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為什麼會打不過清兵?

傾城147361922

李自成消滅了明軍,為何打不過清軍?這個邏輯根本就不能成立。

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在戰鬥素質上就遠遠不是八旗軍的對手。

從表面上看,最後攻破北京的是闖王李自成的部隊,但是不意味著李自成部隊的戰鬥力就比明軍強,因為明朝把大部分的精銳部隊,尤其是邊軍都用於對抗清軍,並且在一次次的會戰中被清軍殲滅,尤其是松錦會戰,明朝精銳邊軍幾乎全部戰歿,給李自成的崛起創造了條件。

農民起義軍遇到明朝的二流部隊還是可以一戰的,但是如果遇到精銳邊軍就只能不是逃,就是退。如果要真打,那就得碎了。這個是有例子說明的,明朝曾經調遼東邊軍的一部分打過內地的農民軍,效果非常好,專治各種不服。

就比如說張獻忠、高迎祥、李自成就被遼東軍暴打的非常難受,決定聯合起來像蘭博一樣直面挑戰,來一次正面剛,結果依然被暴打。

獻忠憤,合迎祥、自成兵,與寬戰龍門、白沙,截官軍為二。寬自斷後,士卒殊死鬥,自晨至夜分,復大捷,斬馘一千有奇。


而遼東軍的整體野戰能力是弱於八旗軍,當然在特定條件下,還是能和八旗軍正面戰鬥的,就比如說北京保衛戰就打的很好。我們從中可以看出農民起義軍和八旗軍的戰鬥力有著巨大的差距。

李自成駐紮襄陽以後,將自己的部隊重新整合,分為了地方守衛部隊和野戰機動部隊,就是中軍營,這支部隊是最有戰鬥力的,最後被八旗軍和關寧軍全滅于山海關,儘管李自成的中軍營和並不是直接對上八旗軍。但是,從談遷的《國榷》上來看,農民軍對八旗軍的戰鬥力非常忌憚,由於八旗軍的出動,農民軍的士氣陡然崩潰。

諸賊畏令嚴,故未退。忽塵開,見辮髮而甲者,鹹驚呼曰:“虜至矣!虜至矣!”拉然崩潰,墜戈投弓,自相蹂踐,死者數萬人。


而且李自成的中軍營也和孫傳庭後來新訓練秦軍也交過手。儘管汝州戰役孫傳庭部最後失敗,但是李自成面對新練秦軍作戰也是相當艱難,如果孫傳庭的原來的那支部隊沒有趕赴松錦戰場,我想李自成這場戰役就得跪。

而孫傳庭曾經就對八旗軍、自己的秦軍、起義軍的實力做過對比,請看他怎麼說。附圖。

我麾下百戰兵,流賊望而膽落者,遇北兵輒股慄,……?語未畢,以數十騎浮渡,我兵數千皆走,如失魂魄,蹂踐死者甚眾。

大家看了這個就應該知道李自成軍和八旗軍的戰鬥力有多大的差距了吧。



論史

李自成大軍先後擊敗了傅宗龍的秦軍、汪喬年的三邊兵、楊文嶽的保定兵、孫傳庭的陝西兵,幾乎打的都是殲滅戰,陣斬了傅宗龍、汪喬年、孫傳庭,並且活捉楊文嶽。

到1644年,明朝僅有三大野戰兵團:孫傳庭兵團、吳三桂兵團、左良玉兵團,其中左良玉兵團潰逃江左,孫傳庭兵團在河南對決中被殲滅,只剩下最後一個最強大的吳三桂關寧軍了。就是在這個時候,清軍入關了,李自成最後九戰九敗。

李自成大軍一兵倅馬三四匹,冬則以茵褥籍其蹄。剖人腹為馬槽以飼馬,馬見人,輒鋸牙思噬若虎豹。軍止,即出較騎射,曰站隊。夜四鼓,蓐食以聽令。臨陣,列馬三萬,名三堵牆。前者返顧,後者殺之。戰久不勝,馬兵佯則誘官兵,步卒長槍三萬,擊刺如飛,馬兵回擊,無不大勝。

李自成大軍騎兵每一個人都有3-4匹騾馬,一旦開戰,就先由騎著騾子的打頭陣,入關打不過,壓陣的步兵和小兒兵頂上,隨後,主力騎兵從兩翼發動突襲。因此,大順軍最大特點就是騾馬多。

所過崇岡峻坂,騰馬直上。水惟憚黃河,若淮、泗、涇、渭,則萬眾翹足馬背,或抱鬣緣尾,呼風而渡,馬蹄所壅閼,水為不流。但是,清軍入關以後,從一片石一直到潼關,九戰九勝,大順軍主力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原因是非常多的,但是,軍力的差距也是顯而易見的,入關前夕(1644年)八旗滿洲有318牛錄,按每牛錄200丁計,男丁數63000左右。八旗三丁抽一人,其實真實披甲就2萬多人。加上八旗蒙古,還有十丁抽一人的八旗漢軍,真實的八旗軍數量很少。

