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为了照顾孩子放弃高薪工作回家做全职妈妈吗?

Momself

上啥班,短视频招聘APP为您解答

以下回答来自上啥班用户互动留言


女本羸弱,为母则刚。很多人对这句话很熟悉。其中包含了为母的伟大和坚强。现实就是存在很多情况不能够让我们选择,尤其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地,也许只能够做暂时的舍弃,才能够让一切安然度过,走向更好。


我本身也是母亲,同样处于老弱中间。如果情况真的是选择提,一边是高薪工作,一边是我的孩子和家庭,我想我会毅然选择家庭。什么都是可以重来,唯独缺失最珍贵的爱是不可以重拾的。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全职妈妈未尝不是两全其美的选择。


以前的全职妈妈,围着孩子和老公转,被身边同龄人和社会异样眼光相待。因为每天重复的事情就是孩子和老公,没有个人价值的存在。现在是电商的时代,即使你是全职妈妈,我们也可以有价值的存在。只要你会手机,有梦想,有上进心,做一位上得厅堂,下的厨房的全能妈妈不再是梦。

身边的全职妈妈有很多,不同的故事不同的领悟。

利和梦结婚十五年了。梦从2002年至今一直是全职妈妈,烧的一手好菜,家里收拾的也是整洁干净。2015年中旬,小宝出生了。梦更加忙碌,除了平时照顾大宝,还得奶小宝,整理家务。利很欢喜欢小公主,开始每天都陪着。一段时间,利工作特别忙,披星戴月的节奏。渐渐的,梦都没空捯饬自己,每天蓬头垢面,累到失去自我。利和梦不像之前那么亲密了,有种疏远,生活中除了油盐之外再无其他。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年,最后选择了分开。


越是光鲜亮丽,拥有自我的女人,越是持家能手。因为有原则,有自我,才有方向。梦开始选择当全职妈妈的时候,是不是希望家庭和谐美满,最后趋于生活的平淡,放弃了自我。劳力却没有好结果。

身边成功的例子当然也很多。但是她们的共同点是,放弃高薪工作,照顾家庭没有错。同时不断的汲取新的能量,让自己也熠熠生辉,不丢失自我。那才是我们全职妈妈的初衷,最终能不能有好的愿景,那就自己督促自己了。

以上


上啥班,一个帮你在职场里做的更好的头条号。欢迎小伙伴们关注,我们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等你哦~

上啥班

是否回家做全职妈妈,不是高薪决定的。我们不防换个思路,全职妈妈也是一种职业,这个问题就会变为,我们要不要跳槽?换个工作?


我们平时针对跳槽是怎么考虑的?现工作有哪些缺点,新工作适不适合我,工资高不高,上升空间大不大,以及新工作的优缺点。对吧?那么全职妈妈这份职业呢?

现工作有哪些缺点?没有时间照顾孩子。

新工作适不适合我?我带孩子有没有耐心,喜不喜欢孩子。注意我是说,喜不喜欢孩子,不是说喜不喜欢自己的孩子。什么意思?有些人天生不喜欢小孩,自然就没有多少耐心带孩子,不要奇怪,这无关作为父母的义务。有的人就是不适合自己带孩子。当然也有些人天生就爱孩子,他们喜欢和孩子打闹,玩一些看上去很傻的游戏,这些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很适合全职带娃。

工资高不高如何衡量,没人给我工资啊!不,你的工资是孩子回报给你的爱,你的工作成果是养育出一个怎样的孩子。只不过,这份工资不是立等可取,它需要等到多年之后带给你,也可能与你的付出不对等,也可能超越你的付出,总之,无法量化。

上升空间是什么?上升空间就是全职后带来的育儿后续产出,孩子如果教的好,习惯养成良好,那么到了读书的时候就不需要妈妈再多费心了,全职妈妈就会晋升为甩手妈妈(这里没有贬义),这就是后续的持续产出。但是如果带的不好,那么就一直得跟着孩子,做孩子的“保姆”,事无巨细的照顾着。

这份工作的优缺点呢?优点可能是,能更细致的照顾孩子,缓和家庭矛盾,缺点可能是,放弃了金钱带来的幸福感,失去了原有职业的发展机会,养成了父亲角色长期缺失的情况,也有可能,反而会加深家庭矛盾。为什么呢?如果妈妈全职后家人尤其老公不理解妈妈做出了莫大牺牲,或者妈妈自己不适应这份职业而出现心情不佳,或者妈妈依然忘不了她原先的工作而自怨自艾,就会导致夫妻关系紧张。


所以,妈妈们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综合评判自己是否要全职,独立判断,独立判断!


