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批滴滴数据“杀熟”, 李彦宏: 国人更愿隐私换便利, 网友热议

当下想必大家都关注了最近Facebook遇到的大麻烦,起因便是英国剑桥分析公司利用第三方APP或许了大量用户隐私信息,从而再倒卖给一些机构,误导用户做出错误的决定。所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举令众多美国民众感到愤怒和极为不安,纷纷谴责Facebook方面肆意泄露用户隐私,不为用户安全考虑,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也第一时间向用户致歉。不过虽然此事发生在国外,但令国人也陷入沉思,如今互联网已经高度发达,除去平常我们使用的社交网站和APP之外,一些其他的APP也能在无形当中也窃取到用户的信息,诸如个人通讯录、出行喜好、活动规律。而这所有的消息都来自己大数据的分析。

媒体批滴滴数据“杀熟”, 李彦宏: 国人更愿隐私换便利, 网友热议

近日,滴滴方面可谓也是过足了头条瘾,什么原因呢?就是有用户向媒体反应滴滴存在利用大数据进行“杀熟”的行为,你可能会有些不理解?什么意思,啥叫“杀熟”?举个例子,你去商场买东西,经常在熟人那里买的话按照道理,比起其他的新顾客,老板都会给你一个优惠价,但滴滴则是反其道而行之,越是经常使用滴滴进行打车的人,反倒价格越来越高。

媒体批滴滴数据“杀熟”, 李彦宏: 国人更愿隐私换便利, 网友热议

有消费者就反映,同一情况下,利用三个不同账户进行打车到同一地方,三个账户显示的价格都不一样,对此滴滴回应预估价与实际价格略有偏颇,预估价受影响会有三个因素:第一,路况以毫秒实时更新;第二,优惠券会抵扣金额;第三,移动网络、wifi环境、经纬度坐标的细小误差会影响计费。

媒体批滴滴数据“杀熟”, 李彦宏: 国人更愿隐私换便利, 网友热议

针对此事,有媒体评论批评指出,针对不同消费能力群体差别定价并非一定是坏事。然而同一情况下对同一产品的差别定价,尤其是将消费者蒙在鼓里随意加价的情形,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已经构成违背消费者知情权的价格欺诈。很明显这一切都是互联网数据分析用户消费行为引发的不平等待遇。

媒体批滴滴数据“杀熟”, 李彦宏: 国人更愿隐私换便利, 网友热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