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批滴滴數據“殺熟”, 李彥宏: 國人更願隱私換便利, 網友熱議

當下想必大家都關注了最近Facebook遇到的大麻煩,起因便是英國劍橋分析公司利用第三方APP或許了大量用戶隱私信息,從而再倒賣給一些機構,誤導用戶做出錯誤的決定。所以一石激起千層浪,此舉令眾多美國民眾感到憤怒和極為不安,紛紛譴責Facebook方面肆意洩露用戶隱私,不為用戶安全考慮,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也第一時間向用戶致歉。不過雖然此事發生在國外,但令國人也陷入沉思,如今互聯網已經高度發達,除去平常我們使用的社交網站和APP之外,一些其他的APP也能在無形當中也竊取到用戶的信息,諸如個人通訊錄、出行喜好、活動規律。而這所有的消息都來自己大數據的分析。

媒體批滴滴數據“殺熟”, 李彥宏: 國人更願隱私換便利, 網友熱議

近日,滴滴方面可謂也是過足了頭條癮,什麼原因呢?就是有用戶向媒體反應滴滴存在利用大數據進行“殺熟”的行為,你可能會有些不理解?什麼意思,啥叫“殺熟”?舉個例子,你去商場買東西,經常在熟人那裡買的話按照道理,比起其他的新顧客,老闆都會給你一個優惠價,但滴滴則是反其道而行之,越是經常使用滴滴進行打車的人,反倒價格越來越高。

媒體批滴滴數據“殺熟”, 李彥宏: 國人更願隱私換便利, 網友熱議

有消費者就反映,同一情況下,利用三個不同賬戶進行打車到同一地方,三個賬戶顯示的價格都不一樣,對此滴滴回應預估價與實際價格略有偏頗,預估價受影響會有三個因素:第一,路況以毫秒實時更新;第二,優惠券會抵扣金額;第三,移動網絡、wifi環境、經緯度座標的細小誤差會影響計費。

媒體批滴滴數據“殺熟”, 李彥宏: 國人更願隱私換便利, 網友熱議

針對此事,有媒體評論批評指出,針對不同消費能力群體差別定價並非一定是壞事。然而同一情況下對同一產品的差別定價,尤其是將消費者矇在鼓裡隨意加價的情形,損害了消費者權益,已經構成違背消費者知情權的價格欺詐。很明顯這一切都是互聯網數據分析用戶消費行為引發的不平等待遇。

媒體批滴滴數據“殺熟”, 李彥宏: 國人更願隱私換便利, 網友熱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