Robin麻麻育儿新知

虽然不是妈妈,但是作为粑粑来说呢,也是很想回答这个问题的,因为有一段自己曾经休假照顾孩子的经历,所以感受非常的深刻,加上孩子慢慢的长大,于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正值母亲节来临之际,看到这样的问题,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首先题目犯了类比错误的概念。

把高薪与全职照顾孩子放在了一起,但是并未触及到所谓的全职照顾孩子的核心上来,即如何培养一个心智体健康的小孩,可以让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开放的思维,健康的身体,可以开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想,目标,我想这才是育儿之道,而不是单纯的拿高薪与不高薪,全职和不全职进行比较。

1.如果是高薪,教育孩子成问题。

2.如果是高薪,教育孩子没有问题。

3.如果是全职,教育孩子还是有问题。

4.如果是全职,教育孩子没有问题。

请各位可以先按照以上四个象限对照,让我们接着下一步的分析。

其次题目没有关注家庭的需求,以及个人的需求。

当然也并不是说这样的比较没有意义,前提还是需要看这个家庭整体的需求处于何种状态。

1. 高薪,家庭经济的需求,兼个人事业的需求。

2.高薪,家庭经济的需求,但个人事业需求不明显。

3.高薪,家庭经济的需求不明显,但个人事业需求明显。

4.高薪,家庭经济的需求和个人事业需求都不明显。

这是从高薪的角度分析,下面看看全职的角度看。

1.全职,家庭经济可以支持,但个人有事业的需求

2.全职,家庭经济可以支持,且个人没有事业的需求

3.全职,家庭经济并不支持,且个人有事业的需求

4.全职,家庭经济并不支持,但没有个人事业的需求。

那么通过这几个象限的组合,对于各位妈妈们,粑粑们都可以把自己家庭的现状带入进去,这样可以至少有一个初步的判断,从而做出选择,毕竟作为妈妈为孩子的一生的付出是巨大的,当做出选择的时候,不管是何种选择,我想每一个妈妈都是爱他们的孩子的,希望自己的孩子都是健康快乐的成长。

不过,如果让我可以选择,其实妈妈们可以全职照顾孩子,同时也可以拥有一份高薪,这两件事情,并不是鱼和熊掌,其实是可以兼得的。

为何这么说?

不管是卡尔威特的教育,还是蒙特利梭教育,乃至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人的孩提时代是非常重要的,对一个人未来的塑造有着巨大的影响,乃至终身。所以每一个家长最需要的课程就是如何做好一个家长,而不是赚钱,做好一个家长同时也是自己修身立命,自我成长。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或许更好的解决办法,人生短暂,而且现在的社会压力又大,如果有条件允许,或许陪伴孩子们成长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情。

关键是要认清,全职的妈妈并非完全失去了自我,一样可以拥有精彩的人生。

祝福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快乐,孩子们健康成长。!


职场的传说

其实,我的答案有两个,我自己都觉得很矛盾,但仔细想想又不矛盾。没办法,这就是真实的我,现在我把它们整理出来,你瞅瞅,哈哈哈。

第一个答案:不会。那是在我家宝宝半岁前的想法,家里正好在装修,需要用钱,我觉得我自己不会做全职妈妈。而且,我刚生完宝宝不久,很多事情都不太适应,都是我妈妈在帮忙,家里人也一直念叨着乐乐大一些就让我给她断奶,然后我自己出去工作……我当时也以为会是这样的结果,但并不是。

我常常想,能亲自照顾她长大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呀,母乳这么好,我要多给她吃一段时间。所以,我默默地做了一个决定,再也不考虑出去工作的事情,正式成为全职妈妈。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里人,大家听了之后,很支持我。

感谢所有爱我和乐乐宝贝的人,感恩。希望每个人都能做自己想做的,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记得点赞、评论或转发分享噢。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爱笑宝妈欧丹丹】,浏览更 多育儿文章。

