意志力和信念。如果考试前病了,那么这次考试就是考验孩子意志力和信念的绝佳时期。鼓励孩子非但不能躲避,反而要激情满怀地迎接即将来临的考试。

事实也证明,生病对成绩的影响大多不是智力发挥上的,而是心态和意志力上的。去年一个高考状元考后透露,考试期间正逢重感冒,只是自己状态调整得比较好,成绩丝毫未受影响。

中考前千万不要做这3件傻事!一位考生家长的后悔药,知道的人太少

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现在不止高考有自招,越来越多地方的中考也开始尝试引入自主招生的模式选拔优秀人才。我们没有深刻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内涵,仅凭其中年级成绩名次有一次5%的领先条例而填报了自主招生。

按理说,这应该是件好事。可是,后来我才发现这件事还是做得有点鲁莽,尽管儿子当时同意报考自主招生考试。

自主招生报名开始时,在与儿子沟通之后,我们选报了武汉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自主招生。填报过程中,汇总成绩、复印证书、填写鉴定等等工作还是多少影响了正常的备考。尤其是心理上,似乎有某种潜在的优势,学习的劲头上略有放松。

从自主招生报名到正式通知一轮没有过关,大概一个半月的时间,我明显地感觉到儿子的注意力没有先前集中,拼劲没有原来那么足了。接到没过的通知书后,儿子才又鼓足干劲了。

因此,我建议自主招生考试报名务必慎之又慎。

中考前千万不要做这3件傻事!一位考生家长的后悔药,知道的人太少

考前,很多家长打着为孩子着想的名义,给孩子准备其他复习方法或者入学途径,甚至有家长直言不讳:考不上也没关系,老爸有本事让你上一高!还有家长买来成堆的复习资料,然后孩子根本就不做。

常有学生对我说,父母备考方式严重干扰了自己的计划和策略。

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来说,学校有学校的备考策略,老师有老师的备考计划。学生应该是在学校和老师的备考计划与策略的引导下有效地备考的,一轮、二轮、三轮等都是讲究科学性的。根本不是家长所想象的毫无章法、边走边看的复习方式。

因此,作为家长不要盲目地相信江湖上的专家所推荐的复习资料,更不要急于将其购买并强制性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加练和强化。若是如此,只能搅乱计划,无事生非。

中考前千万不要做这3件傻事!一位考生家长的后悔药,知道的人太少

中考前千万不要做这3件傻事!一位考生家长的后悔药,知道的人太少

作为班主任,几乎在每一次家长会上都会提及一点:不能让孩子违背最起码的做人做事原则。

一个家庭,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讲,应该设立最起码的遵守和尊重的原则,千万不能边行边改,边哄边定。如果这样,倒让孩子觉得家长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

此处不谈大的方面,单说孩子玩手机或电脑的这一方面。比如,制定了每周只玩两个小时的电脑游戏,就必须严格遵守,不能自己高兴了就让孩子多玩一两个小时;自己不高兴了,一分钟都不让玩。

任何原则都是建立在双方相互尊重之上的。切忌拿父母的仁慈或威严随意改弦更张。

记得有几次,我也在儿子玩手机的问题上与其针锋相对。因为他玩得时间远远超过了约定的时间。这个时候,我决不会让步。即使他以各种后期的行为做保证来求请,我也绝不会“心慈手软”。

一进入五月,辛苦了好长时间的有些孩子挺不住了。于是,他们就开始找借口来让自己轻松一下。这一点乍一看,似乎合情合理。其实,本质上来讲是不可取的。

在此过程中,最担心的是我们有些家长依随孩子所谓的“调整状态”“科学备考”的理由,竟然任凭孩子尽情地去放松。殊不知,这绝不是科学的放松和调整,而是人为的放纵。

在初三的备考中,一环扣一环,越是临近中考越应该有一种紧迫感。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潜能激发出来。在关键的时间点上,突然让本来绷紧的那根弦松弛下来,不仅会影响备考中的注意力,更为可怕的是有可能使备考的精神垮塌。

所以,考前一个月,家长不要相信什么乱七八糟的调整攻略,更不能让孩子肆意地去放纵自己。作为家长,一些原则性上的要求千万不能让孩子任意破坏甚至践踏。

中考前千万不要做这3件傻事!一位考生家长的后悔药,知道的人太少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这句话近几年极为流行。可是,好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陪伴的方式和内涵。

在儿子高考前的三个月,我给自己定出较之以前更严格的陪伴方式:不玩手机和电脑,不参加无关紧要的聚餐。多写点教育感想和陪读日志,多读点好书。

家长的意志力直接影响着孩子决定做某事的意志品质的养成,所以,要想让孩子做得好,自己必须先做好。

我是一个篮球迷,不仅仅周六、周天坚持与球友们打球,还要看NBA。如果没有了NBA,就好似生活中没有了所有的情趣。可是,为了儿子的高考,怎能舍不得这个爱好呢?

