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尼姑霸儿媳的圣人

偷尼姑霸儿媳的圣人

偷尼姑霸儿媳的圣人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一位南宋时期的著名人物的故事。

按照历史官方表述,他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著名的学者、诗人;是孔子、孟子以后最杰出的儒学大师、中国历史上第一大理学泰斗、程朱学派集大成者、闽学派代表人物,世尊称为“朱子”的朱熹朱大圣人。

大家看了这么多的头衔,肯定被绕晕了。这么介绍似乎依旧非常的抽象,很多读者朋友们对这位即将登场的大人物依旧不了解。首先,我提炼要点,详细介绍一下这位大人物的光荣史。

朱熹,男,姓朱,单名一个熹字,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他活了整整七十年,在当时算绝对的高寿,他的一生可谓是多姿多彩,波澜壮阔。

偷尼姑霸儿媳的圣人

他19岁中进士,担任过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按照现行的官职,属于省部一级的高官。

他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宝文阁待制,承担为宋宁宗讲学、皇帝诏书的起草的重要工作。通俗的讲,他是皇帝专职讲师团成员之一,称的上是帝师与专职秘书。

他著作等身,著名的有《太极图说解》、《四书章句集注》、《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四书章句集注》更是被作为元、明、清三代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用书,是后世几百年全国公务员录用选拔考试统一教材编撰者。

他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其思想被后世尊奉为官学,尊称为“朱子”,享祀孔庙,是唯一一位非孔子嫡传弟子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如果去过曲阜或者北京孔庙的话,都能看到他的祭祀牌位。

他讲过或者无限发扬光大的最经典的一句话,“存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就是存善,追寻天理,循道而行。“灭人欲”就是去恶,克己省身,修身养性。简单的说,“存天理”就是向善,“灭人欲” 就是去恶。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

偷尼姑霸儿媳的圣人

这六个字的横空出世,足足影响了中国几百年,到如今,仍旧影响着国人的思维定势。古来圣贤,莫过如此。卒后谥曰文,又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得到了历朝历代皇帝与文官统治集团的高度肯定与充分评价。他的一生,真正做到所谓“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看到这里,读者们肯定纳闷了,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这是一位360度无死角的道德完人,怎么看都是好人,而且是好人中的极品好人,和文章的标题不妥嘛!

可世界是公平的,因果论就是这么神奇,出来混总要还的。再怎么装都会漏馅的。下面,我就开始讲讲他的故事。

1

朱大圣人志大才疏,首先是关于朱大圣人职场能力不足的故事。

《二刻拍案惊奇》记载,朱大圣人在福建崇安县当知县时,一个小民状告富户侵占自家的祖坟。朱大圣人很是亲民,也非常的敬业,立马跑到现场查看。乖乖,不得了,风和土肥,后有山靠,前有水流,真是一块上风上水的宝地。立马招来原告与被告,组织现场断案。

富户一脸茫然,竭力辩解:“这地一直是我家的,这也是我家新修的坟头。不信您看,泥土还是潮的,怎么老母鸡变鸭,变成了他家的了呢?”

小民声泪俱下,动情哭诉:“青天大老爷,您可一定要为我做主呀!坟头虽然是新的,可那是新盖的呀!底下还有老土,家人安葬在下面,有墓碑作证,您可挖开确认。”

偷尼姑霸儿媳的圣人

朱大圣人言听计从,令衙役刨地。果不其然,挖出了一块陈旧墓碑,上面赫然写着小民祖先的名字。朱大圣人看了,勃然大怒,好嘛!墓碑为凭,强抢民地,铁证如山,这是一起典型的大户贪图小民祖坟风水好,恶意侵占民事案件。居然还当本官是阿木林,还敢忽悠本官,忽悠,我让你忽悠,于是判了大户一个强占田土之罪,将坟地判给了小民。

其实实情是小民把自家先人的墓碑偷埋在富户家墓地,真是够缺德的,然后无中生有,告刁状。朱大圣人固执的认为普天之下,只有大户欺诈小户,哪有小户敢诈骗大户的道理,中计上当。