爱笑宝妈欧丹丹

具体哪个原因,是不是为孩子放弃并不重要,这个问题其实应该是指,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全职家庭主妇和高薪工作,你愿意选哪个。

这个问题还隐含了一个前提,就是大家都觉得全职家庭主妇是一个不如高薪工作的选择的情况下,你肯不肯牺牲,或者说你有没有底气选择做家庭主妇。尤其是《我的前半生热播》,职场女性风范完胜全职家庭主妇,更让人觉得选择后者不光风险多多,还是对个人魅力的极度抹杀。

我自己先是上班,然后在没有孩子的情况下做了三年家庭主妇,又上了几年班,现在辞职创业。每一次变换,都是我心甘情愿,并且享受这样的状态。所以我的答案是都可以,看你愿意选哪样。

至于做全职主妇的顾虑,常说的无非就是经济独立和不与社会脱节两样,我倒不以为然,听我分析一下。

1.经济独立

我觉得一个人经济是否独立,和她是否处于工作挣钱的状态是两回事。我见过不少一个月两三千的女性员工,因为家境不错或者嫁得不错,消费水准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收入。这种情况下,叫做经济独立?

反之,如果能打理好自己的资产,即使婚姻出现问题时候有钱做一个缓冲,那么也不存在什么问题。

最重要的是,你一个人能获得的收入,是否能维持你现在的生活水平。能,才叫真正的经济独立。如果不能,那么婚姻出现问题的时候,生活质量都会受影响的。现在这个社会,真到了吃饭都成问题的阶段,豁出去找个工作暂时填肚子那是每个人都有的本能。

2.不与社会脱节

这个就更笑人了。因为我从事文化相关行业,认识大把的宅人,已婚的未婚的,都没有一份非要朝九晚五的工作,一样见多识广,才华横溢。

而坐在办公室里一天就对着那么几个人,干着手里几年不变的工作,下班了也不去了解社会学习提高,甚至连生活情趣都欠奉的人,我也认识啊。

这年头,信息发达到需要你去屏蔽筛选,和以往是完全不一样了。只要有心,完全不会和社会脱节,得到的信息,与人的交往,并不会因为不上班就减少,只要你愿意。甚至在我在家的那几年,因为大把时间在手,还系统地学过一些东西,反倒是工作了忙碌起来,时间碎片化严重,很多需要长期持续投入的事情没做好。

一个人惰性太重,上班也就局限在一个小天地里坐井观天罢了。年轻时或者看不出,去看看很多在一个公司没升职干了十几年的员工,体制内体制外都行,很多人对外面社会是什么样子是很没有概念的,他们有自己的一套。

而且,大家都不与社会脱节是好事,但这个事并非必须。一个人过得是否幸福,和是否与外界脱节并无必然的联系。不脱节只是一个参考条件,间接因素,仅此而已。

3.选择,并且承担

无论是选择做职业女性还是家庭主妇,最重要的是肯承担责任。选择职场,是自己喜欢奋斗的感觉,喜欢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喜欢钱钱;选择家庭,则是自己热爱家庭,享受打理生活的乐趣,享受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

最忌讳的,是选择职场觉得自己为了家庭累着了,全世界欠自己一个幸福婚姻;选择家庭,又觉得自己为了孩子或者丈夫牺牲了事业发展,怨气冲天,成为面目可憎的黄脸婆。这两种都是把自己的责任推出去,怨天怨地,嘴脸可怕,就是没问题都会出问题的。

选择,并且承担选择带来的一切后果。这才是自信的姿态。有担当的人,人生的路都不会太差。


阿郭的职场道

高薪工作和照顾孩子,如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在一个特殊时间段内,两者必舍弃其一,做出这个决定要根据生活实际情况理性选择。

这个选择,不存在哪个高明,或者哪个好,能把日子接着过下去,而且能过好,过的开心,过的无怨无悔,就是正确的选择。

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考量

1/如果有人帮你带孩子,你可以继续工作。



毕竟有一份高薪的工作是优质生活的保障,有孩子花销开支不是小数目,相信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是很现实的。

