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以种地为生的人越来越少了?

蒙汉情深

种地为生,越来越难生。种地太辛苦,是“心”苦。外出也有了多种选择,收入总比种地强。这是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的大部分是妇女、儿童、老人。

笔者皖南农村,人均一亩田,2分地。村里60户,计240口人。村里确实大部分人已经不在以种地为生。

1,种地为生,收入过低。一亩田两季稻(不到2000斤,140元/100斤,收2800元左右),扣掉收割机(120每亩×2)、肥料钱,人工费不算,一年收成不了多少。一亩田种棉花,收入1500左右,但很累。


大规模种植业不适合南方丘陵地带,人均土地少也不利于机械化。

2,种地太辛苦,是“心”苦。辛辛苦苦一年多,年末没有收入。村里留下的大部分是儿童、老人、妇女。大部分人家只种点够自己家吃的粮食就行了。大部分人家把田转租出去,收取每年每亩300元田租,加上国家粮食补贴每亩180元左右。

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也是农业一个方向。

3,村里只有少数中粮大户承包其他村民土地种粮,或者种植烟草经济作物。


发展农业旅游是农业一个方向。

4,年轻人已经不种地了。村里人经常说,无论做什么,都比在家里种地强。村里年轻人进城务工、创业、进公司。年轻人不比上一代,父母都比较心疼,从小读书为主,会读书的就进城上大学留城里上班了。不会读书的就被家里送到外面学个技术或者打工。毕竟种地辛苦,年轻人吃不了这种苦了。


小海视点

在农村以种地为生的人越来越少,这是不争的事实。原因如下:

1.种地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在农村绝大部分地区还是靠天吃饭。种子钱,化肥钱,雇人翻地钱,自己投入的劳动折合成人民币加在一起与粮食收获时的成果相差甚远!赔本的买卖干不得!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火烈鸟887

如果你在农村生活过,估计你会反问“凭什么我要以种地为生”了。



说实话,我不知道楼主是不是农村人出生,如果你是的话,你会明白现在农村人的生活是很惨的,特别是仅仅以种地为生的农村人。怎么个惨呢:收入少、社会地位低、很难享受到一些先进的服务等等。总之而言,农村以种地为生的人过的痛苦生活是很难猜测到的。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试问还有谁愿意以种地为生?不说别的,就拿我的老家来说吧,原来是每家的男子都会出去打工或是去矿山挖煤,留下女人在家务农、带孩子。但是,这几年来,由于许多矿山被关停、生活教育花费加大,很多家的夫妻两人都外出打工赚钱了,把孩子留给老人照看,等到过年再回家,有时甚至不回家过年,那些老人又有几人还能种地呢?



我承认,这些年来国家对农村农民的支持力度比较大,但是收效远远不像预期那样。简而言之,为啥现在以种地为生的人越来越少了呢:种地只能维生,不能致富;同样的辛苦在别的职位上可以赚更多的钱;没前途,还要连累下一代;社会地位低;种地会越种越傻,错过或是更晚接触许多新鲜事物。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谢谢。


莫谈归途



以前我国的大部分农村,都是以传统的农耕方式为主,后因改革开放,人们多了外出打工挣钱的机会,每月能按时拿到工资,这比种庄稼来得更快、更直接且更稳定!于是,以前靠种地为生的青壮年大量外出,家中仅留老人和小孩。这种现象持续了二十多年,以致现在会种庄稼的人已老去,年轻人已根本不会种庄稼,许多农村都出现了空心村,人们已不屑于种地为生。

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

一、农作物受天气影响较大,几乎是靠天吃饭。谁都明白,农作物受天气的影响非常大。若是风调雨顺还好,倘若遇到旱或涝较多的年景,那农民可遭罪了!不但以前的辛劳全白干,而且庄稼几乎颗粒无收!一家人不饿饭才怪!有了打工挣钱的机会,谁还愿意种地呢?于是趁着年轻有力气,村里年轻力壮的都选择了外出,不愿以种地为生。



二、农作物生长周期太长,回报率低。农作物从耕地、播种、锄草、施肥到收获,耗时较长,期间还要投入很多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跟产出不成正比,回报率低,会让农人觉得种地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因此,宁愿选择打工亦不愿种地。

三、耕作方式落后。因各地农村的地形地貌不同,其耕作方式亦受到影响。平原地区的农村还好,可机械化耕作,而山地、丘陵地带的农村可就苦了,其耕作方式几乎全靠人力,要在这些地方种出庄稼来,要费老大的劲,耗时耗力!有打工的机会,谁还愿在这样的地方种地呢?