2

朱大圣人做官的能力不咋地,但是为了打击政敌却不择手段。下面的故事讲述的就是朱大圣人为了打击政敌,诬陷妓女的事儿。

作为“程朱理学”的掌门人,一直和“金华学派”较劲,争斗不休。他在担任浙东常平使巡行台州的时候,发现“金华学派”的唐仲友与一名叫严蕊的名妓关系密切。

当时南宋朝廷有法度,官员嫖妓是重罪。这么好的机会怎能放过,为了打击唐仲友,朱大圣人利用职权,把严蕊抓了起来。

妓女也是人,而且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女人,可朱大圣人可不会怜香惜玉,侮辱、谩骂、惩治、拷打、诱供,什么手段都使上了,足足折磨了她两个月,一定要严蕊交代和唐仲友通奸的罪名和具体细节。

“招吧,快些招供吧,招供好了,你就没事了,可以回家了。”

可实在没想到,严蕊是个硬茬的气节女,死活就是不承认,答复总是一句:“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老娘干了就是干了,没干就是没干!绝对不背这口大黑锅!

一个妓女居然如此有气节,朱大圣人傻了眼。这事越闹越大,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走卒皆知,真是感谢朱大圣人,严蕊事件登上了南宋娱乐版的头版头条,成全了全国人民的饭后聊资。今天言蕊又扛过去了,明天朱大人又发明了什么酷刑,最后这事都登上了邸报——皇帝都时常关注的报纸。

宋孝宗看到了相关报道,估计是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尽管内心倾向朱大圣人,专门发下话来给朱大圣人解围,“此秀才斗闲气耳!”(这事纯粹是文人之间狗咬狗,严蕊这个妓女无罪)

偷尼姑霸儿媳的圣人

宋孝宗

很快,朱大圣人灰溜溜的调职滚蛋了,唐仲友安然无恙,严蕊无罪释放,后嫁某宗室为侧妾。

朱大圣人的职场争斗水平,哎,low!两个字形容,very low!

3

如果说前面这两个故事涉及到朱大圣人职场能力与朝堂争斗,属于能力渐进范畴;争斗手段不算高明,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可后面的两个故事实在是香艳异常,让人目赤耳鸣。而且都双双出现在结束他政治生命的弹劾奏章里。

一是“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二是“家妇不夫而自孕”,朱大圣人以“深省昨非,细寻今是”来搪塞,这个做法跟当下玩出轨的明星所采用的公关方式倒是异曲同工。可信程度极高,绝非胡编乱造。下面,将这两个故事艺术演绎一下。

从古至今,文人与名妓之间演绎了一幕幕脍炙人口的人间情话活喜剧。可我们朱大圣人偏偏另辟蹊径,活活玩出了重口味。

话说艳阳三月,莺飞燕舞。朱大圣人游性大发,一人登山踏青。突然,一个窈窕多姿的女子身影隐约出现在前方一抹绿色中。朱大圣人好奇心顿起,不顾年老体衰,疾步追上前去。

追着追着,就不自觉的来到了一座尼姑庵前。看着一个个光秃秃的脑袋瓜子进进出出,朱大圣人诗性大发,尼姑庵中风景好,年轻女尼到处跑。突然,他看到了结伴而来的两个年轻女尼,一女娇小可人,一女婀娜秀美,俏媚的脸庞上洋溢着青春的笑意,宽松肥大的僧袍却也无法掩饰无穷的活力。

他看的眼神呆滞,一如秋菊,含苞待放;一如玫瑰,火热灼唇。半截入土的朱大圣人嘴中默念着,心中顿生一团火,宛如枯木逢春,甘泉入涧,几十年的修行不要了,自己念叨的警示名句也忘了,“两位女菩萨,两位女菩萨。”忙追上前去搭讪。

偷尼姑霸儿媳的圣人

朱大圣人巧如舌簧,从剃度修行、人伦纲常、亲人追思全方位的轰炸。两个二八小尼姑那见过这阵势,被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很快就从一生陪伴青灯古佛的伟大理想演变成了做妾生子的人伦事业。朱大圣人成功抱得美人归,噢,不,是尼姑归。更为嚣张的,他还不懂得闷声发大财的道理,不怕贼惦记就怕别人不知道,带这这两个活力四射的电灯泡招摇过市。你想想看,两个光秃秃的脑袋有多醒目,估计是为了南宋的环保大业,晚上读书不用点灯用。

4

上一个故事讲的是朱大圣人好色,自古名士多风流,虽然口味重了点,但还勉强说得过去。但是下一个故事那就是赤裸裸的打脸,是属于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问题。