他們真正的優勢是滿蒙重甲步騎兵,還有戰馬比李自成更加精良,衝擊力和行軍能力更強。最重要的是當時八旗漢軍的烏真超哈重炮兵,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也是最強的野戰紅夷大炮部隊。又有吳三桂關寧軍助戰,以李自成當時,的實力就打不過了。


深度軍事

大家都知道在明朝末年,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從陝西起義,一路打到了北京,推翻了大明王朝。在幾場慘烈的戰爭中,李自成都幾乎是全軍覆沒,可李自成憑著堅韌不拔的意志,一次次鹹魚翻身,捲土重來,最後擁軍百萬,佔領了大明的國都北京,推翻了大明王朝。但是勢如破竹的農民起義部隊打得過明軍,為什麼打不過清軍?今天我就跟小夥伴們聊聊這個問題。



當時的大明王朝可謂是內憂外患,國內有李自成領導的起義軍,外部還有來自清軍的騷擾,加上當時北方連年發生了蝗蟲等災害,農民為了能夠活命,紛紛參加了李自成的起義軍。但是李自成佔領北京後,就失去了最初的進取心,完全沉侵在北京的花花世界中,而起義軍更是在北京肆無忌憚,燒殺搶掠,姦淫婦女。對於當時北京居民來說,這裡已經成為人間地獄。



而李自成犯得最大的一個錯誤,就是霸佔了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和洗劫了吳三桂的家,並對吳三桂的父親動用了大刑。要知道當時吳三桂的軍隊一直是大明朝精銳,是明軍的精英關寧鐵騎。戰鬥力十分強悍,之前清軍沒有殺進山海關就是因為吳三桂。本來吳三桂有投降李自成之意,但是李自成的所作所為激怒了吳三桂,反而使吳三桂投靠清軍,最後放清軍入關。



由於李自成的軍隊自攻下北京後,貪圖享樂,早就沒有了戰鬥力,加上之前沒有正規的軍事管理體系,各將領也沒有共同的利益價值觀,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無法長期有效的合作。在面對入關的清軍八旗軍的正規部隊和吳三桂的關寧鐵騎,紛紛敗下陣來。最後李自成倉皇逃離北京。




李哥講史

李自成為什麼會打不過清軍?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李自成戰略判斷失誤,後果就是被清軍佔了先手。

首先得肯定的說,李自成算的上是個亂世梟雄。在李自成進京推翻明朝後,李自成這時的主要敵人有三個,一是建立大西政權的張獻忠,第二就是關外的滿清,第三是南明。

而當時李自成集團認為張獻忠才是心腹大患,所以李自成的主力部隊都放到了山西河北一帶,目的就是防禦張獻忠,而南明當時還不成氣候。而對關外的滿清李自成卻是大意了,因為滿清幾次入關主要就是燒殺搶掠,所以李自成可能認為滿清就和中國歷史上的匈奴突厥差不多,只要拿錢糧美女暫時滿足滿清的要求,就可以爭取時間。

李自成正因為這樣想,所以才遲遲沒有像山海關派主力部隊,因為怕那樣會刺激滿清,可是李自成沒有想到的是滿清當時已經漢化,並大量啟用了漢族人為官,而滿清的目標就是入主中原,這樣一來,李自成和多爾袞的戰略目標判斷就差太多了。

當李自成招降吳三桂失敗後,李自成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向山海關派兵,可那時已經晚了,而且最要命的是李自成並沒有派出主力部隊,而滿清和吳三桂卻是精銳盡出,所一片石李自成一仗李自成大敗而歸。

在李自成退出北京後,多爾袞下令吳三桂及清軍主力對李自成部窮追不捨,不到八個月就把李自成打的全軍覆滅,而李自成部始終沒得到喘息的機會,這也可以說多爾袞確實是個厲害人物。

在清軍全力追擊李自成部時,當時的南明和張獻忠都沒有支援李自成,南明不支援可以理解,因為畢竟李自成進京逼死了崇禎,而張獻忠沒有動作就讓人不可理解了,但這也說明張獻忠和南明都不能顧全大局,江山丟的不冤。


天宇的文史情懷

首先不得不說滿人的戰鬥力還是非常強悍的,尤其是配合八旗制度,更是發揮了最大的戰鬥力,在遼東對抗明軍的精銳遼東鐵騎也絲毫不落下風,甚至有人評論當時的八旗軍有世界上戰鬥力最剽悍的騎兵。