2/如果没人帮你带孩子,那你别无选择,只能放弃工作自己带孩子。



没有了工作,家庭开支又增加了,负担一定会有的。

现代人在要孩子之前,都做了一定的经济储备,相信你也有,这样最好,老公还有一份工作,双方父母也都能支援一些,所以,生活不会有问题。

3/你不想放弃工作,还想自己带孩子,担心别人照顾的不好。



这种情况要慎重抉择,看你更在乎什么。

(1)你认为工作重要,那就好好上班,回家的时候再多用心照顾孩子,效果也是很好的。

(2)孩子在你心中更重要,那必须在经济条件许可下方能实施。自己照顾孩子终究比别人好,不管这个人是谁,谁能代替妈妈的爱呢!没有。




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做一个选择,前提是生活照过不误,孩子健康长大。

三年后孩子就去幼儿园了,而这一段将变成生活中的一个插曲。

但愿这是一首美丽的旋律,长绕耳边。


海是大舞台

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针对不同的人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工作就是为了增加收入,赚钱养家,尤其是家里新增了小宝宝之后,父母肩上的担子是越来越重。

也有部分人群,有才华有能力,选择的工作都是自己的兴趣爱好,除了增加收入外,工作对他个人而言也是一种很喜欢的生活方式。

因此,妈妈是否会为了全职带孩子而放弃高薪工作,需要看妈妈自身的家庭环境和个人因素。

拿我自身来举个例子:我是个职场妈妈,在全职带娃6个月后就重返职场。家里老人身体轻健,疼爱孙女,有能力也愿意帮助我们带宝宝。我家的家庭条件一般,我需要和老公一起赚钱,我们2人一人的工资养家一人的工资存款。

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工作。因为我不担心宝宝没人照顾,继续工作可以让我持续不断的收入,我可以给予宝宝更好的生活条件。

在我看来,选择工作也并不意味着我放弃了自己的孩子。我的工作逢周日逢节假日都会有假期,每天也就朝八晚五,晚上基本在家。严格来说,这份工作不会让我与宝宝分开太长时间,不会影响到我与宝宝之前的亲密关系。

相反地,白天由家人照顾宝宝,晚上由我来接手。宝宝每天都能和家庭的每个成员和谐相处,宝宝活动的圈子也会随着家庭成员的各自习惯而得到扩展。这样一来,我家宝宝很少出现分离焦虑症,也不会只认某一个家庭成员,谁来都跟谁好。宝宝非常的活泼开朗,每天咿咿呀呀着,特别舒服自在。



总而言之,每个人的家庭环境都是不一样的,妈妈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不管妈妈最终选择孩子还是工作,只要有益于妈妈和孩子的,都是正确的选择。


腻腻妈

要不要做全职妈妈?相信这是每一个准妈妈和已经成为妈妈的女人都会考虑过的一个问题,尤其是本来就是上班族的妈妈,刚刚经历了产假的纠结、焦虑、崩溃和喜悦,身体和心理都承受了生平未有的重创之后,终于在孩子的微笑和奶声奶气的咿咿呀呀中找到了平衡,然后妈妈又得从孩子身边剥离出去上班。

我觉得,全不全职跟“高薪”没有直接关系,不能说,工资低的妈妈们工作价值也低,可以随便辞职回家带孩子。全职or不全职,应该取决于妈妈自己的内心追求和家庭情况。

教育心理学上常常会提到一句话“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某一个阶段缺失了妈妈的参与,你想再去弥补是不可能的。关注儿童教育的妈妈们应该都知道,三岁之前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最关键的时期,三岁前的生活将直接决定孩子性格的塑造和习惯的养成。

所以中国的古语“三岁看大,从小至老”是有道理的。在孩子三岁前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不是金钱不是物质,不是所谓的“谁谁谁比你照顾得好”,而是有妈妈的陪伴,只有妈妈能给他无可替代的母爱,从而让他小小的心里装下爱和安全感,这样才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健康、乐观、充满自信的孩子。

所以,

全职or不全职,看妈妈们时间和精力的分配情况,如果上班也能兼顾孩子的陪伴和教育,就是很完美的情况。如果为了孩子和家人选择全职妈妈或兼职工作,我们一样很鼓励,只要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生活目标明确的女子,相信什么样的人生职称都能过的精彩。