儿子高三,正赶上又一次换租房,这一次我干脆连电视也不要了。儿子故意说没有电视就没有NBA了,没有电视就不是现代化了。但我很坚决,丝毫没有被儿子的话迷惑。

2016年,我的生活中没有了NBA,没有了篮球日,曾一度恍恍恍不知欲何为。但最终还是养成了其它有意义的陪读习惯,陪伴了儿子最重要的高三一年。

中考前千万不要做这3件傻事!一位考生家长的后悔药,知道的人太少

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经过了初三将近一年的陪伴,应该学会了“少唠叨”“找契机”“多鼓励”等陪伴的良策。但是,进入五月份,心理肯定发生变化了。或许你能继续秉持良策,但不一定把焦虑写不到脸上。

最近有些孩子说,父母虽然看似表现得很淡定,但脸上时时刻刻挂满了焦虑。说话的语速加快了,笑容里塞满了无奈,行动中夹杂着紧迫。这一切有时比唠叨更压抑、更可怕。

因此,建议家长有意识地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走火入魔,心里只装着孩子的中考。比如,阅读书籍,听听评书,打打毛衣,甚至干一些不影响孩子学习的有意义的事情。

中考前千万不要做这3件傻事!一位考生家长的后悔药,知道的人太少

在儿子上高二前,我是一个极力反对孩子上校外辅导班的老师和家长。我一直以为孩子上了辅导班,学习就失去了主动性,并且容易养成诸多不良的习惯。

可是,儿子高二第二学期开始的一周一次的校外数学辅导,尤其是高三第二学期一周一次的物理辅导,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儿子的思维能力和考试成绩。

在参加辅导班的问题上,我尽量听从儿子的建议。我的观点是辅导宜少不宜多,适合于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能盲目跟风。

这一点上,儿子很有主见。当然,在选择的过程中,我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与好多有关系的同事和同学联系,以最佳的方式对儿子进行了有效的辅导和点拨。

还有一点,参加辅导班或找辅导老师,有时候挺讲师生间缘分的。这一点不容忽略。

中考前千万不要做这3件傻事!一位考生家长的后悔药,知道的人太少

眼看着孩子的成绩没有一点点进步,着急的家长像热锅上的蚂蚁。病急乱投医。可初三的备考不一样,它注重系统性和科学性。可以上辅导班,但不要把希望完全寄托于辅导班。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一类家长,考前的这一个月,盲目地相信社会上一些所谓的专家(其实有些是“砖家”),把孩子这一个月的备考完全交付于他们,任凭他们去摆布和“雕琢”,就是不相信陪伴孩子三年的老师们。这是多么愚蠢的一种做法。

我带的每一届学生中,几乎都能遇到进入五月申请离校去找“砖家”的学生。可是最后的结果呢?不用猜,败得一塌糊涂!

当然,适当地找一些学科特长的老师进行点拨的方式还是可取的。

中考前千万不要做这3件傻事!一位考生家长的后悔药,知道的人太少

前面说到了“原则”的问题,再讲讲尊重和宽容的问题。

家庭教育专家说,父母要求过于严厉的孩子一般有两种走向:要么过于懦弱,要么过于叛逆。我认为这两种情况中父母都没有把握好“尊重”和“宽容”的原则。

真诚的尊重能让一个树立更大的信心,无私的宽容能让一个找到真实的自我。

孩子毕竟是孩子,再听话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意愿,也会有犯错的时候。在这个时候,父母唯一要做的是尊重其意愿,宽容其犯错。

比如,儿子喜欢数学,不喜欢语文。任凭我怎么说语文高考中的重要作用,他都改不了每天晚上先做数学作业后做语文作业的习惯。最后,我只能投降。

中考前千万不要做这3件傻事!一位考生家长的后悔药,知道的人太少

初三、高三是一个极其艰辛且烦躁不安的阶段,父母言语稍有偏激,立即会招来孩子的讥讽甚至顶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学会宽容,不要抓住把柄上纲上线,非得弄个我是你非不可。

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尤其是青春期考生的父母实为难当。

愿家有考生的父母陪读愉快,愿孩子高考金榜题名!

中考前千万不要做这3件傻事!一位考生家长的后悔药,知道的人太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