再看李自成軍隊的戰鬥力,在我們的印象中李自成的農民軍多為流寇,不堪一擊,曹文詔幾千人就能將數萬農民軍殺的四處逃竄,李自成,張獻忠等也是敗了就詐降然後再叛。

但是到了後期,農民軍實力還是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尤其是李自成帶著十幾個兄弟再度出山之後,已經有了和明軍對抗的實力,而從陝西一路打到北京,面對一般的明軍部隊基本上優勢也是很明顯。

但是面對清軍李自成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從山海關一路敗退,最終死在九宮山。李自成的失敗主要原因是部隊成分比較單一,主要以農民軍為主,勢單力孤。反觀清軍,他們大量招降明軍舊將(吳三桂只不過是一個代表),利用漢人地主階級,這種情況下李自成的失敗是必然的。


一點點歷史

李自成為何打不過清兵?目前從史書或專家的分析看,至少有5個版本的說法,好似都有理,都能說服人,比如“腐化自滿”說、“流寇遊擊”說、“鼠疫”說、“烏合之眾”說、“吳三桂”說,等等。但我認為,歷史上任何一個政治集團或軍事集團的垮臺或潰敗,都具有其內在的必然的定律(規律),無外乎是兩大因素交叉疊加的結果:即戰略上的和戰術上的。如果戰略與戰術相得益彰就會大功告成,反之,就徹底地一敗塗地。李自成的失敗,不僅是打不過清兵的簡單問題,而是戰略上鼠目寸光,戰術上一塌糊塗,不失敗,老天爺都都會怪罪!

第一,為什麼說李自成在戰略上判斷失誤?李自成進北京城之前的戰略方針是正確的,佔領北京之後則是完全錯誤的。1644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時,麾下確有總數150萬的大軍,然而過黃河向北京進發時,實際帶領的軍隊數也就50萬左右,一路過關奪城留守,打到北京城下時,實際兵力也就30多萬人。當時,李自成還沒完全摸清楚北京城的底細,否則他不會兵臨城下還與崇禎談判討封“西北王”。當李自成成佔領北京城後,自以為已推翻了大明王朝,在戰略上產生了嚴重的失誤。主要表現在對外與對內兩個方面。對外當然是對滿清八旗軍,由於李自成多年在中原內地與明軍周旋作戰,對滿清不甚瞭解,根本沒想到原來滿清與自己的目標是高度的一致,即推翻大明王朝λ主中原,只是手段不同而已。李自成的闖字軍與滿清的八旗軍本來是相得益彰的或殊途同歸的,換句話說,正因為有八旗軍在山海關外牽制了明朝的主力,李自成才能有機可乘縱橫九省直取北京,否則他早都被消滅在函谷關內了;反之,之所以有李自成義軍的生亂搗蛋,明朝廷背受敵三面作戰,滿清八旗才得寸進尺虎視眈眈日益坐大。看明白了嗎?1644年上四、五月時天下有五大軍事集團,即李自成集團、滿清八旗集團、南明集團、張獻忠集團、吳三桂集團。李自成如果是個戰略家,當時有上中下三種方案。上策:聯合張獻忠與吳三桂,先對付關外的滿清,再渡長江圖謀長遠;中策:與滿清接觸談判,然後過江對付南明,這樣吳三桂與張獻忠就不再是問題了;下策:武力征討不歸附的吳三桂集團,導致滿清乘虛而入魚翁得利。李自成恰恰選擇了下下策,所以是鼠目寸光,蔫能不敗?!


第二,為什麼說李自成在戰術上一塌糊塗呢?其根源在於農民義軍流寇式游擊戰思想根深蒂固。李自成闖字軍的特點是,能打過就打,打不過就跑。往哪兒跑?往陝西老家跑,陝西沒得去,就鑽山。李自成與吳三桂加八旗軍在一片石大戰,損失慘重,逃回北京時,手下主力大將劉宗敏等尚在,北京至少還有10萬主力軍,完全可以組織北京抵禦戰,再調陝西山西留守軍隊增援,取勝幾率很大,畢竟滿清八旗不是天兵天將!沒有在北京城組織有效阻擊滿清八旗軍,是李自成戰術上的最大敗筆。你知道當時追擊李自成的八旗軍有多少?兩萬多。吳三桂的呢?一萬多!但是一片石成了李自成最後的噩夢,在北京倉促登基後,主動放棄北京倉皇逃跑。這不是李自成打不過清兵的問題,而是根本就不想打,鬼使神差地→_→(讀圖下內容)


就想跑回陝西去。這一跑,就把老本和老命都跑光了!


