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研究:蒲公英功效与药理作用

摘要:蒲公英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兼有药用和食用两种作用,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蔬菜和中草药。随着现代科学的研究进展,人们开始逐渐研究中草药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其中对蒲公英的现代药理作用和活性成分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现代医药科学对蒲公英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认识也在不断的加深。本文就近年来对蒲公英的现代药理作用和活性成分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以使人们更好的认识蒲公英的药理作用和活性成分。

蒲公英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多数省份都有分布,是我国常见的野生蔬菜和中草药。蒲公英作为中药,始载于《唐本草》,后在《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中国药典》中均有收录和记载。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能。《本草新编》谓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并被少数民族应用,记载于少数民族的典籍中,如被作为藏药、蒙药、苗药、彝药、傈僳药、傣药、土家药使用,在这些少数民族的医药典籍中均有记载。蒲公英药理作用众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医学实验研究:蒲公英功效与药理作用

蒲公英

1、抑菌作用

医学实验研究:蒲公英功效与药理作用

蒲公英

2、抗炎作用

医学实验研究:蒲公英功效与药理作用

3、利胆保肝作用

肝功能损伤是多种严重肝脏疾病的共同的致病特点,并且是引发肝功能衰竭的始动环节和多种严重肝脏疾病导致肝功能衰竭的共同途径。现代研究证实蒲公英可有效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的水平,促进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好转,进而对肝功能的恢复大有益处。蒲公英可拮抗内毒素所致的肝细胞溶酶体和线粒体的损伤,解除抗菌素作用后所释放的内毒素导致的毒性作用,故可保肝。蒲公英液灌胃能使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松弛,有利于胆汁排入肠中,临床上对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有效。

4、利尿作用

医学实验研究:蒲公英功效与药理作用

5、抗氧化作用

6、抗肿瘤作用

医学实验研究:蒲公英功效与药理作用

7、抗血栓作用

糖尿病因其引起血栓和缺血,会导致许多血管疾病。蒲公英的乙醇提取物用来考察对人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其对ADP诱导的的血小板聚集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

8、其他作用

医学实验研究:蒲公英功效与药理作用

蒲公英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在我国分布广、种类多、产量大。蒲公英价格低廉,产量多,应用广泛,因此可以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资源来开发。蒲公英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在古代蒲公英被贫穷人家当做野生蔬菜和草药使用,蒲公英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一味值得人怀念和敬畏的草药和野菜。蒲公英对生长条件要求很低,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可以生存,它甘于平凡,无私奉献,在现代又为新药的研制和开发发挥自己的作用,蒲公英用自己看似短暂而渺小的一生向我们诉说了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蒲公英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资源和创造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价值,利用它来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医药科技事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服务。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复杂,药理活性明显,兼具药用和保健作用,资源储量大,分布较广,产量受环境影响小,用来研究开发保健品和化妆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有必要对其更好的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朱蔚云,庞竹林,梁敏仪,张锦宏.蒲公英对环磷酰胺致小鼠骨髓细胞突变作用的抑制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3(03).

[2]闻萍.复方蒲公英注射液佐治呼吸系统感染152例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06).

[3]怡悦.蒲公英属植物中三萜化合物的抗促癌活性[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04).

[4]朱蔚云,庞竹林,梁敏仪,张锦宏.蒲公英对环磷酰胺致小鼠骨髓细胞突变作用的抑制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3(03).

[5]怡悦.蒲公英属植物中三萜化合物的抗促癌活性[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04).

[6]王菁,张学炜,吕宪禹.蒲公英药用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与含量测定[A].2006天津市第十七届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