壹父母

晚上刚看了一个节目,一家三口以表演的形势,把他们之前的生活,来一个情景再现。

孩子的爸爸妈妈,因为在外打拼,条件不成熟,不方便把孩子带在身边,在孩子五岁之前,见面的次数,手指头都可以数的清。


当演到孩子三岁那年,春节回家后,爸爸妈妈要返城,孩子不允许他们离开,知道他们下楼就不会回来了。爸妈哄着孩子,说你趴窗台看着,我们下楼倒垃圾,会回来的,孩子应允了。

两个小时后,孩子的爷爷打来电话,告诉他们,孩子一直趴窗台不下来,还等着爸爸妈妈回家呢。孩子爸妈和孩子搭上话之后,一家人在舞台上哭成一团,台上的主持人,台下的观众,看到这一幕,全都泪流满面。孩子爸妈说:‘‘他们真想马上掉头回家,可是工作放不下,只能让孩子痛心’’。


幸运的是,孩子五岁时,他们的事业处于平稳期,孩子爸爸放弃工作,回家全职育儿。他们说:‘‘孩子很快长大,我们如果因为挣钱,完全不管孩子,那么孩子的世界就没有爸妈的印象,每天只能看着婚纱照片叫爸爸妈妈,那么我们生孩子的意义何在’’。如今,孩子在爸爸的陪伴下,每天都好开心,一扫过去的阴霾,变成一个和泼可爱的小姑娘。

所以,我们生下孩子,就要陪伴守候,让她们的幼儿时期,因为有父母的关心爱护,不管是身体,还是心智,都是一个充满阳光,幸福有爱的孩子。


梧桐话仙

「为了孩子」。

那曾经就是对于妈妈的定义。你怎么想,什么感受,有什么喜好,这些已经不再重要。在这些书上的观念看来,一旦你身为妈妈,你就已经肩负起了某种责任和义务。你要努力学习,温柔体贴,胸怀大爱,学会管好那些负面的情绪。一切以孩子为重,你必须成为情感和道德上的双重楷模。你应该是伟大的,而且你的伟大要大于幸福、快乐。

但这真的不是这一代人的价值观了。

榆林产妇坠楼的新闻出来,网上的愤怒像潮水一样,几天几夜无法退去。我完全理解为什么会激起那么强烈的愤怒——难道女人只是一个生儿育女的工具么?我记得自己刚生完孩子时,一度情绪非常低落,没有缘由,有时候就是会难过地大哭。但那样的情绪,似乎是与「妈妈」的定义格格不入的。哪怕是深爱我的长辈,劝导我的方式也是:「别哭了,不然对奶水不好。」一个闺蜜产假期间,因为长时间半夜起来喂奶,睡眠不足,常常心情烦躁,有一天在家崩溃,老公憋了半天说,「看看可爱的宝宝,什么困难过不去。」

What……

What……

Momself成立一年以来,聚集了十几万用户,我们深度接触过其中很多妈妈。

她们和我们一样,对「妈妈」这个词的传统定义,和它背后蕴含的种种「应该」充满了怀疑。

一个奋斗半生的女强人,一旦当了妈妈,就应该立马发现她前半生的努力没有意义,应该幡然悔悟,一心扑在家庭上。如果没有,她就是不应该?

一个大大咧咧、自由生长的rocker,当了妈妈,就应该突然性情大变,变成一个细腻如尘、体贴入微的妈妈?如果没有,她就是不应该?

一个热爱行走,酷爱旅行的人,当了妈妈,就应该突然玩性消失,成为一个宅在家里陪孩子的妈妈,如果做不到,就是不应该?

这么多精彩的自己,为什么会被定义在一个标签里?

这个标签,是大众,是媒体,也可能是我们自己贴上的。

有时候我们自己仍然相信,某个看不见的地方仍然存在某个规则,某种定义,某位权威,某份堪称完美的,毫无瑕疵的「妈妈」样板,然后我们用那样的东西质疑自己,暗暗焦虑:「难道我现在的生活方式是错的吗?」

但时代已经不一样了。我们有多元的生活,有各自不同的喜好,有相反的态度和价值观,最重要的是,我们终于开始勇于看到「我」是怎样的。我就是这样的我,对也罢,错也罢,但时代已经不是一个存在单一对错的时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