圓夢人A

這個問題隱含了一句話,就是李自成打敗了明軍,為什麼還會打不過清軍。

李自成的起義軍並沒有碰到明朝的精銳部隊,可以說,明朝的精銳部隊全部喪失在遼東戰場,而李自成所在的西線戰場,全部都不是明軍的精銳。

而且,即使是明朝的二流部隊也是吊打李自成,從李自成崇禎二年開始加入起義隊伍,多次被明軍圍困,命懸一線,李自成使用了詐降,逃跑等多種策略才得以脫險。

李自成真正的崛起在於松錦大戰前後,明廷調集九邊十三萬精銳赴遼東戰場與清軍進行決戰,最終慘敗。李自成才勢如破竹,松錦大戰的慘敗標誌著明廷對全國地方軍隊震懾力的消失,加上發不出糧餉,自主招募部隊的左良玉等部已經不聽指揮了。

最終,全國都感覺應該換一個君王了,李自成應運而生,直取北京,在李自成進北京的路上,基本沒有發生大的軍事衝突,各路守軍都是紛紛投降,前來勤王的唐通陣前投敵,連北京的大門都是被太監給打開的。所以,李自成的農民軍根本打不過明朝,他要感謝的是,清軍在關外吸引和消滅了明軍的所有主力。


那麼,李自成和清軍呢?

關於李自成的農民軍和清軍的比較,我做這樣一個比喻:沒有嚴格軍事紀律,組織鬆散的農民合作社,和一個常年以打家劫舍為生有組織有紀律的悍匪之間的戰爭。

結果可想而知,農民能斗的只能是地主,但是打不過劫匪。

只是一場規模不是很大,傷亡不是很重的一片石戰役,打的李自成是丟盔棄甲,望風而逃,連北京都不要了,直接要往老家跑。

如果在平原上,李自成的農民軍估計都不夠八旗騎兵的一個衝殺,這也是為什麼農民軍被明軍打敗N回,還可以東山再起,但是被清軍打敗一次,就再也無力反抗了的原因。


史論縱橫

裝備差

人員素質不齊

沒有實戰

沒有系統可行的軍事理論指揮

關於這個問題之前已經回答過了,那就再說一下啦!縱觀歷史,多少農民起義都失敗了,有些確實覺得可惜,更覺得不值得。有流血犧牲,有感慨一生。要說李自成建立的新王朝確實有點可惜,可惜的就是沒有長久,我覺得主要有這個幾點:



第一,沒有紮實的理論做支撐,俗話說就是缺少文化知識,學習的不夠。

第二,沒有足夠的實戰經驗,清兵畢竟是打過仗的,他們的隊伍還是實戰少。

第三,沒有系統可行的制度,內部太混亂,畢竟是農民起義還是想一陣高興。



歡迎交流三句話


鐵騎羅山

主要還是李自成的老對手洪承疇瞭解李自成和義軍的慣用打法和戰術,尤其瞭解闖軍愛詐敗設伏,並告訴清軍,所以清軍每戰必敗闖軍,到後期清軍一嬌狂,就成就了義軍李定國詐敗設伏的回馬槍戰術,這一仗清軍全軍履滅,親王的人頭也被李定國親自砍掉。


樸固懷恩

李自成為什麼會打不過清兵?兵是將之威將是兵之膽。關鍵是在於李自成自己沒有政治智慧,缺乏軍事智慧!一進北京立刻腐敗!沒有解決好明朝守邊將士的問題。李自成打下北京就應該立刻和明朝的守邊將士進行勾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來穩定邊境!對當時的起義軍加強訓練提高思想教育!補充軍事裝備做好應對邊界的不穩定因素。李自成做的一切都是背道而馳的事!在沒有做好應對邊界不穩定因素的時候!破壞了和明朝守邊將士的關係,激發了吳三桂沖天一怒為紅顏的壯舉!最後引狼入室!大清鐵騎加上明朝守邊的精銳部隊。兩隻正規軍來對抗李自成的農民軍。當時的起義軍隊裡的官僚系統已經腐敗了!這時候支持起義軍打仗的精神動力以減弱了!當時起義軍起義時農民是不起義指定會死,起義還可能有活的希望!是在這種沒有退路的求生精神為動力而產生的動力促使了起義軍的壯大。進京以後起義軍首領的腐敗同時整體的起義軍隊伍也在腐敗。導致了當時起義的那種為了生存而不懼怕生死的精神喪失了!反而變成了為了求生而懼怕死亡的因素產生了!這種為了求生意識導致了起義軍的畏敵如虎的現象產生了。導致起義軍的節節敗退最後以而失敗告終!起義打不過清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整個起義軍沒有精神主張,缺乏精神動力沒有主導思想,李自成不具備領袖智慧!這就是李自成為什麼會打不過清軍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