朱大圣人儿子众多,其中一个儿子不幸病死了,结婚没多久,年轻貌美的儿媳妇独守寡居了。

朱大圣人毕竟是圣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没事总是去关心探望。一回生分二回熟悉三回热络,没过多久,寡居的儿媳妇居然怀孕了。

可笑寡居的儿媳妇大了肚子,可怜死去的儿子带了绿帽子,可贺朱大圣人又多了一个孩子。读到这里,大家都会情不自禁的想到北宋另外一位著名的人物,那就是背负扒灰骂名数百年的苏轼苏东坡。

人家苏东坡是有想法没行动,青纱帐里一琵琶,纵有闲情不敢弹。灰没扒成,倒是落下了几百年有贼心没贼胆的笑柄。

而我们朱大圣人有目标有行动,都老大一大把年纪了,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要肥还是留自家。朱家帐里一琵琶,想弹就弹,你自己写的“警世格言、伦理纲常”到哪里去了?

就算退一万步,儿媳妇大肚子这事不是你干的,但作为一家之主,儿媳与人通奸,不夫而孕说明你家风不端,门风不正,也能治你一个管家不严之罪。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来混总要还的。《宋史》卷三十七记载:“十二月辛未,金遣完颜崇道来贺。明年正旦,是月,监察御史沈继祖劾朱大圣人,诏落熹秘阁修撰,罢宫观。”很简单,朱大圣人惨遭弹劾。证据确凿,随即被罢官。

偷尼姑霸儿媳的圣人

叶绍翁

其中南宋叶绍翁的笔记《四朝闻见录》详细记录了监察御史沈继祖的弹劾奏章,洋洋洒洒数千言,其中所列朱大圣人的罪状提炼出来如下:不孝其亲、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心怀怨望、为害风教六大罪,以及私故人财、诱尼为妾、诸子盗牛、冢妇不夫而自孕、夺他人墓地葬母亲五大附加罪,合计十一条罪状。如同十一记耳光,啪啪作响,抽的朱大圣人七窍留血,天昏地暗。这一条条的火辣、劲爆的绯闻、斑斑恶迹,展现在了全国人民面前,结果可想而知,圣人变淫魔,舆论哗然,政坛震惊。

被弹劾的朱大圣人赶紧上书请罪,在《落职罢宫祠谢表》却无一字自辩。据说宋宁宗看后,着急了,暗自埋怨自己的老爹宋孝宗。爹,你真是看走眼了,你给儿子找的什么玩意当老师!简直就是个衣冠禽兽,斯文败类,啪啪啪的打儿子的脸。可毕竟是自己授业老师,捏着鼻子也要保,立马召见。

“卿家,弹劾你的奏疏看了吗?”

“回陛下,老臣看了,老臣有罪啊!”

“所参可属实?”

“深省昨非,细寻今是。”(这句话就不解释了,这口气和措辞,出轨明星们难道是向朱大圣人学习的?)

“卿家可被誉为圣人,著作等身,一直鼓励与提倡存天理,灭人欲!”

“臣伏念臣草茅贱士,章句腐儒,惟知伪学之传,岂适明时之用。”(臣是一腐儒,臣所做是伪学,纯粹是忽悠人的,没什么用!臣实在没熬得住!)

“唉,卿家,您还是回乡养老去吧!”

朱大圣人晚年就栽在这道弹劾上,一蹶不振,一直到死都没能翻身。当然,翻身被拔高那是明代以后的事情了!

关于十一条罪状的真实性,后世存有争议。从当时的党争(庆元党案)的大背景来看,估计存有栽赃诬陷、夸大其辞的现象。

但我们常说,苍蝇不盯无缝的蛋,朱大圣人自己肯定有不检点不道德的地方,才被别人一击而中。清乾隆年间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所论颇属持平”,意思就是所记应是属实。毕竟已经过去了几百年,朱熹的功过是非自有评鉴,不再妄言论述。

对我们而言,朱熹一生仍有许多借鉴意义。我想最大的收获就是存天理,守人欲!欲无止,取有道!特别是讲仁义道德,不是单纯放在口中,而是要刻在心中,落实到行动中。如果你做不了真君子,那就老老实实做个真小人!装,实在是太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