四、新一代年轻人不会种庄稼。现在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要么读大学留城里工作了,要么读书后打工,从小很少接触农事,根本不会种庄稼,而会种庄稼的都几乎老去了。因此,种地为生的几乎没有了。

五、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常出现价贱伤农现象。有极少会种庄稼的农人好不容易遇到风调雨顺的年景,收获了,于是满心欢喜拿去集市上卖,却常常是败兴而归!为什么?产品销售价太低,没法卖!这下可好,辛苦白费!这样的情况下,谁还种地呢?!



总之,农民不愿种地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谋生渠道多元化的新时代也是自然现象。现在,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和政策倾斜,正着手新农村建设,让农人安居乐业!亦将逐渐实行土地流转,培养新型职业农人,逐步实现机械化耕作和促进智慧农业的发展!以后的农村必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云游Anny



一、政策因素导致种地农民减少。近年来。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工作要求,并且在方方面面给予政策扶持,导致一些以种地为生的农民走出土地,从事其他产业。



二、调整生产关系因素导致种地农民减少。国家提倡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形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导致一些农业生产者把土地流转出去,在获得租地收入的同时,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产业。



三、生产力水平提高因素导致种地农民减少。以前没有大型机械,除草剂也没广泛应用,种地需要大量人工,而目前大型机械和除草剂的广泛应用,种地已经不需要太多人力,这样有一部分农村人口节约出来从事其他产业。



四、种地利润低的因素导致种地农民减少。当下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其他消费品价格居高不下,教育,医疗消费偏高等因素,农民仅经营分的承包地收入难以为继,只有有一部分人把地转包出去,离开种植业,才能让大家都能增加收益,这也是一个导致种地农民减少的重要因素。




三农广讯

农民以土地的存在而自豪,有了土地农村才有原始劳作而成为当今的机械化科学种植,农村的变化,证明了我国农村的现状和将来。

国家的发展之快,让农民生存的节奏也加快了,原本很平静很勤奋的农民也在新时代的感受下,迈出了新步伐,走出家门,当上了农民工,实实在在的实现了当工人的愿望。之所以现在的农村大部分农民都觉得靠土地吃饭,要做富裕之人是不可能的,大家都知道,农民种地只能饱肚不能养人。政府对农村政策虽然一贯是倾斜偏向农民,但是农民还是觉得种田成本太高,种粮食收益很不稳定,而且粮价还是在调控范围,大部被粮贩控制。农民辛苦种了一季的粮食作物,一亩地赚不到五百元钱,细算这帐,农村人要在土地上发财奔小康是没有指望了,所以现在的农民都是闲时当农民工,忙时务农,做到了二不误,关键是农民收入增加了好几十倍。



现在的农村大部分年轻人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成家立业。中年男女也弃家而赴城市打工,所以村头田头人也少了,就是在田间干活的也是六十岁以上的农民,农民靠种地的时代过去了。


劳动致富50579730299

第一:不会种地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的农村,90后和80后已成为了农村主要的劳动力。而他们当中,又有很多人不会种地,甚至有些人,连很多农作物都叫不出名字,不只是农作物叫不出名字,就连很多农具也不知道是什么,试问,要他们去田里种地,他们能种出好庄稼吗?

第二:种地能赚到钱吗?

