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山纪念堂有什么特点?

令如欢

遍布全国各地的中山纪念建筑,种类多样,风格各异,它们是二十世纪上半页中国风云历史的凝固记忆,也是这一时期中国本土建筑师施展手脚的自由舞台。而由青年建筑师吕彦直所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以其开创性的中西结合手法、巧妙而大胆的结构布置和气势磅礴的单体规模,不仅被公认为中山纪念建筑的代表作,更无愧为为近代建筑史中的永恒经典。


广州中山纪念堂位于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北侧,北依越秀公园,南邻市政府,建筑师是被称作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的吕彦直,他同时也是南京中山陵的设计者,可惜英年早逝,未能看到自己的设计完工那一天。纪念堂建于白色花岗岩基座之上,高49米,平面呈八角形,坐北朝南,气势恢宏。外墙以乳黄色为主基调,辅以红色檐柱及蓝色琉璃瓦屋顶,给人以庄重肃穆的视觉感受。前檐下悬挂孙中山手“天下为公”横匾,四面各设重檐歇山抱厦,屋顶为八角攒尖式,形成错落有致的立面组合。建筑外观呈四层,内部两层,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设座位4729个,跨度达71米,为了在实现巨大空间的同时不影响自然采光,设计师采用混凝土巨柱与大型钢桁架构成主要受力体系,体现了当时最先进的结构设计理念。

这座伟大的建筑见证过侵略的伤痛,也见证过胜利的喜悦。在纪念堂东门外北侧的一面墙上,仍可以看到1938年6月7日日军炸弹所留下的弹痕,而七年之后的1945年9月16日,日本23军司令田中久一也是在中山纪念堂的舞台上,向国民党第二方面军张发奎司令签署降书。

自建成伊始,广州中山纪念堂就成为亚洲最大的会堂式建筑,同时也是这座城市传统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漫步在今日的纪念园区内,无论是在纪念堂内仰望穹顶,在陈列馆中重温历史,还是在铜像下缅怀国父,亦或是在广州最老的木棉树前抚摸这座城市数百年的沧桑,都会与历史产生最真切的共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