农村种地,靠天吃饭的局面依然没有彻底的解决。如果在每年的六月至九月间,遇到了大的洪涝灾害,那么农作物将面临着颗粒无收的结果;假若在这期间遇到了旱灾,农作物还没有成熟就枯萎在农田里,那么,农民伯伯以前从育种,到施肥,再到打药所付出的努力也将白费,所以,也就是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人不想以种地为生了。

第三:种地不如打工

面对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在家守着几亩田地,确实养活不了谁。在这种背景下,很多90后,80后的人们,纷纷进城务工,虽然每个月的工资只有4000元左右,但夫妻二人同时进城务工,那每个月的收入也在8000元左右。而且在外地干的好,提升的空间也很多。这样比起在农村种地,岂不是更划算。

第四:现在农业也是现代高科技下的产品

之前看过一则报道,说是有几个人,在新疆地区承包了很多低,他们打农药是用无人机,而且还可以最大化的利用农药,还有他们的灌溉也采用滴灌技术,不管怎么说,现代农业的基础投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种少 了农作物赚不到钱,种多了农作物又投入的基础成本大,比来比去,还不如进城打工了。


周记三农

关键词,农村,种地为生

我是八零后,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从我记事开始,直到现在农村给我留下的记忆就是穷,靠种地根本赚不到钱,除去自己家的口粮,余下的卖掉,赚的很少或者赔钱。

家庭的经济来源或者打工,或者来自养几头猪羊,后来种果树,也是一年赚一年赔的,父母天天累的腰酸背疼,我们从小就要干农活,有人肯定说,帮父母干活应该的,这话没毛病,但是阻止不了我们这一代对土地的不感兴趣,甚至是憎恶。

我们这边真正的农村,估计没有五十岁以下的人,有人可能不信,但这是事实,年轻人都出去了,拼命的想摆脱农村,摆脱种地,种地对我们来说是没出息的表现。

我们的父母守着土地也是没办法,来城里孩子是增加负担,在家种地可以供给孩子的米面油,就是这样,这是我们这边农村的现状,不能一点盖面。


老姜很帅

这是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值得讨论,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据我所知,有很多村庄的土地,尤其是那些比较贫瘠,交通不便的土地出现了荒芜现象。要知道过去的农民们都是靠这些土地吃饭的啊!即使是再贫瘠的土地也是农民们的宝贝!

那为什么现在靠种地为生的人越来越少呢?第一,成本问题。现在种地种子,化肥、农药等等全部用现金购买,有些化肥的价位还不低。辛苦劳作一季,等到粮食收获了,却值不了多少钱。如果把人工也算入成本的话,有些时候几乎所剩无几。

第二,现在工业发达了,农民们出门打工的机会多了。打工的成本只是自己的时间和体力。不用投入自己的现金,相对来说成本就低多啦!即使打工收入一个月只有两千块钱,一年的纯收入就有两碗四千块。而种地,种十几亩,累得要死,也没这样的收入啊!

第三,现在的人的生活方式跟以前大不相同了。过去的农民只要有地有粮食就基本能维持生活。而现在全是靠钱的社会。且不说人情来往,单单是衣食住行,哪一样不靠钱?种地卖粮能卖出来多少钱?很多六十多岁的农民,他们的孩子在城里买了楼房需要供房贷,他们的收入却不怎么高。这就迫使这些老年农民进城务工赚钱帮助他们的孩子。

我国有十几亿人口,吃饭仍然是个大问题。粮食安全关乎社会安全。社会发展到今天,土地还要不要种?怎么种?是每一个人都要深思的啊!


豆腐皮秦培高

首先生产力解放劳动力。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生产力逐渐增强。农业生产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集约型转变。过去以人畜力为主的农业生产逐渐被机械化取代,势必会导致农村劳动力过剩。




其次农村经济的发展满足不了农民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从简单的温饱到如今对物质生活的更高追求,仅仅依靠种地的收入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外出打工挣钱远远高于农业生产的收入,导致农村人口大量外流,甚至落根城市。如下图2005-2015中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变化(中国产业信息网 chyxx.com)。

最后中国政策的支持。农业补贴政策促使农业生产仍然充满活力,农业土地流转政策促使农业土地整合。总而言之,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由家庭分散型逐渐向农常大规模生产模式转变,如此一来农业生产更注重高精端的发展,一人管理百亩甚至千亩土地不成问题。综上所述,农村种地人会越来越少,但种地水平越来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